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里面()。
A:只有一、二句押韵。 B:只有二、四句押韵。 C:一、二、四句都押韵。 D:都不押韵。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A:即书诗四句 乃丹书帛曰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一屠晚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出郭相扶将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世隶耕 ( ) ②即书诗四句 ( )
③父异焉( ) ④或以钱币乞之( )
2.翻译: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泯然众人矣。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属于;写,“以……为异”;有的人
2.略
3.后天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下面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3)稍稍宾客其父( )
(4)邑人奇之(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1)聚、团结 (2)写 (3)以宾客之礼相待 (4)对……感到惊奇
3.(1)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 (2)同县的人对些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原因是“不使学”。
5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
伤仲永 (节选)(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未尝识书具( ) (2)父异焉( )
(3)即书诗四句(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仲永生/五年 B.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 余闻之也/久。 D.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2、翻译句子。(3分)
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
23、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2分)
24、请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最终变得 “泯然众人”带给你的启迪?(3分)
20、(4分)(1)、曾经 (2)、对……感到诧异 (3)、写(4)、通“攀”,牵、引。21、(2分)C
22、(2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3、(3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4、(3分)天资过人的方仲永因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变得和普通人一样,这告诉我,没有过人的天资的我就更应该加倍努力,那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学到一些知识,成为有用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 9.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世隶耕(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4)称前时之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12.后天的学习很重要。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论点。(2分)答: ___
9.D本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8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故正确答案选D)项。
簧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先要准确理解文甸的意思;然后,结食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分析,就能够进行正确划分。
10.(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2分)
11.(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水题诗。(2分)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分)
12.简述这个故事即可。如:自小天资聪明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吗? (2分)
参考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l“(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下列诗句中停顿完全正确的句子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则请从 一狼仍从 B:上书谏寡人者 乃丹书帛曰 C: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D:人恒过然后能改 能面刺寡人之过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⑤父利其然也( )
[08edd17bae33dc48.jpg]
(2010·广东省深圳市,5,3分)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A:即书诗四句 乃丹书帛曰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一屠晚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出郭相扶将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