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儿恶卧踏里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有“/”标出下面句子朗诵时的停顿处。
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
(1) 土膏微润 ( )
(2)泉而茗者 ( )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1) 肥沃 (2)煮茶喝
3.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纯净新鲜,好像刚才过的一般,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4.写出作者出游的欢快之情。
5.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略。
6.对自然的喜爱,对官场的厌倦,个性的张扬以及豪放不羁。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 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①娟然如拭 ②恶能无纪 ③何陋之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请概括选文甲中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甲文中谈到“不能以游堕事”,乙文中谈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分别表现了两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①美好的样子 ②怎能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2.①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②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这一自然段写作者郊游的所见所感。(意思对即可得分)
4.甲文中的“不能以游堕事”写作者游玩而不耽误公事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和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0.(1分)山朗润起来了
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 ④ 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 若脱笼之鹄
② 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 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
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共12分)
14.① 暖和 ② 喝茶 ③ 舒展 ④ 鱼(每小题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
(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始”、 “未始”、 “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 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
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有鱼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答案】
(1)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3)俄顷风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俄顷”“布衾”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