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四·三班开展“汉字趣味解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查找资料,合作讨论,收获颇丰。
(1)甲小组同学从量词入手,写了一段发言材料,请您再举一例,并加以适当的解释,使材料更加充实丰富。(2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如一“眼”井,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眼眸吗?如一“壶”漂泊,那一壶醇酒承载着游子多少乡思啊。又如 , 。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2)乙小组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2分)
如: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
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
: 。
(1)(2分)①一“脸”笑,那亲切与喜悦超越眉眼,充分地展现在整张脸上;
②一“怀”愁绪,愁绪原本无形,它已多到排解不开,盈满胸怀,是多么形象啊!
(2)(2分)拓:亲手搬开拦路石头,才能开拓新天地。
劣:遇到事情总想着少出力你就会比别人差
盼:分开两地,望眼欲穿,期待相聚。
(意思对即可)
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中学初中部某班举行了“捧出一颗孝心献给母亲”主题班会。
(1)对于英语单词母亲(MOTHER)一词,他们作了如下诠释:
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请仿照示例,完成剩下字母的诠释。
R (right):____________ 。(1分)
(2)班上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晚会,你会唱一首什么歌曲,请写出歌名和最令你感动的歌词(2分)
(3)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2分)
(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2分)
(1)母亲从不欺骗我们,她总是教会我们正确的事情。
(2)——(4)答案略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4分)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
①请列举出一句有关黄河的诗词。(2分)
②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2分)
略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3分)
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600人)
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 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人数比 | 9.7% | 18% | 20.5% | 51.8% |
(1)研究结论: 。(1分)
(2)你认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从政府和民众的角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分)
(1)调查表明该市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低(不高)。(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8.2%。)
(2)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1分);民众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1分)。(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探究。(4分)
据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河北省张北县一位“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道,“上小学是奶奶抚养,上初中是姨家抚养,只有到银行领取父母寄来的学费、生活费时,才能感到父母的存在。”这是近年来,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的生活状态。
(1)读完这则消息,你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择怎样的生活状态中。(2分)
(2)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目前的生活状态?请提出你的建议。(2分)
(1)农村“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三缺”状态。
(2)示例:城里学校真正降低门槛,让孩子能够随父母进城读书;父母中要有一人留守,陪伴孩子成长;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让农民们不需要再进城打工。
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答案】个人乃至整个民族”0.5分,只答个人或民族不得分。)(2)①示例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示例二: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1分,符合标语要求即可。要求根据材料,从“多读书,常读书”和“读经典”两方面的任一方面拟写,否则不得分。)②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2分,语言得体1分;突出活动主题1分。)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 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1) 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1分)
(1)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对即可)
(2)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任意一点意对即可)
综合性学习。(6分)
日前,有关“食物浪费”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我校学生会的关注,他们准备就此话题出一期学生会会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提取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作为会刊的标题。(不超过10字)(2分)
【材料】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仅餐饮浪费每年就至少倒掉了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做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美国的情况同样惊人,据报道美国被浪费的食物如果折算成能量,超过了美国国内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耗和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粮食产量的1/3。
标题:
(2)下面是会刊“餐饮浪费面面观”专栏使用的材料,请你综合材料,将专栏的内容提要补充完整。(2分)
【材料】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剩了这么多菜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但我可不想带走,好像是你吃不起,占人家便宜似的。
服务员:现在有的人家连剩饭都不吃,更别说打包了。请客更是如此,谁都不好意思带走。有些菜是一点都没动,但也只能全部倒掉啊。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外出用餐。调查发现,人们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非常严重,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① , ②好面子 和 ③ 的心理作怪。
(3)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为会刊专栏“食物浪费大家谈”拟定一个征稿话题。(2分)
【材料一】 2011年,瑞典食品局发表声明,瑞典每年浪费的食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国因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2%。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也发现,被浪费的食物如果和其他垃圾混合处理,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的增加。
【材料二】对于日益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有专家提议用立法来遏制,也有人认为加强教育、形成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才是根本。美国部分城市每月都举行“垃圾之旅”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吃垃圾桶里找到的食物,以行动呼吁停止食物的浪费。
征稿话题:
[5a638bae14344c40.jpg]
综合性学习:(5分)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漫画:

〖资料二〗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四〗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1)阅读上述四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3分)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f9e95f6a1fc45721.jpg]
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人的美好愿景。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中国梦”。(不超过40字)。(3分)
材料一:很多事故均来自于人们对常识的淡薄:就连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闯红灯是违反规则的,可是肇事司机就愿意跑侥幸的心理“勇往直前”;中医的常识是晚饭要少吃,早饭要丰富,但我们大多数还是热衷晚宴的狂欢,于是身体的疾病接踵而至;明文规定高速公路上不能超载,我们常常认为这是教条,等桥塌路垮,却悔之晚矣。
材料二:当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狂奔突进的时候,我们扬起了一路的沙尘,当我们喜欢挑剔食物的色香味的时候,我们也不清楚不知不觉间食用了多少化学毒素,当我们在制作一条条灰色新闻以博得观众的窥视欲的时候,我们还没觉悟正面的高尚的新闻已难得一见。我们失落了最为朴素的正能量。
材料三:没有大米,没有麦子,这个世界也许就要瘫痪,我们啃着面包,却认为面包房才是粮食的产地,我们喝着美酒,酒厂得到了丰厚的赢利,土地和农民都是我们的血管,但我们往往会辜负最基层的馈赠和劳动,对他们的创造给予浅薄的小利。
(3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尊重基本的常识,发扬朴素的正能量,敬畏基层的劳动和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