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列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1)赵华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王红作为陪练一直帮她收集材料,模拟演练。临近比赛,赵华嗓子沙哑了,王红帮她找药救急。最终,赵华顺利参赛,并获得了好成绩。请你以赵华的名义给王红写一段表示感谢的话。(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2)4月14日(周一)下午,平安中学各班组织了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作为初三(1)班的校报通讯员,请你给校报写一则消息,报道你们班此次班会活动的情况。(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200字)
(1)评分标准:10分。内容7分(符合题意2分,中心明确2分,重点突出1分,条理清晰1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准确通顺2分,得体并称谓合适1分)。
(2)评分标准:10分。内容5分(符合题意1分,中心明确1分,重点突出1分,条理清晰1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准确通顺2分,得体并称谓合适1分),标题2分(符合题意简明完整1分,统领下文1分)。(导语结语背景等有问题,只扣结构完整1分)
材料分析题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一事件令无数中国人不胜激动,诺贝尔奖也一下子将国人的眼球吸引了过来。
某校初三学生收集了以下材料,请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1901年到2012年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统计表
国家 | 得主总量 | 自然科学三项奖 | 其他奖项 | 2012年得主 |
美国 | 331 | 235 | 94 | 5 |
英国 | 114 | 76 | 38 | 1 |
德国 | 102 | 68 | 34 | 0 |
法国 | 64 | 31 | 33 | 1 |
俄罗斯 | 27 | 13 | 14 | 0 |
中国 | 1 | 0 | 1 | 1 |
【注】诺贝尔奖共设立和平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6个奖项。
5.分析以上表格,概括出中国在获得诺贝尔奖方面的几种现状。(3分)
▲
【材料二】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说:“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表示该基金会在多名得主获奖之前向他们提供了资助,而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些由公司资助的项目,也将无数美元用于研究上。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科研实力大大提高,提高到只要国外有人提出新的信息,我们很快就可以跟上而且能出很有水平的文章。紧跟没问题,也可以超越,但要做到领先的原创,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应该更多地鼓励对科研原创性有追求的年轻人。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诺贝尔奖早晚要到来。
【材料四】
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6.诺贝尔奖被视为各领域的最高奖项,对获得更多诺贝尔奖我们有着极大的期待。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为我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出三条建议。(3分)
建议一: ▲
建议二: ▲
建议三: ▲
5.答案要点:①2012年,中国第一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或“1901-2012年间中国只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②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巨大);③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诺贝尔奖数量尚为空白。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第2个要点没有“较大(或巨大)”等表示程度的词语不得分。
6.建议一:国家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
建议二:大力鼓励原创作品。(鼓励创新。)
建议三:做事情减少功利的目的。(专心研究,去功利化。)
评分标准:每个建议1分,意思对即可。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6分)
7、离中考越来越近,繁重的复习、频繁的考试、家长期待的目光,这一切让很多毕业班的同学倍感压力很大,并由此产生了焦躁的心态。这段时间,小超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他的好朋友,请你安慰一下他。(必须有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2分)
8、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很多同学不甘落后,也有了自己的手机。智能手机除了接听电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玩游戏、听歌、上网。现在的智能手机有了很多电脑才具有的功能,都快成一台“迷你”电脑了,这对于控制力差的同学,是有很大杀伤力的。
(1)请你说说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至少两点,2分)
(2)针对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7. 略。8.(1)示例: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甚至会疏远亲情,容易使人孤僻、封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某校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特地在某社区举办了这次读书活动。
(1)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不少于两条。)(2分)
(2)请你设计出活动开场白。(2分)
略
2014马年来到之时,有人送上春联一幅,上联:展宏图九州英才 ;下联:创伟业四海豪杰破浪乘风。请把上联补充完整。(2分)
【答案】示例:扬鞭跃马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某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送200份调查表,收回189份,收回率94.5%,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调查项目 | 人数 | 所占比例 |
拥有手机人数 | 49 | 25.9% |
手机来源 | 父母购买 | 36 | 73.5% |
自己购买 | 7 | 14.3% |
亲戚赠送 | 6 | 12.2% |
手机主要用途 (多项选择) | 上网、QQ聊天、玩游戏 | 53 | 77.9% |
打电话、发短信 | 9 | 13.3% |
炫耀或作弊 | 6 | 8.8% |
手机主要负面影响 (多项选择) | 影响学业 | 159 | 84.1% |
浪费金钱 | 59 | 31.2% |
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 11 | 5.8% |
(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2分)
(2)请根据调查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案】 (每小题2分,共4分)
(l)①现在的初中生,有l/4左右的学生拥有手机;②初中生拥有的手机,主要是父母提供的;③初中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上网、QQ聊天或玩游戏;④玩手机的负面影晌主要是影响学业。(概括出两点即可)
⑵示例:真正让手机起到沟通与联系方便的作朋,减少或杜绝手机对学习的干扰等。
微话题讨论:(3分)
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许多人的眼睛,30年父女合影的温暖故事激发起一股歌颂亲情的情感风暴,席卷整个中国!
以上一段话是新浪微博的一个热议话题,下面是一位新浪网友参与讨论的跟帖,请你也就“时间和亲情”的话题,写下自己的跟帖。(不少于30字)
网友跟帖:时间,是疼着我们,念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今生的记忆。时间终究抓不住,希望流淌过我们生命所留下的是美好与幸福。朋友们,请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秒吧!
我的跟帖:
【答案】示例: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勾起了沉淀在过往岁月里的那些东西,忽然明白,就是亲情一直在陪伴着长大,让我们的心不断由脆弱变得坚硬。(围绕珍惜时问或感悟亲情的主题2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11分)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1) 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3分)
(2) 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你的记忆宝库寻觅两个关于春天的成语,与大家分享。(2分)
(4) 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一句谚语。(4分)
节气: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 谚语:_____________
略
综合性学习。(11分)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主要信息:
(2)《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
(3)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
过15字)(2分)
[6ae5307c1297c3e1.jpg]
阅读下面的广告语,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1)“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
(2)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模仿这条广告语,也拟写一段话,为自己代言。(句式和结构大致相同即可,结尾已确定,(2分)
。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