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qiān guà(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2)我一方面在最年级tíng zhì bù qián( ),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全校的优胜奖。
(3)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
yā què wú shēng( )。
(4)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xiǎng qíng( )的。
(1)牵挂 (2)停滞不前 (3)鸦雀无声 (4)响晴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动车组1400多列,运送旅客100多万人,约占全国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近1/5。 B: 古老的济南,城里不仅那么窄,而且城外却那么宽敞。 C: 对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D: 我国将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优秀标准。
微型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
情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
(2)这段文字是写济南,为什么还要写北平和伦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1)温晴
(2)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征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下列选项中分别表述济南和伦敦气候特征的是 ①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看得见和看不见
“儿子,来,把脑轻松吃了。”随着一阵开门声,脚步越来越近。他知道,是妈妈来了。他皱了皱眉,并没有抬头,继续忙着手中的作业。“冰箱里有西瓜,我去帮你拿来吧。晚上想吃什么菜?”“哎呀,烦死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妈妈却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多说什么便走出去,轻轻带上门。面对一书桌的辅导书,他烦躁地挠了挠头,恨不得把这些书都从五楼扔下——眼不见为净。
他躺到床上,想着这本该是个多美好的“五一”,想着窗外的美丽世界。想着自己多少个月没碰的电脑,想着被爸爸没收的篮球……迷迷糊糊中,他似乎又看到了心爱的篮球。还没来得及接近,美好的梦被开门声打破,只剩下浅浅的轮廓。“儿子,数学老师打电话来通知你,下午三点去她家上课。”妈妈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他撇了撇嘴,说:“我又不认识她家。”“你爸认识,他一会儿就回来送你。”妈妈刚要关上房门,他就从床上跳下来,对着惊愕的妈妈吼道:“我不去……我恨你们!”说着就冲出家门,消失在妈妈的视野中。妈妈愣愣地站在那儿,头脑中一片空白。
他漫无目的地走在马路上,不耐烦地踢着脚边的小石子。“他们只知道让我做习题,只知道让我上各种补习班……他们一定巴不得把我折磨死!”他愤愤地想着。一辆汽车突然在他身旁停下,摇下窗,是父亲。“跟我回家!”表情比往常更严肃。
家里面,妈妈正坐在沙发上擦眼泪。爸爸点了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狠狠地瞪一眼自己的儿子,强压怒火说:“你还想不想学习?”此时的他像个不愿屈服的战士,固执地扭过头去。爸爸见了,提高音量问道:“你还有没有一点儿上进心?”他依然强硬着,什么都不说。爸爸终于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吼道:“我怎么看不见你以前那种上进心了?我就看见你成绩在往下掉!给你要参考书、请老师补习,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知道吗?”爸爸愤怒地瞪着他,恨不得痛打一顿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我没看见你们对我好……天天把我关在家里,死命地让我做题,就是你们对我的好?我就看见你们不停地给我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他也一口气把心里话全说了出来。爸爸妈妈没说话,沉默,还是沉默。
望着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他后悔了。转身走回房间,他准备继续做那些没做完的试题。客厅里;父亲正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不好意思,我替儿子请个假……我想带他出去散散心……”
点评
这是一篇扣题紧密的小小说。作者巧妙地从两个角度点击命题——一方面是儿子只看见父母逼迫自己学习再学习,却看不见他们的一片苦心;另一方面,父母只看见孩子成绩下降、上进心减退,却看不见他内心的苦闷。当然,结尾处双方都有所醒悟。以父亲给老师打电话收篇,留下了耐人回味的余地。
文章选材也值得肯定,看似写的是日常琐事,却借此折射出学习压力过重与家庭内缺少沟通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因为作者本身对所写内容深有感触,故而写来真切实在。
如果再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有关心理的、神态的),那就更精彩了。
解析:
“看得见”和“看不见”有着内在联系:“看得见”是“看不见”的存在形式;“看不见”是“看得见”的本质和基础。二者这种奇妙的关系,可以衍生出无数的故事。这个题目贴近生活实际,选材的范围很宽,可根据手中材料确定文体(如果选写议论文,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论点,然后议论开来)。
参考立意: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东西可能更重要;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看不见”的精神素养(如自信、勇气、毅力、人格)更不可缺少。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