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福利院的未成年人李晓即将被__一家收养。 李晓 的生父母为李某、 刘某, 即将成为李晓的养父母的是__和其丈夫王 某。 关于李晓被__收养后的姓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李晓应当保留本来姓氏 B:李晓应当跟随养母的姓氏姓陈 C:李晓可以跟随养父母的姓氏姓陈或姓王, 也可以保留原来姓氏 D:李晓应当跟随养父的姓氏姓王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更有痴似相公者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阅读《湖心亭看雪》选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焉得更有此人 更: ②是金陵人,客此 客:
③方其远出海行 方: ④但少闲人 但: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雾淞流砀。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运用恰到好处,请写出它好在何处。
4.柳宗元的《江雪》是从视觉着眼描写江天大雪,本文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 来写的。
5.写出这篇文章描写雪景文字的特色。
1.①还 ②客居 ③当……时 ④只是
2.①冰花一片弥漫。 ②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3.“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 .听觉
5.这篇文章写西湖雪景的文学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阅读下文,回答1—2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加点字。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强饮三大白而别。
1. (1)一,全,都 (2)焉得,哪能
(3)在此客居 (4)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2.(1)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2)我痛饮三大杯,然后与他们道别。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B.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C.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在此地客居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夺而杀尉
B. 闻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惧有伏焉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之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B.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C.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叙事是游记表现的重点,写景是行文的线索。
D.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1. D
2 A
3. C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14.解释加点词。(2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客此
15.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16.在文中 ,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1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①通“桡”(携,带.拿) 客居,寓居
15 (2分)B 16.(2分)C
17(3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⑵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⑷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0.请用现代汉语描述下列句子所写的场景。(3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21.“痴”字是解读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联系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到底痴迷于什么。(3分)
▲
18.⑴消失 ⑵罢了 ⑶怎么 ⑷等到 (每格1分,共4分)
19.D(3分)
20.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分,描述大意对即可)
21.痴迷于雪景之美,更痴迷于这种闲情雅致的生活。(意思答对即可,3分)
(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分)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姓氏的异同
就姓氏的来源看,世界各国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的人类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而自然形成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而用不同的标志表示自己,这种标志无疑就是姓氏的雏形。所以我国早期的几个姓氏,如姬、姜、姚、姒等,在写法上都从女旁,说明它们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而在欧洲,早期的姓氏都与古罗马的父系氏族社会有关。在历史发展中,姓氏的来源进一步扩大,家庭的代号、祖先的名字、自己的职业、居住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奇异的物品等都曾被用来作姓氏。
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都受过我国的影响,因此在姓氏上也大多类似我国。韩国和朝鲜人的姓氏带有受我国影响的明显印记。在公元10世纪以前,居住在今朝鲜半岛上的居民除极少数贵族使用姓氏外,其他人都没有姓。后来,在高丽统一朝鲜半岛后,开始模仿我国唐朝的姓氏,在全国推广汉姓。直到今天,韩国与朝鲜姓氏中的绝大多数仍都与我国姓氏相同。据统计,两国历史上常用的姓氏约有500个,后来由于大姓的人口越来越集中,一些人口较少的姓氏被废弃不用。如今,常用的姓氏仅剩下100多个。在这些姓氏中,又以朴、李、金、郑、崔等姓的人口最多。
东南亚各国由于在地理上与东亚接壤,其姓氏也有与东亚近似的特点。如邻近我国广西、云南二省区的越南人,姓氏在公元前后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约有200多个,其中以阮、黎、陈、范等姓的人口最多。
南亚各国受印度影响较深,姓氏常有印度的印迹。斯里兰卡人的姓氏受过印度很深的影响。当地的主要居民僧伽罗人约在公元前后开始使用姓氏。最早的姓氏多是父亲的名字,后来又加上地名、官职、种姓等成为复姓,因此当地人的名字大多很长。如一位官宦人家的后代,姓名全称是帝伐那伐特达·兰卡·阿帝卡利·古塔,意思是说他名叫古塔,先祖住在帝伐那伐特达庄园,姓帝伐那特达,曾被国王赐与兰卡·阿帝卡利官职。后来,自印度传入的种姓制度在斯里兰卡流行,人们的姓氏又受此影响,变得等级森严和高下有别。不过,其姓名冗长的特点仍被保留下来,最多时甚至超过10段、近100字。为了减少不便,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近代入侵斯里兰卡以后,受欧洲人的影响,不少姓名得到了简化。
西亚主要分布着一些阿拉伯国家,另外还有一个属于犹太民族的以色列国。阿拉伯人的姓氏多来自祖父名,通常与名字一起组成“本人名+父名+祖父名”的形式,在称呼有社会地位的人时使用,对普通人则只称名。如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这一名字,穆罕默德是他本人名,安瓦尔是他的父名,萨达特是他祖父名,称呼他时要称萨达特,相当于他的姓。
犹太人的姓氏出现时间比名字晚得多,早期的犹太人只有名,没有姓。在公元1世纪遭受罗马入侵以后,许多犹太人迁到西班牙、葡萄牙、北非及中东阿拉伯国家,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在自己名字上加入父名的习惯,这些父名后来也就成了姓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传统姓氏都在发生变化,上述特征也在逐渐弱化。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姓氏的血缘意义,而只把它当作人际间彼此区别的符号。于是,有人随意制造出新的姓氏,也有人把外国的姓氏当作自己的姓氏。凡此种种,尽管在短期内不会对姓氏的本质产生根本影响,但长此以往,由量变引起质变也不言而喻。毕竟,世界慢慢变成了地球村,姓氏也没有理由置身其外。(选自2007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有删节)
对文中画线词语“大同小异”的解释全面的一项是( )
A.姓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早期人类由于血缘关系而形成不同的部落,部落的标志就是姓氏的雏形。
C.我国的姓氏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而欧洲早期的姓氏都与古罗马的父系氏族社会有关。
D.姓氏都是人类发展到部落阶段,为了标志自己而产生的,但不同的氏族社会姓氏有所不同。
以下各句,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因历史或地理原因,姓氏大多类似我国,如少数大姓占人口较多等。
B.南亚各国受印度影响较深,带有姓名冗长的印度印迹。
C.西亚的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姓氏多来自祖父,通常采用“本人名+父名+祖父名”的形式。
D.犹太人的姓氏则主要受欧洲影响,在自己名字上加入父名,后来这些父名就成了姓氏。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和想像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历史的发展,姓氏的来源进一步扩大,如东郭就是以地名为姓,上官就是以官职为姓。
B.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亚,在历史上也受过我国影响,所以日本的姓氏绝对与我国相似。
C.近代,欧洲列强入侵各地,对世界各地的姓氏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D.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淡化了姓氏的血缘意义,制造出新姓氏,借用外民族姓氏,使姓氏更加多元化。
【小题】D。
【小题】B。
【小题】B。
【小题】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A、B、C均是以偏概全,其中A、B只指出姓氏“同”的特点,C只指出姓氏“异”的特点。
【小题】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B项张冠李戴,“姓名冗长”是斯里兰卡人姓名本身的特点,请注意文中“其姓名冗长的特点仍被保留”中的“其”的指代意义。
【小题】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B项以偏概全,日本的姓氏没有受中国影响,请注意文中“大多类似我国”,而日本恰好是例外,日本姓氏不受中国的影响,这点大家应该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推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