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f541587e63f9440.jpg]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加点字(2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 既克 既( )

13翻译句子(2 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文段中体现了曹刿作为军事指挥员的什么优秀品质?(2 分)

12.倒下   已经

1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4.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可一战( ) ②小大之( )

1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彼竭我盈,故克之。

19.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也有人认为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17、①以:凭借    ②狱:案件

18、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9、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即可。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衣食所安 ⑵公与之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

12.⑴养生  ⑵共坐一辆战车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

⑵敌军士气(已经)衰落,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军)战胜了敌军。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①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②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智谋,③也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驰: ②望其旗靡 靡:

③三军可夺气 气: ④朝气锐 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

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1.答案:①驱车(追赶)②倒下③士(元)气④锐利(饱满)

2.答案:①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3.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

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③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等等。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j i 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小大之狱. ⑵遂逐.齐师

⑶公问其故. ⑷夫大国,难测.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 A

2.⑴案件  ⑵追赶(追击)  ⑶原因(缘故)  ⑷推测(估计)

3.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  鄙) 

⑵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  盈)

4.以鲁庄公的“鄙 ”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___(朝代)思想家;乙文选自课文《 》。

2翻译句子。

夫战,勇气也。

3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__调___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阐明___、细心观测是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

1战国、曹刿论战

2打战,是要靠勇气的。

3得道,鼓舞将士的士气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6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f57ab8dc7ccdeef.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