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关于“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几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表弟上一年级,他的一个同学过生日,表弟打算送给那个孩子他最喜欢的贴纸,而阿姨果断否决。阿姨考虑到那位同学家境殷实,贴纸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反复斟酌之后,买了一部昂贵的遥控汽车。阿姨的解释是送礼物关系脸面,绝非小事;而自己可以节省不买。

材料二:好朋友举行生日派对,向我发出邀请。倘若我两手空空或带一份薄礼去参加派对,可能会让朋友不高兴,觉得我小气,影响我们的友谊。祝福朋友生日快乐是肺腑之言,但如果我不以一定的物质去表现的话,朋友似乎就感受不到我的情意。

材料三: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跟学生接触较多,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经常请客吃饭送礼的同学,身边却少有真朋友。这些孩子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只懂得请客吃饭送礼拉拢同学,这反而让周围人瞧不起。

⑴ 上述材料中的“送礼”变了什么“味”?用一句话概括。(2分)

⑵ 简述校园里这些“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危害性。(2分)

(1)以钱物的多少衡量礼的重轻。(2分。意对即可)(2)参考:把传统的礼俗庸俗化;容易产生虚荣心与攀比心;影响人际交往(友谊的功利性);滋生拜金主义。(2分。答到三点得2分,意对即可,但要依据三则材料。)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4分)

材料一:一家有父子二人。一天,父亲从国外带回一瓶好酒。父亲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哼着小调,很是享受,儿子在一旁看见父亲的得意状很是羡慕。父亲发现儿子的神态,于是认真地对儿子说“这是老爸的好酒,你一定不要在老爸的酒瓶里撒尿!”第二天,父亲起床一看,自己的酒瓶满满的,还在往外溢。

材料二:(影视资料)某年的冬天,美国一所小学校里。一天,校监在学校的铁栅栏上挂了一块告示“所有学生不得用舌头去添栅栏!”第二天早上,校监发现栅栏边,一排小屁股高高撅起。原来这些小家伙的舌头都被冻粘在了铁栅栏上。

探究:从上面的两则材料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2分)

答 :

‚解决问题:针对你上面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应怎么做?(2分)

答:

(4分)小孩子都有好奇心(逆反心)‚要求围绕正确对待“好奇心(逆反心)”进行阐述

话说家乡。(本题共4分)

乐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是元帅的故乡,这里有南北二塔遥相呼应的桑城,这里有川内闻名的烤肉节.....

请你就你熟悉的某一家乡特色(如名人、特产、胜景等),用一段简要的文字(40字左右即可,但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向你朋友推荐我们的乐至。

答:


综合性学习(11分)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材料二: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材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包含的两条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四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①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②中小学生触屏、触网的年龄大大提前。③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答出2点,4分)

(2)参考示例:乐乐,手机游戏确实很好玩(很精彩),我也很喜欢,但我们也不能过度啊。长时间沉迷其中,既会伤害身体,又会影响学习,还会淡漠亲人间的感情(疏远亲人间的距离),甚至还可能会误入歧途,你说呢?(3分)

(3)答案开放。视是否言之成理、表达是否通顺,酌情计分。 (4分)

综合性学习(2分)

奇妙的语文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思。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开展联想和想像,完成下面各题。

⑴“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 (1分)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2〕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1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令人痴迷、神往。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4分)

7、〔1〕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   〔2〕例:如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探究结果:

我选 ,探究结果: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2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按需点菜,亦显热情; , 。

活动一(4分,写出两点即可)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定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活动二(2分)示例: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 

星光中学初三同学开展了“文化寻访”活动,寻访了紫金山、老门东和南京博物院。

【钟山秋韵】

小钰参观紫金山后,在题为“钟山秋韵”的“寻访笔记”中写道:

①秋日曦光里,金黄的银杏叶被秋风吹起又吹落,吹落又吹起,最终摇摇晃晃,扑向土地的怀抱,宛如归乡的游子,qiè( ▲ )而不舍。②午后暖阳下,石象路两旁的石兽鳞次栉比地排列着。③它们宽厚地沉默着,任凭四、五个孩童在身旁欢快地xī( ▲ )闹。④黄昏,脉( ▲ )的斜晖洒在沧桑斑驳的甬道上,如此的静美。⑤朝夕多彩的石象路,给这看似寂寥的秋天带来最温暖的慰( ▲ )。

3.这段话中有些易错的汉字和拼音,请你在括号里帮小钰标注出来。(4分)

4.这段话中标点使用错误的是第句,词语误用的是第句(2分)

【门东味道】

小恒寻访了“老门东”,领略了门东味道。下面是他对“德云社”门前对联的解说:

“学笑艺为衣食雅谐共赏,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这幅对联很有味。上联的“学笑艺为衣食”说明了德云社演出的是传统幽默曲艺,这是他们的谋生手段。“雅谐共赏”表明了德云社相声的表演特色;下联中的“奉高朋”三字表达了德云社对观众的尊重,“孝父母亲和天下”表明其承继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担当。

5.请你用行楷把“德云社”门前的这则对联抄录一遍。(2分)

6.小恒对老邮局门口的对联“邮通中外,信达天下”有些不解,请帮他解说一下。(2分)

“邮通中外,信达天下”这副对联很巧妙:

【“南博”瑰宝】

小勋寻访了新南京博物院,参观中,他摘录了这样一段话:

南京博物院现有各类藏品4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062件。藏品涵盖石器时代以来的历代文物,包括大量现当代艺术珍品;其中,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和民俗器物等应有尽有。这些藏品大多历经久远,普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南博”藏品的另外两个特点,填入下面的空格。(2分)

藏品数量丰富、▲ ▲ ▲ ▲ 、 ▲ ▲ ▲ ▲ 、价值很高。

【“白局”新生】

【材料一】“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12月21日,“寻访小组”在街头向南京市民发放问卷,调查人们对“南京白局”的了解情况。经过统计,获得以下数据:

认识程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人数比例

1%

14%

63%

22%

【材料二】2012年以来,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在小学阶段开设“珠心算”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在头脑中打算盘”。这既让学生对珠算有了直观的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右侧漫画题为“只管拆”,反映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文物保护、文化留存的冲击。

8.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统计表的内容。(2分)

9.目前,“南京白局”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为促进南京白局的继承和发展提两条建议(2分)

3.(4分)锲  嬉  mò  jiè

4.(2分)标点错误的是第③句。(应将“四、五个孩子”中的“顿号”去掉)

词语误用的是第②句。(“鳞次栉比”使用错误)

5.(2分)用行楷,视写的情况给赋分。(美观工整得2分,正确得1分,有错别字或潦草难以辨认得0分。)

6.(2分)上联说明了“邮局”的功能是在全世界的广大范围内传递邮件,沟通信息;下联一语双关,既表明邮局传递信件的范围广大,也宣扬了邮局诚信经营的理念(仿照“德云社”对联的分析形式,分成上、下联进行分析,各1分)。

7.(2分)历史久远 种类繁多(一般以“主谓短语”形式表达,意近即可)

8.(2分)绝大多数(近八成)市民不了解“南京白局”(意近即可)。

9.(2分)加大文化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熟悉“白局”;“白局”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白局”艺术的传承;政府加大保护力度,为“白局”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某班同学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共5分)

(1)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请写出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2)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

活动中某同学把搜集到的读书方法整理如下: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请你结合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共5分)

(1)(写出与“热爱读书”有关的名句即可,不写作者不扣分。2分)

例: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结合原句1分;联系实际谈谈体会2分。共3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际,我们看到我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要看到,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也不能真正成就一个民族的持续兴旺昌盛。所以节约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良好习惯。江城中学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同学们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展以“节约新风进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活动。

17、某小组准备上街对市民进行关于“浪费现状”的问卷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问题:

18、阅读下面几则媒体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概括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一】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年终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内部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商务宴请,公款吃喝的浪费人数占总用餐者的24.75%,浪费量为20%至30%。

【材料二】在数码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频繁更换手机成为一些人追逐时尚、炫耀面子的手段之一。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平均每年淘汰近10000万部手机,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户;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若按平均每个用户每3年更换一次手机的保守频率,每部手机一般都配有两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来算,中国每年就有2亿块手机电池和1亿个手机充电器变为垃圾。

【材料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胡勘平曾做过一项调查:近几年北京洗浴中心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大约在3000家左右,一年的耗水量接近23个昆明湖的水量;北京投入经营的滑雪场大概有十几家,每年用水量至少需要100万吨以上;北京大概有七十几家18洞以上的标准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量要达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胡勘平把这种现象称为“奢侈性”水消费。

近年来,出入豪华洗浴场所、高尔夫球场被一些人看作与“身份”“地位”有关。胡勘平认为,“奢侈性”水消费可以较为准确地概括那些用水量多、方式浪费的水消费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立方米,而且严重的水污染、水质性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与此同时却又存在用水效率低和严重浪费现象。“在缺水的现状下,这类奢侈性水消费显然是无法承受之重。”

主要原因:(1)

(2)

19、学校午餐时,张明俊同学正准备将没有吃的炸鸡腿丢在垃圾桶里,你看到后觉得他这样很浪费,于是你这样劝说:“ ”。他听后点点头,听从了你的意见。(2分)

17、示例:请问您平时在参观进餐时没吃完的菜都怎么处理的?

18、主要原因:(1)由于公务商务而导致公款吃喝浪费严重。

          (2)很大一部分爱面子,讲身份、地位和排场,而导致奢侈性浪费。

19、示例:“同学,你好!你这样丢了多浪费呀!炸鸡腿是很美味的菜,既然还没吃过,完全可以留着晚上回家吃。别丢了,用饭盒装着带回家吃,好吗?”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1年11月2日在北京正式向社会发布。学校就此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分别概括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材料二】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信息一:         (2分)

  信息二:         (2分)

  10.“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专家进行了解读。请你参照专家解读的形式,从“北京精神”的另外三个方面任选一个填在下列横线上尝试解读。(不少于50字。4分)

  解读“爱国”精神:“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解读“  ”精神:          

  11. 学校要开展“践行‘北京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你设计出三个活动形式的名称并简述主要内容。(3分)

  名称及内容:①         ②         ③

[0f37838df7865375.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