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近年来,我市一直为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市”而努力。为了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的号召,某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1分)
(1)为在小区内营造文明创建的氛围,学校开展了“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请参照事例,选择“健身区”或“楼梯”,写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我选择____________,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区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假如你遇见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会怎么劝说?请把你劝说的话写下来。(4分)
(3)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5分)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本着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①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删去;把“ ”改为“ ”。(3分)
②【A】、【B】、【C】三句语序不合理,应把【 】和【 】调换(只填序号)。(2分)
(共11分)
(1)(2分)示例:健身区——把文明留下,把健康带走。
楼梯——上下楼梯能互让,通道自然就宽畅。
(2)(4分)示例:您好!这是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有害您自身的健康,也有害周围的人,请您不要吸烟,好吗? (称呼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得体1分)
(3)(5分)①本着 发展 投身 ② [B][C]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4分)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啊,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2分)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2分)
答案:(l)示例:应该说刺中有花。(2)示例:①生活总会出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有乐观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②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只胆怯于眼前的挫折。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一些地方的高考政策调整频密出台,在已经出台的各地方案中,英语成为最集中的调整对象,有的地方考虑取消听力测试,有的地方据报将多次考试。北京的改变最大,出台了方案涵盖小学到高考: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设英语课,中考英语降低分值,高考英语分值降低,语文为180分,英语100分,且将推行社会化考试。
整个社会的英语痴狂,非止于高考。为了高考英语强,英语教育已经从幼儿开始,小学升和数学就成这择校的条件。英语还成为整个社会的“人才鉴别标准”。高考之后,英语是教育选拔、专家选拔的依据,考研考博,没听说过专业课不合格的,英语考得如何就成了录取的依据;职称评定,业绩不重要、实际水平不重要,惟有英语去区别同样达到了年资的人谁上谁下;学术评价,最要比的是SCI刊物的发行量,那当然要靠英语。整个社会还将英语当成人才素质的通用标识,“一口流利的英语”简直就是高级人才的证明书。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一个教育科目要求人学习终身,惟有英语却成了这样的科目,这是必需的吗?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对于高考改革中有关英语方面的调整,整个社会众说纷纭。那么,对于这项改革,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120字)
综合实践(10 分)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2013年1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在微博上发起“光盘行动”,一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月28日,____在《网友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2月3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到辖区所在派出所递交改名申请,欲改名为“陈光盘”,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一场杜绝浪费的“光盘行动”在全国打响。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不少于120字)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为了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7月24日起,长春市开展车外抛物治理行动。日前,对于车外抛物的“黑手”,执法部门一直采取说服教育的措施,并未开出“罚单”。6日起,各相关执法部门、全市高清摄像头已全面出击,对车外抛物行为进行处罚。长春市交警支队朝阳大队5中队姜警官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治理车外抛物这项活动开展以来,由于整治及宣传力度很大,车外抛物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即使司机想要扔垃圾也会主动扔到环卫工人的垃圾袋里。但仍有部分司机和乘客对此不以为然,继续车窗抛物的陋习。
他律、自律、自觉,是不是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有理想的结果?针对以上现象,写下一段文字,表达你的心中所想。(不少于120字)
综合实践(10 分)
27.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3)班准备开展一次“岁月如歌”的活动,你经历了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1)代表班级给班主任写一句生动形象的留言。
(2)给班级“毕业晚会”的主持人写一段晚会结束语。(40字以内。)
(3)修改“班志序言”中①②③处的语病。
翻开我们的《九(3)班志》,你可以看到,①“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而“希望”“彷徨”“不安”种种心情则可以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班志上面,栩栩如生地展示着课堂上的每个细节,你会发现,②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老师那可敬的形象也随着故事跃然纸上: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治学严谨的林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罗老师……在老师的眼里,③我们都是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甘为我们呕心沥血。
(4)请你给这次活动写一个总结。
答案:(1)略(准确写出老师特点,并且要有真情实感。)
(2)略(符合晚会结束这一特定语言环境,言之成理。)
(3)①中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②任何一个细节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③所以他们甘为我们呕心沥血。
(4)略(内容方面:①基本情况;②成绩经验;③不足之处;④努力方向。)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
(1)平顶山市举行三苏文化研究会
1月19日(农历十二月十九),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市三苏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举办了苏轼诞辰977周年祭典。平顶山市政协副__、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民中主持祭典。
当日,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三苏文化传播公司全体员工及应邀参加的热爱东坡文化的各界人士,于三苏像前举行了简朴隆重的祭祀仪式。
潘民中说,自明清以来,每到农历十二月十九苏轼生日,各地爱好三苏文化的人士都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祭祀苏轼活动。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举行祭祀苏轼活动也成了惯例。
(2)黄州举办苏轼纪念活动
本报讯11月19日,来自北京、广东、山东以及省内武汉、黄石、鄂州、黄冈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黄州,纪念苏轼诞辰970周年。
由黄冈市《江山文艺》杂志社、黄冈市摄影家协会、荆楚网·黄冈文坛主办的此项活动,彰显了黄冈丰富的人文底蕴。会议期间,苏轼研究专家王琳祥作了《苏轼与东坡赤壁》专题讲座。
(3)眉山举行纪念“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活动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烈先生在纪念会上回顾总结了30年来研究会取得的成果。先后举办了16届苏轼国际学术研究会。创办了《苏轼研究》刊物,有力地推动了苏轼研究活动深入发展。纪念会后还举办苏轼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活动。
材料二:学者的评价
(1)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3)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4)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5)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6)余秋雨: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fó jiāo 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远远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坛的巅峰。
10.阅读材料一,你认为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二,试给苏轼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江中学文学社准备开展以“东坡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5分)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项。
(2)示例:作文竞赛
①项目一:
②项目二:
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①项目名称:
②主要环节:
③理由:
10.本题考查:准确筛选并整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材料探讨实际问题,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参考答案:1.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宣传。2.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研究。
这些活动是一个立足弘扬东坡文化的载体。这些活动能起到宣传东坡文化的作用。而东坡先生的风格、性格在各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各种活动,可以把喜欢东坡、崇敬东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探索东坡文化,促进东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略
12.本题考查: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1)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注意所给示例形式)
(2)题目要求写出方案中的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理由。第一问其实只要将平时所做的与此相类似的活动名称写出来即可,至于第二问的理由必须结合主题---东坡文化进校园来回答,如:学习东坡文化,挖掘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性学习。(10分)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75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自“文化立市”战略实施以来,该市的各类文化活动日渐增多,弘扬苏东坡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文化立市”战略的核心内容。此次“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为全国范围内的苏东坡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全国的参赛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赛事,本报专程采访了两位赛事组织者及两位专家,且听他们对本次大赛的介绍与解读。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中的主要内容。(2分)
(2)请你为此次大赛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3)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让你采访本次大赛的负责人,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2分)
(4)主办方为了扩大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影响力,除开通网络平台外,准备用微信的方式,号召全国的苏东坡爱好者们参与其中。请你拟写一条微信,字数要求在50个左右。(4分)
命题思路:本题考点是综合性学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结合交际,信息提取,极具语文味。
答案:(1)某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2)示例:学东坡诗词诵东坡精神 (符合题意即可)
(3)所提问题紧扣本次大赛宗旨。
示例:征稿的范围和内容有哪些?
您觉得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
(4)语言简练且具有感召力,紧扣活动主题。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3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鞠躬尽瘁孔明兴汉室 (对上即可)
综合运用题。(8分)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后的得出的结论。(3分)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__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 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抽查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举行写字比赛;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
(2)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3)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 理由:如(1)洋节可以影响中国,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就不能影响世界呢?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更值得我们去弘扬光大而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2)增加传统节日为假日不但有利于传文化承民族传统、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更能够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让世界人民更了解我们。(3)能针对反方“全球化”的说话提出一条反驳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