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水落而石出者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寓之酒而得之心也。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一3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1)壑:       (2)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1)山谷 (2)情趣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3.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5~8题。(1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 (2)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

(3)树林阴 翳: (4)太守之其乐也 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

8.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5.(4分)(1)情趣 (2)寄托(3)遮盖(4) 以……为乐(每小题1分)

6.(6分)(1)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熏熏的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7.(4分)①读出了太守的“醉”是表象,而“乐”才是实质,②写“醉”正

是为了写“乐”。③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每答对一个点,得一分,答全3点得满分。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8.(4分)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生活态度2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阅读下文,完成5~8 题。(1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 (2)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

(3)树林阴 翳: (4)太守之其乐也 乐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6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8.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5.(4分)( 1)情趣 (2)寄托(3)遮盖(4) 以……为乐(每小题1分)

6.(6分)(1)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熏熏的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醉了。(2)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

是太守。

7.(3分)①读出了太守的“醉”是表象,而“乐”才是实质,②写“醉”正

是为了写“乐”。③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每答对一个点,得一分。表述

不清,不得分。)

8.(4分)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生活态度2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句)(3分)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后值倾覆,__________ ,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_____ ,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诗经》)

①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阳光无故人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也

④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3分,四句选三句,每句各1分,写出四句得3分,该小题有差错不给分)

1.文言文中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行六七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官不奢靡。表现在: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 为政民和乐。表现在:负者歌于途;前呼后应,扶老携幼,游山的人络绎不绝。温饱问题解决后,才有如此游兴。可见治理有方。

2.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翻译。(6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f57ab8dc7ccdeef.jpg]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面山而居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3)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