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欣赏美和()的教育。
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和()的教育。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人们审美观点的差异对美容工作影响不大。
了解顾客审美倾向的诸多方法中,()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
A:请顾客直接表达出他(她)的审美观点 B:通过分析顾客对照片称赞或者批评的原因来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C:通过请顾客发表对照片的看法来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D:在与顾客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了解顾客的审美观点
只有教会顾客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形成小学生审美能力认识基础的是()
A:感受美的能力 B: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 D:审美观点
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4)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瞬间有一种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1): , (2), “ ” (3), : , 。 (4)——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举出“古老的藤萝”的例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具体说明了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或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读下面语段回答10——15题(12分)
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0、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1分)
11、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结构是 式。(2分)
12、第三句中“寂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2分)
13、第四句中“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是指 。(2分)
14、根据文段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2分)
15、举例说明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至少3种)
10、第一句话 11、逻辑;总分 12、单调,枯燥 13、修剪得像……道旁树。 14、只求对称、整齐,而缺乏变化的画面是不美丽的。 15 、说明方法有:作比较、打比方、摹状、举例子。例子略
写出下列文字的表达方式。(3分)
(1)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 )
(3)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
答案: (1)描写 (2)议论 (3)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