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四僵劲不能动 ( ) (2)主人再食 ( )

(3)媵人持沃灌 ( ) (4)白玉之环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做到勤奋刻苦?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1.(1)通“肢” 肢体     (2)每天

(3)热水              (4)腰佩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媵人持沃灌 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_______________

(3)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 (4)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句子。(4分)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1.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9cb9e29c591ebce2.jpg]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至: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俯身倾耳以请。

14.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年幼家贫“无以致书”时,采用什么方法读书?(2分)作者家贫无书,为什么能够“遍观群书”?(用原文回答)(2分)

问题一: 问题二:

答案:

12.(1)周到(2)艳羡,羡慕(共2分,每个词1分)

13.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共2分)

14.(4分)

问题一: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亲手抄写。

问题二: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评分标准:问题一2分,每句1分。问题二2分,每句1分。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

④每学期我们都会读到古代诗词曲中的传统名篇。这些作品有的抚今追昔: ,自将磨洗认前朝;有的慷慨悲愤:伤心秦汉经行处, ;有的感时伤怀:怀旧空吟闻笛赋, ;有的思亲念友:海内存知已,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①独怆然而涕下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到乡翻似烂柯人;天涯若比邻。(共6分。每错、多、漏一字均扣1分,扣完为止。)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流飘荡,任意东西 B: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 帚自珍 C:之不以其道 / 执而临之曰 D:疑质理 / 孤立无

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小楼昨夜又东风,

(7)羽扇纶巾,谈笑间,

(8)舞榭歌台,

(9)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 ,受上赏。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2) ,用之如泥沙?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高余冠之岌岌兮

(4)艰难苦恨繁霜鬃

(5)蓝田玉暖日生烟

(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樯橹灰飞烟灭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一鼓作气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奈何取之尽锱铢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御风而行,飘然若仙,但仍有所待。只有“ ”,能做到“无待”。

(2)宋濂在《送东阳马升序》中介绍自己求学期间同学舍的人都穿锦衣华服,光彩鲜明,而他虽缊袍敝衣却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3)《陈情表》中李密化用魏武子再嫁之妾的父亲报恩的典故,表明自己对晋武帝忠心的是“ ”。

(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以中有足乐者

(3)死当结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御”“辩”“结”。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两句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展现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的句子是“ ”。

(3)李白的《蜀道难》中,“ ”一句从正面描写了入蜀必经之地剑阁的高峻险要地势。

16题:(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剑阁峥嵘而崔嵬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