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11分)

上海市交港局于今年2月底出台规定,3月1日起早晚高峰时段严禁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几天之后,新浪科技发起“上海3月起早晚高峰禁用打车软件”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

你是否支持这一政策

你用过打车软件吗

打车软件带来更多便捷还是隐患

支持

47.0%

用过

55.1%

更多便捷

56.7%

不支持

46.4%

没用过

44.1%

更多隐患

36.5%

无所谓

6.6%

不记得了

0.8%

无所谓

6.8%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6分)

【资料链接】

车水马龙,独站街头,一辆辆的士擦肩而过。如何解决打车难,一直是等待着答案的设问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手机打车软件应运而生,用户在网上下载手机打车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出租车司机则可根据线路、是否有小费等选择接受订单。

从去年开始,以“快的打车”、“嘀嘀打车”为代表的一批打车软件在一些城市上线,唱着“早晚高峰打车,不怕不怕啦”的欢快调子占据了打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实现了司机和打车者双赢,因而在大城市日益走俏。

但是,今年以来这些打车软件的副作用开始显现:竞争中出现乱加价、运营途中操作打车软件抢活带来安全隐患、市民路边扬招越来越难、信誉低下、平台应用不完善……这些弊病将打车软件的存废推向风口浪尖。

上月底,上海市交港局出台规定,3月1日起早晚高峰时段(即每日7时30分至9时30分、16时30分至18时30分)出租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在禁止使用期间,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同时严禁出租车司机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

【网友留言】

手机打车软件到底该支持还是封杀,网友们看法不一,纷纷留言,下选择几条:

@网易网友:这次我支持交港局,现在司机拒载、挑载不说,还刻意挑选加价的乘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薛智之0616:早晚高峰禁用打车软件,其实是更好地营造公平的打车环境,更有效地消除交通隐患的举动。

@80晚熟青年:打车软件带来的是效率提升,的士空驶率下降,相同运力的条件下更多人能打上车,这对司机和乘客都是好事。“老人打不上车”会不会只是个幌子?高峰期用车的主要还是上班族,被禁的关键是“动了谁的奶酪”。

  @小帅同学的围脖: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来调节,政府监管过多是否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26.请认真阅读上面的【资料链接】和【网友留言】,结合你自己的打车经历或有关打车的所见所闻所感,简要谈谈你对“早晚高峰禁用打车软件”的看法。(80字左右)(5分)

综合运用(11分)

.参考:对于“早晚高峰时段禁用打车软件”的政策,公众支持与不支持的人数相仿,有少部分人持无所谓的观点;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使用过打车软件,仍有不到一半的人没用过;近六成的人认为打车软件带来更多便捷,也有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将带来更多隐患(表中次要信息可忽略,一项调查内容2分,共三项6分,每一项内容要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再转化为文字表述)。

26.要有观点和理由(观点1分,有见地的观点可增加1分,观点共2分;理由2分,理由要能支撑观点,否则酌情扣分;语言1分,要求通顺,恰当表意)。

参考:不应当简单禁止。打车软件能流行,说明有一定市场需求,政府应该支持新事物,但必须对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完善,扬利除弊,从而使打车软件能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                                            

“细节”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栏目,以“细节、现场、观点”作为栏目关键词;营销领域的权威刊物《销售与市场》,则以“过程、方法、细节”作为封面用语„„根据下面材料,归纳“细节”的含义。(2分)

材料一: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

材料二: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工业电机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三个月,竟然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德国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了,电机恢复正常。

材料三: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16题。(11分)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型,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

首先是大脑结构。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是沟通左右两半脑的桥梁,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较男性强。

二是大脑功能。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

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和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擅长。

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远古,当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男性的主要职业是狩猎,故男性的大脑是在适应狩猎的活动中逐渐发达起来的。他们的大脑为了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因此天生就比女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受到生养子女、从事家务、贤妻良母角色的影响,致使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因而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灵敏,善解人意。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科学家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 可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 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选文摘自《科学大众》等杂志,有删改)

13.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说明的内容。(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4.如果说图A.是正常人使用大脑所见,那图B.是哪一个半脑所见?请结合“树木”与“森林”的含义,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图A.图B.

15.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阐述男女之间大脑功能的差别时,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而又形象。

B.大多数男性右半脑“闲置”,而女性左右脑兼用,说明女性智力优势比男性大。

C.“最重要”“最为复杂”,分别从性质与结构两方面强调了大脑的不可替代。

D.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后脑部的大脑灰质停止增多。

16.联系选文,说说你对下面一则新闻的看法,并阐述理由。(3分)

2015年,南京市人民中学将恢复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的校名,届时将只招收女生。

——《现代快报》(2014年4月3日)

13.(3分)【材料一】人脑有男女之别   【材料二】人脑有左右之分 【材料三】大脑可以重塑(每空1分,意思正确即可)

14.(3分)左半脑   因为从图B来看,只有整体感,而却少了细节,符合【材料二】所说,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判断1分,理由2分)

15.(2分)B

16.(3分)我赞同设立女校。首先,大脑具有可塑性,后天针对性的教育就很有必要。其次,大脑有“男性脑”和“女性脑”之分,女性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足,单设女校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女生全面发展。(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综合运用(11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

微信图标

25、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宣传语的目的是

。(3分)

26、请写一段介绍微信图标的话。(80字左右)(8分)

25.(3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微信这一工具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沟通)。[要点:引起关注,1分;鼓励使用微信(微信无处不在),促进交往,2分。]

26.(8分)要点:能运用合理想象和联想,描写或说明图标图案的形象,介绍其构成(4分)[如:人脸、头像,一大一小;“冒泡”,一上一下;提示框,一前一后的组合;QQ,结合得更紧密;];能体现对图标的内涵及微信特点的正确把握(2分);至少写两句话,语言连贯、通顺(2分)。

     示例:微信图标由一大一小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像两张人脸,睁眼看着你,也看着这个世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微信图标告诉我们:使用微信,你的社交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小作文(10分)

很快你就初中毕业了,三年来,你的妈妈和爸爸为你学习与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请

你给妈妈(或爸爸)写一段感谢的话。

要求: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出现真实姓名,不超

过200字。

小作文(10分)

   评分标准: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请从下列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1)赵华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王红作为陪练一直帮她收集材料,模拟演练。临近比赛,赵华嗓子沙哑了,王红帮她找药救急。最终,赵华顺利参赛,并获得了好成绩。请你以赵华的名义给王红写一段表示感谢的话。(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2) 4月14日(周一)下午,平安中学各班组织了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作为初三(1)班的校报通讯员,请你给校报写一则消息,报道你们班此次班会活动的情况。(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200字)

24.(1)评分标准:10分。内容7分(符合题意2分,中心明确2分,重点突出1分,条理清晰1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准确通顺2分,得体并称谓合适1分)。

(2)评分标准:10分。内容5分(符合题意1分,中心明确1分,重点突出1分,条理清晰1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准确通顺2分,得体并称谓合适1分),标题2分(符合题意简明完整1分,统领下文1分)。(导语结语背景等有问题,只扣结构完整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9-20题。(共6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19.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3分)

答: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20.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3分)

①方法:

②价值:

19.示例:(1)生产生活中需要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

(2)了解了土壤加水后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在用火上具备了足够丰富的经验。

        (3)已经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共3分。每点1分)

20.①方法:放射性碳素测年法

②价值: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共3分。方法1分,价值2分)

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让爱心在行动中成长”暨“做文明复中人”的活动,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方面,策划活动步骤,并拟写一句爱心箴言或者做文明复中人的宣传标语。(8分)

活动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爱心箴言或者宣传标语:

略。

情境说话。(4分)

小刚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李大爷说:“小刚,你真可爱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1) 你听出李大爷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你是小刚,应该这样回答李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流动的汉字 (节选)

是谁的目光,虔诚地聚焦在龟甲上,

扭动的符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一刻,你是一盏刚刚点亮的神灯,

笑容中,占卜到了希望。

泰山之巅,一个老人运笔如风,

圆润宛转的小篆若苍鹰飞动。

讴歌着一统天下的伟业丰功。

这一刻,你是一把倚天长啸的铁剑,

荡气万里,观者动容。

永和九年,一篇不朽的文字在兰亭诞生。

飘飘若游云,矫矫若惊鸿,

留给后世多少赞叹与吟诵。

这一刻,你是上苍赐予的一朵奇葩,

旷古绝今,笑傲江湖的飞龙。

13.诗歌第一节中加点的“刚刚点亮”有何表达效果?(2分)

14.请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标题“流动的汉字”中“流动”一词的理解。(2分)

【材料二】

二十九中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选拔赛中一举夺魁

3月1日-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选拔赛在南京电视台如期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南京市二十九中代表队披荆斩棘、力压群雄,在全市十六支参赛队中一举夺魁!

3月1日,十六支代表队通过抽签分四组进行角逐,赛制采用积分制,每组的前两名可以进入半决赛。29中代表队最终以单场总分最高的成绩,顺利挺进八强。

3月2日上午,晋级的八支代表队分成两组进行半决赛。赛题难度明显提高,对手实力更为强劲,而29中代表队表现依然抢眼,其中一位选手以十题全对的惊人战绩赢得观众一片掌声。最终29中代表队毫无悬念地挺进四强。

当天下午两点,决赛在众人瞩目下开始。29中代表队与南外等三所学校代表队展开了激烈比拼。决赛采用淘汰制,参赛队员一旦答错即被淘汰。当比赛现场只剩下29中和“南外”两支队伍时,场上的焦点全部集中到这两支参赛队小队员身上。南外一名选手苦战三轮,却因把“戴罪立功”的“戴”字中间的“田”误写成“由”而遗憾败北。29中代表队终于战胜劲敌,获得南京市汉字听写大赛的冠军!

15.结合全文说说文中“披荆斩棘”的含义。(3分)

【材料三】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一些书法家把一个繁体的龙字写得象一条龙在飞舞,活脱脱是一幅写意的国画。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不但意境要美,而且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领略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6.短文共介绍了汉字四个方面的美学价值,作者为什么首先介绍汉字结构之美?(2分)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2分)

链接材料:

“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刘湛秋《我爱你,汉字》

18.对以上三则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诗人使用第二人称,便于深情地表达了对《兰亭集序》的赞叹、崇敬之情,表达对汉字承载的历史文化的赞美之情。

B.【材料二】中“挺进”、“劲敌”等词语,表达准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可读性的特点。

C.【材料三】中画线句是作者通过举例子和打比方,生动具体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体现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D.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的传承、汉字的研究等内容,阅读这些材料是为了让我们体味汉字之美,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13.(2分)一是说明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二是生动地说明甲骨文如一盏灯,开启了中华文明之门。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

14.(2分)从全诗看“流动”,体现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表现了汉字文明、文化、历史的传承);“流动”还意味着汉字生命力永无止境。(答对一点得2分)

15.( 3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

16.(2分)结构美是汉字美的底蕴和基础,所以最先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汉字的意象美音律美和动感美,更全面地表现汉字的美学价值。

17.(2分)说明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18.(3分)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