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堵萧然
阅读下面文言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 )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1.(1)好:爱好。(1分)(2)或:有的人(1分)
2.(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3.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释文中加点词。
造 晏如
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作者为什么对五柳先生“性嗜酒”以及他喝酒的经过进行详细描写?
1.2略
3柳先生在污浊的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很多愁苦,寄情于酒,使自己得到解脱;他“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表现。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1、⑴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⑵ 往,到;希望、愿望。 ⑶ 安然自若的样子。 ⑷ 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⑴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⑵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8、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忘怀得失)
9、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先生对自己读书特点的概括,他并没有要求别人也这样读书,所以,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不好。另外,作者紧接着的一句话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即每当自己对书中的旨意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记了吃。可见他遇到与自己投合的作品,读书还是很投入的, 都做到了废寝忘食。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全面、客观地理解这句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2分)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1分)
11.(2分)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12.(4分)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会意”翻译正确1分,其他意思基本对且通顺1分)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2分,一句1分)
13.(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长跪履之。
B.或置酒而招之 出淤泥而不染
C.不戚戚于贫贱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无怀氏之民欤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20.五柳先生有哪些主要特点?(2分)
l (3分)(1)指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2)往、到;(3)空寂。
l (2分) A
l (2分)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词句解释上作过分深究。
l (2分)喜欢读书写文章;喜欢喝酒;安于贫穷,不慕荣利。(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五柳先生传》选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8、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3分)
9、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6、(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
7、(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8 、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9、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曾不若孀妻弱子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故人不独亲其亲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
4.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答:
1.B。
2.①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读书适意,醉酒怡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
4.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 _,箪瓢屡空,晏如也。
__ 短褐穿结 _
环堵萧然,不敝风日; 。(《五柳先生传》)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