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臣陶侃早年曾是一名县吏。一次,一位家里很有势力的同僚托陶侃帮忙办点事,因为违反朝廷法令而被陶侃拒绝了。同僚被拒绝后,又气又恼,不仅四处散播陶侃受贿的谣言,而且常常在县衙当着众人的面对陶侃冷嘲热讽,让陶侃大为头疼。这一年,县里发生旱灾,同僚对陶侃的攻击也逐渐升级,很多人劝陶侃辞职。然而,陶侃还是选择积极研究应对旱灾的方法,并得到州官的采纳。灾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陶侃被州官举荐到朝廷。
下列关于从政为官之道的名言,与这段文字内容无关的是:
A:以权力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B: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也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庖代(bāo) 杀戮(lù) 侃侃(kǎn) 深谙(yīn) B:绽开(zhàn) 尴尬(gà) 考妣(bǐ) 驾驭(yù) C:娴熟(xián) 龌龊(chuò) 吮吸(shǔn) 累赘(léi) D:消弭(mǐ) 匿名(nì) 绯闻(fēi) 畸形(jī)
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
2009年3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的马未都,在河南记者面前侃( )侃而谈:大家来到河南新郑,祭拜我们的祖先轩( )辕黄帝,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缅( )怀先人、认祖归宗是我们必须做的一门功课。
kǎn xuān miǎn
陶侃惜谷(7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2)执而鞭之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25、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23、(1)拿 (2)用鞭子打
24、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________ ②执而鞭之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拿②用鞭子打
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3.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便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窥(kuì)见 万仞(rèn) 斐(fěi)然成章 好(hào)谋而成 B:譬如(pì) 怃(fǔ)然 暴虎冯(píng)河 虎豹之鞟(kuò) C:鄙夫(bǐ) 恸哭(dòng) 瞻(zhān)前顾后 众星拱(gǒng)月 D:莞(wǎn)尔 饥谨(jǐn) 侃(kǎn)侃而谈 弦(xián)歌之声
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 )
A:斐(fěi)然成章 訚(yín)訚如也 行(hàng)行如也 窥(kuì)见室家之好 B:暴虎冯(féng)河 好(hào)谋而成 侃(kǎn)侃如也 乘桴(fú)浮于海 C:犹可逾(yú)也 子哭之恸(dòng) 瞻(zhān)之在前 自牖(yǒu)执其手 D:莞(wǎn)尔而笑 卓(zhuó)尔不群 弦(xián)歌之声 夫子之墙数仞(rè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①,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时周顗(yǐ)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良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要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③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 ①髲(bì):假发卷。②甓(pì):砖。③阃(kǔn)外:郭门之外。引申为在外的军职人员。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侃励志勤力和勤于吏职的一组是 ( )
①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④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⑤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⑥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常勉励人以圣人为榜样,珍惜时光,人生要有所作为。他对下属官员游乐纵酒的则严加惩戒。
B.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对人恭敬有礼,敬老爱幼。远近的来信,他都亲自答复;客人来访,他迎来送往,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的人。
C.陶侃崇尚老庄的思想,指出君子应该衣帽端庄,反对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却自以为洒脱倜傥的做法。
D.陶侃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造船的时候,他命人把木屑和竹头收藏起来,日后果然都派上了用场。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1】①是持稻人的话;③是陶侃对送礼人的态度;⑥是对陶侃的评价,不是行为。
【小题2】C项,陶侃不崇尚老庄,且是排斥态度。
[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原是鄱阳郡人。吴国被__定后,陶侃家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也比较贫寒,年轻时当过寻阳县的官员。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探访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待客,陶侃的母亲竟截断头发做成两个假发卷,陶侃用母亲的头发换得酒肴,饮酒饮得极尽兴致,就连范逵的仆人也觉得超过期望。等到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问道:“你想在郡里面做官吗?”陶侃说:“想啊,只是被没有门路困扰罢啦。”范逵拜访庐江太守张夔,在太守面前夸赞陶侃,张夔就召陶侃做了督邮,兼任枞阳县令。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接医生。当时正值寒冬大雪,众属官对这事都感到为难,只有陶侃说道:“我们应把侍奉郡守当成侍奉父亲。郡守的妻子如同是母亲,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呢!”于是自己请求前去。众人都佩服他的义气。
升职做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闹饥荒,山夷县发生许多行船被强盗拦江打劫的事。陶侃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前来,被活捉几个人,(经过审问)这些人都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随从。陶侃就调遣军队进逼司马羕,命令其交出以往打劫的那些人,陶侃在钓台整顿军队作为后继支援。司马羕将属下二十人捆起来送交陶侃,陶侃斩杀了他们。从此以后,水路陆路打劫的全被清除,流亡在外的人纷纷返回家乡,把道路都塞满了,陶侃尽力组织财物赈济他们。他又在郡东部设立山夷县的集市,县上也借此收获许多好处。当时,周顗担任荆州刺史,起初镇守浔水城,强盗掠走他许多百姓。陶侃使部将朱伺救援他,强盗退到保泠口。陶侃对众将领说:“这些强盗一定会改道奔向武昌,我们应该回武昌城,昼夜兼程三天可以到达。你们谁能忍受饥饿进行战斗?”部将吴寄应道:“我打算忍受十日饥饿,白天杀敌,夜间捕鱼,完全能够救济自己。”陶侃说:“你是一位健将啊。”敌人果然增兵来攻打,陶侃派朱伺等迎头反击,把敌人打得大败,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杀伤了很多敌人。
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磨砺志向勤勉努力,都像这样。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敬老爱幼。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远近的人来信,他都亲自答复,文笔流畅,不曾有一点晦涩。招待或送行及时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部下有时聊天游戏荒废公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具,全都投到江里;对小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赌博只是放猪人戏玩罢了!《老》《庄》浮华不切实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议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做法呢!”有人送来礼品,他全部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而得到的,即使微小也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礼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随便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来管好,人们都不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刚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①,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帅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②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 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 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 驻扎 D.岂复计此一子 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夜溃围而出/侃结阵而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既既攻不捷,乃筑长围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 )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__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小题1】A【小题1】A【小题1】C【小题1】D
【小题1】(1)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3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为火城/以断其路”和“十二月/遘疾”,亦可。]
(2)①(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张僧胤)前来,当时的舆论赞美(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4分。“前”1分,“美”1分,大意2分。]
②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3分。“感”1分,“不之害”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羊侃,字祖忻,汉朝南阳太守羊续的后代。羊侃二十岁时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北魏正光年间,逐渐升到别将。
当初,他的父亲常有南归的心愿,经常对儿子们说:“人生怎能长久滞留在异国他乡,你们应该回归南方侍奉朝廷。”羊侃自此就准备率领河济地区的部众归顺南朝,来完成父亲的心愿。魏帝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使者授予羊侃骠骑大将军,并让他永久担任兖州刺史。羊侃斩杀北魏使者来示众。魏朝大惊,于是命令仆射于晖率领几十万军队,将羊侃团团包围,杀死杀伤了很多(羊侃的)士兵。军营中的弓箭都用完了,可是南边接应的军队却未到,于是羊侃就在夜里突围而出,边战边走,一日一夜才冲出魏境。
羊侃在大通三年到达梁朝的京都,梁武帝下诏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大通八年,羊侃升任都官尚书。当时尚书令何敬容当权,羊侃和他同在尚书省任职,但羊侃不曾拜访过他。有个宦官张僧胤想来拜访羊侃,羊侃说:“我的坐床不是给阉人坐的。”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前来,当时的舆论称赞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太清元年,适逢梁朝大举北伐。羊侃劝说元帅贞阳侯从水路攻打彭城,不被采纳。不久,北魏的援兵大批赶到,羊侃多次劝说贞阳侯趁着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可以出击,第二天,又劝说贞阳侯出战,但贞阳侯都不听从。羊侃于是率领自己的__出城驻扎在堤坝上。等到多数梁军被打败时,羊侃的__却能够保持队形,安全撤回。
太清二年,侯景反叛。叛军攻陷历阳,直逼京城,众人都十分恐慌,羊侃假称得到城外射进的书信,说“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到京城附近”。众人这才稍稍安定下来。叛军进攻东掖门,放火烧城,火势十分猛烈。羊侃亲自率军抵抗,用水浇灭大火。羊侃又用弓箭射杀多人,叛军这才败退。先前,羊侃的大儿子羊鷟被侯景抓住,绑到城下让羊侃看。羊侃对叛军说:“我倾尽全部宗族之力来报效国君,还深感不够,难道还会考虑这一个儿子吗?希望你们能早点杀掉他。”叛军被他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叛军在多次攻城不能得手之后,于是就修筑起高大的壁垒。朱异、张绾商议要出城去攻打叛军,梁武帝向羊侃征询对这件事的意见,羊侃说:“不行。叛军攻城多日,既然攻不下来,就特地修筑高大的壁垒,想引诱城里要投降的人罢了。现今要攻打它,出城的人如果太少,则不能打败叛军;如果派出的人多,一旦失利,士兵就会自相奔逃践踏,城门狭窄,吊桥又小,必定导致重大挫败,这是向叛军显示我们的弱小,而不是展示王朝的威势。”梁武帝不听,于是派朱异、张绾率领一千多人出战。结果未等到交锋,军士便望风而逃,果然因为抢着过桥而跌落护城河中,大半人被淹死。
后来下起了暴雨,城内的土山崩塌,叛军乘机攻城,眼看就要攻入了,守成将士极力奋战也难以阻止。羊侃于是命令大量投掷火把,形成火城,截断叛军进城的道路,然后在火城的后面从容修筑城墙。叛军不能进城。这年十二月,羊侃染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四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峨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申矢尽,南军不迭,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①,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日:“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②以问侃,侃日:“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_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驻扎
D.岂复计此一子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一组是
A.乃夜溃围而出/侃结阵而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__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3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为火城/以断其路”和“十二月/遘疾”,亦可。]
(2)①(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张僧胤)前来,当时的舆论赞美(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4分。“前”1分,“美”1分,大意2分。]
②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3分。“感”1分,“不之害”1分,大意1分。]
【小题1】淹:滞留。
【小题2】A.均表承接关系(或均看作表修饰关系亦可),连词。B.在,介词;因为,连词。C.与“坐”组成“所”字结构,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介词。D.才,副词;于是,连词。
【小题3】C.前句表现其“谋”,后句表现其“勇”。A.前句言羊侃准备完成父亲的心愿,后句言羊侃方死伤很多;两句均不表现“谋”与“勇”。B.前句言羊侃之“谋”,后句仅言其离开魏境之艰难,并未表现其“勇”。D.前句言其“忠”,后句言其“勇”。
【小题4】“率领一千多将士迎战”的并非羊侃。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羊侃,字祖忻,汉朝南阳太守羊续的后代。羊侃二十岁时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北魏正光年间,逐渐升到别将。
当初,他的父亲常有南归的心愿,经常对儿子们说:“人生怎能长久滞留在异国他乡,你们应该回归南方侍奉朝廷。”羊侃自此就准备率领河济地区的部众归顺南朝,来完成父亲的心愿。魏帝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使者授予羊侃骠骑大将军,并让他永久担任兖州刺史。羊侃斩杀北魏使者来示众。魏朝大惊,于是命令仆射于晖率领几十万军队,将羊侃团团包围,杀死杀伤了很多(羊侃的)士兵。军营中的弓箭都用完了,可是南边接应的军队却未到,于是羊侃就在夜里突围而出,边战边走,一日一夜才冲出魏境。
羊侃在大通三年到达梁朝的京都,梁武帝下诏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大通八年,羊侃升任都官尚书。当时尚书令何敬容当权,羊侃和他同在尚书省任职,但羊侃不曾拜访过他。有个宦官张僧胤想来拜访羊侃,羊侃说:“我的坐床不是给阉人坐的。”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前来,当时的舆论称赞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太清元年,适逢梁朝大举北伐。羊侃劝说元帅贞阳侯从水路攻打彭城,不被采纳。不久,北魏的援兵大批赶到,羊侃多次劝说贞阳侯趁着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可以出击,第二天,又劝说贞阳侯出战,但贞阳侯都不听从。羊侃于是率领自己的__出城驻扎在堤坝上。等到多数梁军被打败时,羊侃的__却能够保持队形,安全撤回。
太清二年,侯景反叛。叛军攻陷历阳,直逼京城,众人都十分恐慌,羊侃假称得到城外射进的书信,说“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到京城附近”。众人这才稍稍安定下来。叛军进攻东掖门,放火烧城,火势十分猛烈。羊侃亲自率军抵抗,用水浇灭大火。羊侃又用弓箭射杀多人,叛军这才败退。先前,羊侃的大儿子羊鷟被侯景抓住,绑到城下让羊侃看。羊侃对叛军说:“我倾尽全部宗族之力来报效国君,还深感不够,难道还会考虑这一个儿子吗?希望你们能早点杀掉他。”叛军被他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叛军在多次攻城不能得手之后,于是就修筑起高大的壁垒。朱异、张绾商议要出城去攻打叛军,梁武帝向羊侃征询对这件事的意见,羊侃说:“不行。叛军攻城多日,既然攻不下来,就特地修筑高大的壁垒,想引诱城里要投降的人罢了。现今要攻打它,出城的人如果太少,则不能打败叛军;如果派出的人多,一旦失利,士兵就会自相奔逃践踏,城门狭窄,吊桥又小,必定导致重大挫败,这是向叛军显示我们的弱小,而不是展示王朝的威势。”梁武帝不听,于是派朱异、张绾率领一千多人出战。结果未等到交锋,军士便望风而逃,果然因为抢着过桥而跌落护城河中,大半人被淹死。
后来下起了暴雨,城内的土山崩塌,叛军乘机攻城,眼看就要攻入了,守成将士极力奋战也难以阻止。羊侃于是命令大量投掷火把,形成火城,截断叛军进城的道路,然后在火城的后面从容修筑城墙。叛军不能进城。这年十二月,羊侃染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四岁。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