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三大铜亭并称为中国三大铜亭?
7月1日,某交易所的9月份大豆合约的价格是2000元/吨,11月份大豆合约的价格是1950元/吨。如果某投机者采用熊市套利策略(不考虑佣金因素),则下列选项中可使该投机者获利最大的是( )。
A: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保持不变,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050元/吨 B: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10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保持不变 C: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跌至190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1990元/吨 D: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01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150元/吨
7月1日,某交易所的9月份大豆合约的价格是2000元/吨,11月份大豆合约的价格是1950元/吨。如果某投机者采用熊市套利策略(不考虑佣金因素),则下列选项中可使该投机者获利最大的是( )。
A: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保持不变,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050元/吨 B: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10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保持不变 C: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跌至190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1990元/吨 D:9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010元/吨,11月大豆合约的价格涨至2150元/吨
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烦 zào 荒pì 大tíng广众
躁 僻 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震悚 狼籍 刻扣 长途跋涉 B:取缔 赋闲 烦躁 大庭广众 C:霹雳 造形 渴幕 巧妙绝伦 D:惶急 推祟 缓冲 因地置宜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绥婧 鞠躬 烦燥 赋闲 B:制裁 健忘 杀戮 惶急 C:诘问 蹒跚 尴尬 颤魏魏 D:愧怍 取谛 骷髅 大廷广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其一)①
杜 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16.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7.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16.答: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
(答出主要从侧面来描写的,给1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
17.答: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解析】
16.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作者在绵州写下《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一诗,记与窦使君同观江涨之景一事。前三联写景,从正侧两方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江水高涨,水中远峰的倒影摇乱;颔联正面描写波涛汹涌浪花高溅,冲激之声巨远;颈联侧面描写江面变宽,江水变急。尾联抒情,抒发观景之后的复杂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作者和窦使君同在绵州,远离政治中心长安,都有羁留之感;同观江涨之壮景,作者触景生情,豁然开朗,倍感欣慰。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其一)①
杜 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
8.(5分)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
(答出主要从侧面来描写的,给1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
9.(6分)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照应题目中的“观江涨”,描写一夜雨后,江水猛涨的状态,江水波涛汹涌冲向远处的山峰。颔联,描写江水之大,驿亭像盖在江水上一样,整个巴郡都能够听到江水冲激堤岸的声音。前两联主要从正面描写江水之大、之猛。颈联,使用拟人的手法,写高飞天宇的鸟十分发愁,江水冲击的泥沙困住了老龙。这两句诗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尾联,写作者的处境,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备感欣慰。
【原味翻译】一夜急雨后南江水暴涨,波涛汹涌冲击远方连峰。孤独的驿亭就像盖在波涛上一样,整个巴郡都能听到江水冲激堤岸的声音。高飞天宇的鸟儿也害怕如此迅猛的江水,就连老龙也被江水冲击的泥沙困住。虽然客居他乡,但能够与朋友一起看如此的美景,怎不让人心胸豁然开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巴西蜂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间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16.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7.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16.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
17.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 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解析】
16.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作者在绵州写下《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一诗,记与窦使君同观江涨之景一事。前三联写景,从正侧两方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江水高涨,水中远峰的倒影摇乱;颔联正面描写波涛汹涌浪花高溅,冲激之声巨远;颈联侧面描写江面变宽,江水变急。尾联抒情,抒发观景之后的复杂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作者和窦使君同在绵州,远离政治中心长安,都有羁留之感;同观江涨之壮景,作者触景生情,豁然开朗,倍感欣慰。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12.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12.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答出主要从侧面来描写的,给1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
13.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解析】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角度”“ 颈联”“ 不同”。“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是直接描写,而“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面与侧面的结合。 (所有的烘托写法都是侧面描写,在回答侧面描写时 要具体),本题考查的就是侧面的烘托。二、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 诗人为了创造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三、声与色的结合 (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古代写景常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受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五、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 他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六、远与近的结合。看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比如本题中运用的是空间角度中的高低结合,山上的树木和山下的泉水,山崖上残雪与山路上出征的骑兵,构成了高低有致,上下错落的画面。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同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 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方式入手,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情感”“ 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一是要与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思考,一般来说,具体某一两句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二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中的“天边”“ 同”“ 豁”可以读出本诗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