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现在我们中国老百姓出国的多了,在国外,每个人都是咱们国家的一张名片,你干了好事他们会说中国不错,如果干了不当呢,就会相反。”李肇星说,实际上每个人在外国人面前或者在国外,一言一行都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他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国内有位大企业家到欧洲访问,到外面餐馆吃饭时,他不知道吃饭浪费食物太多就要打包,如果不打包就会罚款。那个企业家摆架子说不需要,自己有钱。结果餐馆方面就要罚款,他说不交,交过餐费了。人家说你是交过钱了,但你得把剩菜打包带走。“浪费粮食,实际上丢的是国家的脸。”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文明出行是一种使命,他曾经这样说“一个异环境中,你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种文化的代表,要为自己的文化负责。”对那位大企业家的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对李肇星和费孝通的观点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述你的看法或感受。(不少于120字)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2014年是农历马年,班级开展“马年说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9分)

(1)汉字里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如骑、骄、验等,请你再另写出两个。(1分)

(2)汉语中含“马”字的成语很多,如马齿徒增、汗马功劳、蛛丝马迹、塞翁失马等,请另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再从以上列出的四个成语中任选一个造句。(4 分)

含“马”字的成语: (2 分)

造句: (2 分)

(3)“马年说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将开始,为活跃气氛,请你写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作为此次活动的开场白。(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并引用一句关于马的古诗文。(4 分)

(9分)

(1)(1分)示例:骥  骐  骗  骁  骠  骏  骜  驹(错一个扣0.5分)

(2)(2分)成语示例:马不停蹄  马首是瞻  一马平川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万马奔腾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人仰马翻  鞍前马后

(2分)造句略。

(3)(4分)示例一: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银蛇腾空去,骏马飞奔来”。在马年的春天里,“春风得意马蹄疾”,愿马儿给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送来幸福。在“马年吉祥”的祝福声中,在龙马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策马扬鞭,必定能马到功成!

示例二:在马年说马,当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千里马精神,说的就是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以马言志的名句,激励几多“老马”终生奋进。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发扬龙马精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祝大家马上有健康,马上有幸福,马上有快乐,马上有成功!

示例三:同学们,“马年说马”的活动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古道西风瘦马”,我也可算是班上的“瘦马”了,人瘦,成绩也“瘦”,但我决定努力进取,发奋图强。到期末时你们一定能看到一匹“黑马”驰骋红榜,那就是我。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近年来,我市一直为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市”而努力。为了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的号召,某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1分)

(1)为在小区内营造文明创建的氛围,学校开展了“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请参照事例,选择“健身区”或“楼梯”,写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我选择____________,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区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假如你遇见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会怎么劝说?请把你劝说的话写下来。(4分)

(3)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5分)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本着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①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删去;把“ ”改为“ ”。(3分)

②【A】、【B】、【C】三句语序不合理,应把【 】和【 】调换(只填序号)。(2分)

(共11分)

(1)(2分)示例:健身区——把文明留下,把健康带走。

楼梯——上下楼梯能互让,通道自然就宽畅。

(2)(4分)示例:您好!这是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有害您自身的健康,也有害周围的人,请您不要吸烟,好吗?          (称呼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得体1分)

(3)(5分)①本着  发展  投身   ② [B][C]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4分)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啊,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2分)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2分)

答案:(l)示例:应该说刺中有花。(2)示例:①生活总会出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有乐观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②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只胆怯于眼前的挫折。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一些地方的高考政策调整频密出台,在已经出台的各地方案中,英语成为最集中的调整对象,有的地方考虑取消听力测试,有的地方据报将多次考试。北京的改变最大,出台了方案涵盖小学到高考: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设英语课,中考英语降低分值,高考英语分值降低,语文为180分,英语100分,且将推行社会化考试。

整个社会的英语痴狂,非止于高考。为了高考英语强,英语教育已经从幼儿开始,小学升和数学就成这择校的条件。英语还成为整个社会的“人才鉴别标准”。高考之后,英语是教育选拔、专家选拔的依据,考研考博,没听说过专业课不合格的,英语考得如何就成了录取的依据;职称评定,业绩不重要、实际水平不重要,惟有英语去区别同样达到了年资的人谁上谁下;学术评价,最要比的是SCI刊物的发行量,那当然要靠英语。整个社会还将英语当成人才素质的通用标识,“一口流利的英语”简直就是高级人才的证明书。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一个教育科目要求人学习终身,惟有英语却成了这样的科目,这是必需的吗?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对于高考改革中有关英语方面的调整,整个社会众说纷纭。那么,对于这项改革,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120字)

综合实践(10 分)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2013年1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在微博上发起“光盘行动”,一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月28日,____在《网友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2月3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到辖区所在派出所递交改名申请,欲改名为“陈光盘”,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一场杜绝浪费的“光盘行动”在全国打响。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不少于120字)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为了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7月24日起,长春市开展车外抛物治理行动。日前,对于车外抛物的“黑手”,执法部门一直采取说服教育的措施,并未开出“罚单”。6日起,各相关执法部门、全市高清摄像头已全面出击,对车外抛物行为进行处罚。长春市交警支队朝阳大队5中队姜警官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治理车外抛物这项活动开展以来,由于整治及宣传力度很大,车外抛物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即使司机想要扔垃圾也会主动扔到环卫工人的垃圾袋里。但仍有部分司机和乘客对此不以为然,继续车窗抛物的陋习。

他律、自律、自觉,是不是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有理想的结果?针对以上现象,写下一段文字,表达你的心中所想。(不少于120字)

综合实践(10 分)

27.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3)班准备开展一次“岁月如歌”的活动,你经历了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1)代表班级给班主任写一句生动形象的留言。

(2)给班级“毕业晚会”的主持人写一段晚会结束语。(40字以内。)

(3)修改“班志序言”中①②③处的语病。

翻开我们的《九(3)班志》,你可以看到,①“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而“希望”“彷徨”“不安”种种心情则可以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班志上面,栩栩如生地展示着课堂上的每个细节,你会发现,②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老师那可敬的形象也随着故事跃然纸上: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治学严谨的林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罗老师……在老师的眼里,③我们都是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甘为我们呕心沥血

(4)请你给这次活动写一个总结。

答案:(1)略(准确写出老师特点,并且要有真情实感。)

(2)略(符合晚会结束这一特定语言环境,言之成理。)

(3)①中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②任何一个细节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③所以他们甘为我们呕心沥血。

(4)略(内容方面:①基本情况;②成绩经验;③不足之处;④努力方向。)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

(1)平顶山市举行三苏文化研究会

1月19日(农历十二月十九),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市三苏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举办了苏轼诞辰977周年祭典。平顶山市政协副__、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民中主持祭典。

当日,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三苏文化传播公司全体员工及应邀参加的热爱东坡文化的各界人士,于三苏像前举行了简朴隆重的祭祀仪式。

潘民中说,自明清以来,每到农历十二月十九苏轼生日,各地爱好三苏文化的人士都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祭祀苏轼活动。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举行祭祀苏轼活动也成了惯例。

(2)黄州举办苏轼纪念活动

本报讯11月19日,来自北京、广东、山东以及省内武汉、黄石、鄂州、黄冈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黄州,纪念苏轼诞辰970周年。

由黄冈市《江山文艺》杂志社、黄冈市摄影家协会、荆楚网·黄冈文坛主办的此项活动,彰显了黄冈丰富的人文底蕴。会议期间,苏轼研究专家王琳祥作了《苏轼与东坡赤壁》专题讲座。

(3)眉山举行纪念“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活动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烈先生在纪念会上回顾总结了30年来研究会取得的成果。先后举办了16届苏轼国际学术研究会。创办了《苏轼研究》刊物,有力地推动了苏轼研究活动深入发展。纪念会后还举办苏轼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活动。

材料二:学者的评价

(1)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3)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4)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5)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6)余秋雨: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fó jiāo 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远远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坛的巅峰。

10.阅读材料一,你认为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二,试给苏轼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江中学文学社准备开展以“东坡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5分)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项。

(2)示例:作文竞赛

①项目一:

②项目二:

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①项目名称:

②主要环节:

③理由:

10.本题考查:准确筛选并整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材料探讨实际问题,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参考答案:1.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宣传。2.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研究。

这些活动是一个立足弘扬东坡文化的载体。这些活动能起到宣传东坡文化的作用。而东坡先生的风格、性格在各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各种活动,可以把喜欢东坡、崇敬东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探索东坡文化,促进东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略

12.本题考查: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1)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注意所给示例形式)

(2)题目要求写出方案中的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理由。第一问其实只要将平时所做的与此相类似的活动名称写出来即可,至于第二问的理由必须结合主题---东坡文化进校园来回答,如:学习东坡文化,挖掘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性学习。(10分)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75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自“文化立市”战略实施以来,该市的各类文化活动日渐增多,弘扬苏东坡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文化立市”战略的核心内容。此次“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为全国范围内的苏东坡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全国的参赛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赛事,本报专程采访了两位赛事组织者及两位专家,且听他们对本次大赛的介绍与解读。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中的主要内容。(2分)

(2)请你为此次大赛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3)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让你采访本次大赛的负责人,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2分)

(4)主办方为了扩大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影响力,除开通网络平台外,准备用微信的方式,号召全国的苏东坡爱好者们参与其中。请你拟写一条微信,字数要求在50个左右。(4分)

 命题思路:本题考点是综合性学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结合交际,信息提取,极具语文味。

答案:(1)某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2)示例:学东坡诗词诵东坡精神 (符合题意即可)

(3)所提问题紧扣本次大赛宗旨。

示例:征稿的范围和内容有哪些?

您觉得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

(4)语言简练且具有感召力,紧扣活动主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