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喝白开水不仅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甚至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孩子的主要饮用水。
对于小婴儿,可以适当喝点果汁饮料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但要注意的是,果汁饮料也不能多喝,多喝容易引起铜的代谢问题。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但是碳酸饮料里含有的二氧化碳如果摄入过多,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并容易引发腹胀。可乐等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刺激人的神经中枢系统。儿童如果过多摄入咖啡因,可导致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以及维生素缺乏等症状。而且多数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多饮容易引起肥胖。
(1)碳酸饮料中哪些成分的过多摄入会对儿童有害?(3分)
。
(2)有人主张给孩子喝鲜榨果汁代替饮水,请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三条反对意见。(3分)
(6分)(1)(3分,每点1分)二氧化碳、咖啡因、糖
(2)(3分,每点1分)不能满足儿童对水的需要;容易引起铜的代谢问题;含糖高容易引起肥胖。
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温州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活动一】学校刊出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材料一:新华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温州在线讯 温州市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社区的廖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材料三:温州日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8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
【活动二】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下面三句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 ▲ )句, 理由是 ▲
【活动三】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宣传,市民积极响应,一位黄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黄先生说些什么呢?(3分)
▲
(8分)【活动一】(2分)我国浪费粮食现象严重,我市社区及餐饮单位开展“光盘行动”。
【活动二】(3分)示例:
A.文白夹杂,以直白呼告的口吻感染人,既打动人心又引人深思。
B.用词新颖,同学喜闻乐见,易懂易记。说明“光盘行动”的本质是提倡节约。
C.“剩”与“盛”谐音,意为因为“丰盛”所以“剩余”,同时也强调了开展“光盘行动”是提倡文明的行为。
【活动三】(3分)示例:
黄先生:你好!粮食来之不易,请客够吃就行。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是传统美德,吃光盘中餐并不失面子。若能用多余粮食去拯救饥饿人群,那才是最好的面子。希望你爱惜粮食,加入我们的“光盘行动”。
(没有称谓、不符合口语交际特点、劝诫内容缺乏针对性酌情扣分。)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 ,探究结果: ▲
我选 ▲ ,探究结果: ▲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2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按需点菜,亦显热情; ▲ , ▲ 。
(6分)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4分,写出两点即可)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定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活动二(2分)示例: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
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朵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评价。(3分)
【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
【华罗庚“默想”阅读法】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__“四多”阅读法】伟人__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
示例:我欣赏莫言“耳朵”阅读法。他听故事、听戏曲、听大自然的声音,养成了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想象力,获得写作灵感,可以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1)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2)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1)包涵(或海涵、见谅) (2)久仰
从下面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3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读书时花朵,思考是果实。
我选第_________句,
悟出的道理是:
示例:第①句,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第②句,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第③句,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食粮,也需要精神食粮(或:人要注重精神的追求,要善于用精神食粮滋养自己。)第④句,思考比读书更重要。对书本上知识不能迷信,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3分,言之有理均可)
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16字)(3分)
某地八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本县商业招牌用字,发现在所调查的繁华商业区274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达36个,约占总数的13%。在这36个招牌中,共有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52个。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规范招牌用字刻不容缓。(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即可给分)
语文实践活动(7分)
颂读古诗词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活动。回顾你班举行的一次赛诗会,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次赛诗会的主题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比赛要求双方列举“古代咏雪诗”,请你列举两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这次活动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②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③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题(共8分)
21.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1) 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2分)
上句:鸟过天空不留痕 上句: 一花一草皆风景
下句:
(2)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rú lái 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2分)
(3)“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4分)
(1)(任意选一个作答,2分)示例:A:人游海外勿题名。B:一言一行尽形象。
(2)(2分).示例:rú lái 佛赌孙悟空飞不出他的手掌,悟空不服,几个筋斗云之后,悟空以为已远达海外,见五根天柱直插云霄,遂在一根柱子上题上“孙悟空到此一游”, 作为凭证,其实那五根天柱即rú lái 五指,最后被rú lái 压到五指山下。
(3)(2分)示例: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满嘴脏话,排队插队等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9分)
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见右),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请参与。
(1)活动一:经典重温(2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 (《 ▲ 》)
(2)活动二:观点争鸣(3分)
活动过程中,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__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__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生命的路》)
答: ▲
(3)活动三:薪火相传(4分)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 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列举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答: ▲
(1)【答案】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 风筝 》)
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 故乡 》)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己 》)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 藤野先生 》)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 社戏 》)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我认为鲁迅属于绝望而__者,从“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路的地方”可见鲁迅认为希望是不确定的,现实缺少可走的道路;从对“路”的开拓开辟中可见鲁迅认为必须__现实、实践道路才可能创造希望。
(3)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列举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