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阁、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
A:赏景楼阁 B:藏书楼阁 C:报时楼阁 D:供佛楼阁
中国皇家园林的模式是()。
A:一池三仙山 B:一池二仙山 C:两池三仙山 D:一池四仙山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烧灼 消夏 弄潮 尽态极妍 B:惬意 絮叨 渴睡 叱咤风云 C:疏密 委实 蓦然 本色当行 D:惊鸿 依稀 博击 变换多姿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潺潺 絮叨 依稀 仙山楼阁 B:亢奋 烧灼 徘徊 叹为观止
C:惬意 疏密 幽暗 低回婉转 D:颦蹙 静睦 粲然 群响必绝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
(2)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 )
(3)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
(4)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
(1)比喻(2)排比(3)反复(4)拟人
《社戏》文段(5分)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1.选文的第①段从描写角度来看是 、 ,描绘了戏台如梦如幻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3分)
12.分析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11.(3分)视觉 (1分) 听觉(1分) 不舍或留恋(1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比喻(0.5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0.5分),少年的驾船动作娴熟或技术高超(0.5分),孩子们看戏归来时的愉悦之情。(0.5分)(答到愉悦即可得分)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15、“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6、“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17、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8、“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 “那声音”指的是什么?(3分)
19、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2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0、“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2分)
14、甲:夏夜行船,乙:月夜归航(2分)
15、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4分)
16、不能去掉。“似乎”表示好像,并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若去掉,语气就发生了变化。(3分)
17、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3分)
18、不能去掉。因为“大概”表示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是肯定了。 第二段中的“歌吹”。(3分)
19、正面描写: 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
侧面描写:“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2分)
20、“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2分)
解释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漂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社戏》)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成章《安塞腰鼓》)
(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4)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斑斑驳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冯骥才《珍珠鸟》)
(1)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4)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归省:回到本省。) B: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怠慢: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漂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D: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歌吹:歌声和乐器吹奏的声音。 )
简析加粗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
提高训练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回望”写出“我”此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再次把戏台比作“仙山楼阁”,写戏台在红光水汽的笼罩下时隐时现,就像是画上的仙境一般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