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不是《水浒传》中三位女将的是()。
A:扈三娘 B:孙二娘 C:林二嫂 D:顾大嫂
案情:某中学高二学生杨某将该校高一学生李某打伤,派出所拟对杨某进行治安处罚,在
对杨某进行告知程序时,杨某提出了陈述和辩解,派出所在未听取杨的陈述和辩解的情况下就对
杨做出了警告处罚。
问题:派出所这样做对吗?
用简易线条符号标记法分析句子成分,并指出句型。
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B: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公司认真分析了上次广告活动中的失误,借鉴了其他公司的成功做法,制定出了新的策略。 C:杨二嫂已经五十多岁了,形容消瘦,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活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能不为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呢?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在此均是形容词) 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句中的“春日融融”“秋波澹澹”属主谓短语,“在苦涩的汗水里”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C: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句子的主干是“清阴有用处”。) D:“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两句中的“圆规”是运用了借代修辞,突出了杨二嫂“瘦”的体形,跟脸型、嘴唇一起刻画了她尖酸、自私的市侩嘴脸。)
下列句子有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话引用汉乐府的诗句,写出了苏州园林里池沼的生趣,用语生动有情致。 B:“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杨二嫂身体的赢弱,字里行间满是作者对杨二嫂不幸遭遇的同情。 C:“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封锁区白天的死寂和阴森,流露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使用排比的修辞,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身体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中用活泼生动的语言透露了自己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达了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B:小说《故乡》取材于作者鲁迅的亲身经历,文章运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形象。 C:《学问与智慧》一文紧扣中心论点“学问与智慧”展开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性,无可辩驳。 D:唐代作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文体是“说”。作者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结论点明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