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探究“大树进城”问题。
在不少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远离城市的乡野间、森林里,许多大树消失了。它们最终的去向,不是死在城市的绿化带里,就是活在城里的楼房中间。所谓大树,主要是那指些树高4米以上、胸径15厘米以上或是树龄20年以上且具有一定园林观赏价值的树种。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树木移植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禁止采挖的区域和树木的类型。
⑴什么是“大树进城”?你怎样看时下刮起的“大树进城”之风?
⑵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一句话表述漫画的内容。
⑶“大树进城风”有什么危害?说说你的看法。
⑴大树由乡下移植进城;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政绩,盲目攀比绿化速度和树木档次,强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大量非法移植大树古树搞绿化形象工程。
⑵大树在进城的路上哭泣。
①“大树进城”风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②“大树进城”后,树体被破坏,起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③大树移植进城成活率低,劳民伤财;④大树进城带来了病虫害。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1)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上面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1)我国河流污染严重。
(2)列数字、分类别、分类别(答前两种即可)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帝企鹅的繁殖栖息地正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北极冰区狩猎场融化,致使一些北极熊只能同类相残,现在北极熊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材料二: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最终,海平面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将会导致孟加拉国、埃及、马尔代夫的岛屿和三角洲被淹没。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2亿左右的难民因气候影响而被迫逃离家园。
材料三:持续13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在失望中画上句号,迫使人们将拯救地球的希望寄予下一个冬天——2010年底在墨西哥举办的第16次缔约方会议。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热切期盼全世界的人们能够为人类发展之路作出抉择,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全球气候的变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到某些物种的生存,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人们还是热切地期盼世界各国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出路。
今年是中国__成立93周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主持人,活动结束后,你将怎样进行总结?
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这幅图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识,请发挥想像说出它的符号意义。
1.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
2.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
3.标识造型简洁生动,红色和黄色又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了勇于创新,代表了文明和吉祥。
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1)学生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增加;(3 )无线上网是学生主要的上网方式。
请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中国城市建设的弱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城市建设可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它的“上半身”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但只要一下雨,这位君子的“下半身”就会丑态百出。在许多城市,一些本来铺得很好的路面,不断被各市政施工单位“剖肠破肚”,人们戏称被反复开挖的城市道路为“拉链路”。
英、德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下设施是“以百年计”的,雨污水管道,口径大得车子都可以开进去。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还是沿海小渔村的中国青岛老城区设计了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的现代排水系统,而且是雨污分流的,至今不怕水淹。
(1)专做面子工程,不务实,徒有其表。
(2)规划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利益去考虑问题。
(3)没有整体的统一规划,各市政施工单位各自为政。
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
(1)A D
(2)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随
综合实践活动
(1)登长城,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幅对联提到了 和 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有关长城的诗句有:“ , ”。(3分)
(2)品汉字,“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后,你们班准备以“美丽的汉字”为主题举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1)秦始皇修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
关于长城的诗句,例:《清平乐·六盘山》__ 不当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沁园春·雪》__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2)例:著名歌手解晓东在《中国娃》中唱到:“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这才是有志的中国娃。汉字是记录我们母语的美丽符号,它不仅横平竖直,而且还意味深长;它不仅是我们的语言符号,也直接影响了日语、韩语的发展。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生机勃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的王国,去发现它的古老与生机,去发现他的意蕴与美丽。或: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深遂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将看到中国古老的文化。
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2分)
第一, ;第二,
【活动二: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分析下列诗句中诗人借“雁”和“燕”表达的思想情感。(2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雁:
燕:
(1)第一,物候的循环变化;第二,物候随季节气候而变化。(2)“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燕”是春的使者,“迎燕”表明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