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句子中,“为”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原因的是()。
A:道不同,不相为谋 B: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下列句子中,“为”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原因的是()。
A:道不同,不相为谋 B: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3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1.(1)交错、相通 (2)妻子和子女 (3)不必说(4)不值得
2.(1)又向前走了数十步,眼前开阔明朗起来。
(2)渔人出来,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了标记。
3.交待桃花源中人的由来。
阅读语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属 (2)足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1)类 (2)值得
2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
3. 第一句是反映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繁,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花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寻向所志: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8.(1)通“邀”,邀请。(2)妻子和儿女。(3)标记。
2、(1)(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就顺着旧路(回去),各处做标记。
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会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
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要:
(2)妻子:
(3)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后/遂无问津者。
2.(1)通“邀”,邀请。(2)妻子和儿女。(3)做标记。
3.(1)(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就顺着旧路(回去)。
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会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 为之奈何?(《鸿门宴》)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如姬为公子泣 译作:对,向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B: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始为墙,已为篱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文章第二段,作者写道:“你甚至从鸟声中听出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联系全文,作者主要是写快乐吗?请简要分析。
不是,文章表面是些从鸟声中醒来的快乐(2分),实际上主要是想反衬现代 城市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严重(2分),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的呼唤(2分)。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从作者的语言表述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就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文章的开头就已经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清晨从鸟叫声醒来,“你又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庆幸上苍给你带来这种难得的耳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庆幸感恩、耳福,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尾处也有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