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⑴第归,杀而鬻之( ) ⑵与人不苟合( ) ⑶闻者皆惮之( )
⑷陈曲直( ) ⑸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⑹非吾子若孙也( )
2.文末划线句子说明了包拯怎样的愿望?(1分)
答:
3.用波浪线划出侧面描写的句子。(1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译:
⑵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译:
1.⑴卖 ⑵随便、随意 ⑶畏惧 ⑷是非⑸不久 ⑹和
2.告诫子孙为官要清正廉洁。
3.“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4.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⑵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B: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继续弹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与市朝
解析:
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置人所罾鱼腹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A: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 B: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卒廷见相如
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王之蔽甚矣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过秦论(经过) B: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超过) C:是寡人之过也(过错)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错误,过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