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黛焉”: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2分)

答: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2分)

答: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2分)

答:

(6分)

(1)(2分)《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2分)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3)(2分)“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1分,意思对即可)

没控制住? 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

(答出“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很感人”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亦可)。(1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二: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行动”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已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经常查看手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同时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使得自身视力不断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进一步降低了自身免疫力。

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⑴ 请概括你从四则材料中所获取的信息。(2分)

(2)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低头族”,如何劝服他们摆脱困境呢?请至少提出两点理由。(2分)

 

[8d11e0195f622cf5.jpg]【小题2】试题分析:审题后可以考虑,“低头”现象的根源是个人世界的机会过多,因此,可以提议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到外面体育锻炼、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点评:看到题目后,首先在要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想清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平时,我们要多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读资讯,晒感受”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听到如下内容:

2014年,暮春,子夜,北京。毗邻王府井大街、首家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滴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书窗”的意境。

接着,全班同学就“三联书店创办北京首家 24 小时书店”畅所欲言,其中几位同学说的话 深得大家的赞许!设想你就是发言者之一,请把你说的话写下来。(4分)

.示例: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深夜书房”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解析:只要围绕读书好,读书的作用答,扣住“24小时书店”,语言凝练,有内涵即可。

快乐驿站。

学习完《我的老师》一文,班上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拟写标语。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十字左右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联妙对。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

上联:三尺讲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一支粉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节拍。

在活动中,有位同学深情地唱了一首歌,请先欣赏歌词,然后按要求答题。

我爱米兰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啊米兰……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我爱我爱,老师老师,/就像爱米兰!

这是一首传唱很久的赞美老师的抒情歌曲,它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2)答案(示例):奉献/耕耘;育桃李/写春秋;开创千秋伟业/培养四有新人

(3)答案(示例):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米兰具有清新小巧、生命力旺盛、淡雅芬芳等特点,与老师所从事的教化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用米兰来比喻老师,能给听众以净化心灵的美感。而歌词所特有的反复修辞,充满了对老师的无限深情,韵味悠长。

综合实践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虐待老人等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拟写一句宣传标语来呼吁人们尊老爱幼。

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传承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学校决定以“弘扬家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共话家风

15.班级举行“家风大家谈”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收集了四则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探究建设优良家风的意义。(3分)

[材料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材料二]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材料三] 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了中国民众的国有家风,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

[材料四]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答:

【活动二】宣传家风

16.学校要出一期以“弘扬家风”为专题的校刊,下面是学生来稿中的一段话,请把段中划线处的文字替换为成语。(2分)

家风是不露形迹地教人于日常言行中的,在我国,朴实无华的家风、家训随处可睹,许

(1)

多伟人的成长都得益于优良的家风,例如孟母熂杼、岳母刺字等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故事,都

(2)

体现了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17.下面是校刊中的一篇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

答:

【活动三】颂扬家风

18.学校开展“颂扬孝亲模范”活动,请你根据下面材料,为孝亲模范陈汝煌写一段颁奖词。(字数50字左右)(3分)

家住龙桥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经常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 ,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答:

15.(3分)答案要点:①有利于人的塑造和培养;②有利天家庭的兴旺;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培养文明大国的国风,有利于人们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

(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16.(2分,每处1分)(1)潜移默化(2)家喻户晓(或:众所周知、妇孺皆知等)

17.(2分,符合题意1分,语言简洁生动1分)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18.(3分)一评分说明:内容符合题意,语言通顺1分,表达感 人1分。

读下面童话,任选其中一个节气,写一段话加以介绍说明,(要求:至少运用上面选段中的一种说明方法;60字左右)(3分)
二十四节气(选段)
东风解冻鱼上冰(立春)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谷雨)
……

略。 (评分:3分,说明方法运用恰当1分,能体现节气特点,语句通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哪几个时间段;其次要熟悉每个时间段具有哪些自然现象;再次通过运用说明方法来体现节气的特点,如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等;最后语言的组织要简洁凝练,语句通顺。

月底选段,完成后面各题(6分)
选段一: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看云识天气》)
选段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
选段三: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向沙漠进军》)
依照示例,填写①②③处的内容。
选段 说明方法 作用
选段一 ①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高积云的颜色、形态
选段二 ② 突出说明苏州园林部讲究对称的特点
选段三 ③

【答案】①打比方②作比较③具体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评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与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性的词语来判断。如选段一把“云”比作“雪白的羊群”,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选段二古代的宫殿与苏州园林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都对称,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段三是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举“新疆建设兵团建立农场”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综合运用

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小记者走进同学当中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个典型记录,请从中找出当前中学生爱国意识存在问题的三个原因,并提出一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学生甲:我觉得除了枯燥的政治、历史书之外,我们接触的爱国题材的书几乎没有。图书馆的这类书只适合给小孩儿讲故事,根本就不吸引我们。
学生乙:每天老早上学,回家还有好多作业,老师、家长天天跟我们要成绩,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爱国呀。
学生丙:我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不适合我们中学生,那些给小学生似的宣讲我们早听腻了。
原因:

办法:

原因:①适合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书籍很少。  

 ②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学校家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

③当前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吸引学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策略。
 办法示例:多出版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爱国题材的书籍;学校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与家庭要相配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学校应该采取多种学生喜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开展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做日军侵华历史社会调查、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走访__、请专家做“现代军事科技与国际形势发展”报告等。

(2)班级准备编写一本以“谨记历史,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宣传手册。请你为这本手册拟一个书名,并设计两个编写栏目。(不得照抄示例)

①书名:《 》

②请你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历史的疮痍

你设计的栏目是: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37年侵华日军屠杀30万南__民,……中华民族忘不了历史的耻辱,今天我们特举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2)①示例:沉重的记忆

        ②示例:难忘的屈辱      光明的未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