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啧以烟,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将文中的成语摘录在横线上。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啧以烟,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B:渔人甚异之 辍耕之垄上 C:相与步于中庭 所欲有甚于生者 D:其间千二百里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5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
③鞭数十( ) ④驱之别院( )
2.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3.文中的“庞然大物”是指_______ ,这是相对________而言的;“拔山倒树”中的“山”是指:______ ,“树”是指_______ 。
4.文中作者写自己观察事物获得“物外之趣”,请想一想,他获得了哪些乐趣?我们可以为他所描写的各福图画取一个名称吗?示例:观蚊如鹤之趣——鹤群舞空图。(至少2条)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①通僵 僵硬 ②慢慢地③鞭打④代词,指蛤蟆
2.①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②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3.癞蛤蟆 小虫 土丘 丛草
4.答案示例:以烟喷蚊之趣――青云白鹤图或鹤唳云端图;神游山林之趣――神游山林图;观虫相斗之趣――鞭打蛤蟆图(意对即可)
5.作者有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有着极强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沈复《童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 )( )
(2)果如鹤唳云端( )
(3)怡然自得(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
(2)以丛草为林
3.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内容。
1.(1)项(脖子,颈项) 强(通“僵”,僵硬)
(2)果(果真) (3)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2.(1)抬头看着他们。 (2)把丛草当成树林。
3.(1)观蚊如鹤 (2)神游草丛(花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选出多义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神游其中 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 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土墙凹凸处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 6、故:因此、所以 强:同“僵”,僵硬。方:正。鞭:用鞭打。驱:驱赶。徐:慢慢地。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盖:原来是。
7、(1)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虫就全被它吞下去了。
(2)把草丛当作树林,把小虫蚂蚁当作野兽,把泥土石砾凸出的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当作山沟。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观, ,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原文内容。(4分)
2、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6分)
①能张目对日( ) ②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 以土砾凸者为丘( )
⑤徐喷以烟( ) ⑥果如鹤唳云端( )
3、翻译句子。(4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1、必细察其纹理。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果如鹤唳云端。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吞。
2、睁大。私下。通“僵”,僵硬。把……当作…… 。慢慢地。鸟鸣。
3、略。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填空(4分)
(1)《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观虫斗,驱赶__________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一词,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4分)
(1)心之所向( ) (2)项为之强( )
(3)鞭数十( ) (4)驱之别院(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写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569c2693370bf7.jpg]
童 趣(10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翻译下列加点字。(4分)
⑴项为之强 ⑵ 徐喷以烟
⑶凹者为壑。_________ ⑷ 庞然大物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2分)
⑴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
16、本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文章中儿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核心问题是“物外之趣”,那么选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件“物外之趣的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⑴通“僵”,僵硬⑵慢慢地⑶山沟⑷大
15、⑴我私自把蚊子当作在空中飞舞的一群鹤。
16、天真幼稚、充满了童真和童稚的心
17、⑴夏蚊空舞(或观蚊成鹤);⑵神游“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