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某校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特地在某社区举办了这次读书活动。

(1)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不少于两条。)(2分)

(2)请你设计出活动开场白。(2分)

2014马年来到之时,有人送上春联一幅,上联:展宏图九州英才 ;下联:创伟业四海豪杰破浪乘风。请把上联补充完整。(2分)

【答案】示例:扬鞭跃马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某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送200份调查表,收回189份,收回率94.5%,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调查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拥有手机人数

49

25.9%

手机来源

父母购买

36

73.5%

自己购买

7

14.3%

亲戚赠送

6

12.2%

手机主要用途

(多项选择)

上网、QQ聊天、玩游戏

53

77.9%

打电话、发短信

9

13.3%

炫耀或作弊

6

8.8%

手机主要负面影响

(多项选择)

影响学业

159

84.1%

浪费金钱

59

31.2%

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11

5.8%

(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2分)

(2)请根据调查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案】 (每小题2分,共4分)

  (l)①现在的初中生,有l/4左右的学生拥有手机;②初中生拥有的手机,主要是父母提供的;③初中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上网、QQ聊天或玩游戏;④玩手机的负面影晌主要是影响学业。(概括出两点即可)

⑵示例:真正让手机起到沟通与联系方便的作朋,减少或杜绝手机对学习的干扰等。

微话题讨论:(3分)

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许多人的眼睛,30年父女合影的温暖故事激发起一股歌颂亲情的情感风暴,席卷整个中国!

以上一段话是新浪微博的一个热议话题,下面是一位新浪网友参与讨论的跟帖,请你也就“时间和亲情”的话题,写下自己的跟帖。(不少于30字)

网友跟帖:时间,是疼着我们,念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今生的记忆。时间终究抓不住,希望流淌过我们生命所留下的是美好与幸福。朋友们,请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秒吧!

我的跟帖:

【答案】示例: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勾起了沉淀在过往岁月里的那些东西,忽然明白,就是亲情一直在陪伴着长大,让我们的心不断由脆弱变得坚硬。(围绕珍惜时问或感悟亲情的主题2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11分)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1) 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3分)

 (2) 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你的记忆宝库寻觅两个关于春天的成语,与大家分享。(2分)

 (4) 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一句谚语。(4分)

  节气: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 谚语: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11分)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主要信息:

(2)《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

(3)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

过15字)(2分)

[6ae5307c1297c3e1.jpg]

阅读下面的广告语,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1)“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

(2)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模仿这条广告语,也拟写一段话,为自己代言。(句式和结构大致相同即可,结尾已确定,(2分

。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

综合性学习(共12分)

(1)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 。(2分)

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13%

20.5%

25.7%

30.8%

(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6分)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

(3)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加。(4分)

【同学健康我关注】

同学们在学校商店进行暗访时,发现一些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此时,恰好李萍同学来买零食,你将怎样善意提醒她?

答:

[53b7ffad7de4bd7f.jpg]

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在 “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了“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23、学做小记者(2分)

为了更详尽了解此次校园读书活动,你以该校文学社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该校校长,你打算向他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

24、荐名著(2分)

在此次读书活动中,《西游记》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你打算把他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小明:

小明:《西游记》是我国明代文学家 所著,它是一部

小说,讲述了

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这部作品的。

25、品名著(2分)

在阅读完《西游记》这部作品后,语文老师引导同学们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班级论坛上,发表了许多看法:

同学甲:《西游记》里的唐僧实在软弱无能,遇见妖怪只会叫“悟空救我”,一点本事也没有。

同学乙:《大话西游》里的唐僧,那才搞笑呢,会扮成印度人,成天啰里啰嗦,妖怪都被他烦死了.

同学丙:我看了网络小说《悟空传》,里面的唐僧很有趣,明明是和尚,还是那么多情。

同学丁:我在《新民周刊》上看到,周国平先生说唐僧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好像和你们说的都不一样啊。

你的看法是:

23、(2分)言之有理即可                                                         

24、(2分)

 吴承恩    章回体神魔    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的磨难,降妖除魔,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25、(2分)小说中的唐僧虽然受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非,一味地慈悲为怀。但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意近即可)

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2分)

答: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2分)

答:

(4分)(1)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应予以谴责。国民素质亟需提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观点1分,分析1分;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示例一:这位同学,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涂鸦。你的行为不仅有损中国人的形象,还会影响中埃两国的友谊,请不要涂鸦,好吗?(劝阻内容1分,语言得体1分)示例二:这位同学,卢克索神庙的浮雕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保护文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什么痕迹也别留下。(劝阻内容1分,语言得体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