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脚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芬芳四溢。
A:皎洁 安宁 香甜 B:洁净 安宁 恬淡 C:皎洁 寂静 香甜 D:洁净 寂静 恬淡
(2011•浙江省台州市) 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
A:皎洁 安宁 香甜 开放 B:洁净 安宁 恬淡 开放 C:皎洁 寂静 香甜 绽放 D:洁净 寂静 恬淡 绽放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文段中运用“像……”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五彩缤纷的艳丽色彩。 B:文段中三个“像……”的比喻相连,构成排比句式,又让人感到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繁花无边无际。 C:文段中“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运用对偶,写出了马和人在花海中的精神状态。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强调任何一个花园也比不上春天的天山美丽。
《社戏》文段(5分)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1.选文的第①段从描写角度来看是 、 ,描绘了戏台如梦如幻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3分)
12.分析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11.(3分)视觉 (1分) 听觉(1分) 不舍或留恋(1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比喻(0.5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0.5分),少年的驾船动作娴熟或技术高超(0.5分),孩子们看戏归来时的愉悦之情。(0.5分)(答到愉悦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甲』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2.“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中的“他”指的是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2分)
13.作者写作时善于采用前后呼应的手法,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4.仔细阅读选文,简要说说“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文中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2247f4149036803d.gif]
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16~19题。(8分)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6.甲段里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② (3分)
18.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9.给上面的两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好不超过四个字) (1分)
16.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出“我”对社戏依依不舍的心情。(2分)
17.比喻 作用一突出航行之快,作用二表现出孩子的快乐心情(3分:比喻1分,作用2分)
18.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驾船技术之高(2分)
19.月下归航(或月下行船)(1分)
填入下列文段中①②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是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① 。花墙上飘着垂攀附,绿白相映, ②
A: 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 B: 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嫩 C: 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 D: 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