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颜黛鸢”: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

答: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答: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答:

(1)《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

(3) “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没控制住?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答出“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很感人”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亦可)。

综合实践活动。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事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赞成理由:①

担忧理由:①

(3)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

①写出右图故事名称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1)【示例】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评分要点及说明】①“淮扬中学”②“举行”(或“举办”等)③“经典诵读比赛”(加上“活动”高精尖可)

(2)【示例】赞成理由:可以浩气长存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1分),其他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意思合理即可。担忧理由:活动似乎跟考试没什么关系可能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其他如“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等意思合理即可。

(3)①【示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评分说明】人名写否皆可。②【示例】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差役于野猪林想杀害林冲时,鲁智深突然杀出救林冲。(之后,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蛛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姑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⑴“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⑵示例:联考前夕,哥哥一鼓作气地将所有大科复习完毕,可仍不能举一反三。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⑶示例: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我们爱语文”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1)【消息撰写】你校晓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本市举办的一次语文盛会,并撰写了一则消息。

11月13日上午,洪氏教材30年塈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六百多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洪氏教材和洪宗礼教育思想,交流母语教育改革心得。会议历时三天,先后开展了“洪宗礼教育思想研讨”“参观语文教材改革成果陈列室”“师生教材使用心得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参会师生纷纷表示,要向洪先生学习,以满腔的热情把语文学习与教学推向深入。

请你帮晓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2)【读写交流】晓华把这则消息与在活动中所拍的照片发布到学校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①大家发现消息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你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

[提示]成分残缺的情况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②在论坛上看到右边的照片,大家纷纷跟帖抒发自己的感想。请你仿照网友“小书虫”的留言也跟发一个帖子。

“小书虫”:语文课本是一痤灯塔,指引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你的跟帖:

(1)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

(2)①晓华同学你好,这是一个病句,理由是 “主语残缺”。因为“通过这些活动”是一个介词结构(或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所以“使……”就没有主语了。这种病句,很容易修改,或者删“通过”,或者删“使”。②语文课本是一架天梯,引领我们攀登智慧的高山。

江洲中学拟举行“生命与自然相爱”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八年级将举行郊游活动,请你从爱护自然方面给同学一句温馨提醒。

(2)《汤姆·索亚历险记》多次写到汤姆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请具体说说汤姆经历“海盗生活”时,大自然让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为5月23日的“生命与自然相爱”征文活动写一则启事。(80字左右)

(1)示例一: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示例二:我们不当大自然的统治者,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2)在摆脱了成人世界的禁锢后,享受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没有人为制造的命令,没有约束人的规矩,充满着永无止境的新奇和快乐,大自然的温馨和快乐使他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

(3)略

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抽样年级

起始触网年龄

平均上网时间/天

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

小学三年级

7岁

20分钟

80.3%

小学六年级

8岁

36分钟

83.5%

初中二年级

10岁

1小时15分钟

78.6%

高中二年级

12岁

1小时48分钟

80.5%

结论:(1)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幸甚则增加;(3)无线上网是学生主要的上网方式。

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 (1)

他说: (2)

我说: (3)

他说: (4)

示例:(1)韩麦尔先生,您别难过,我会永远记住今天的课的。(2)谢谢你,好孩子,你更要记住我们的法语啊!(3)您放心,韩麦尔先生,我地继续好好学习法语的。(4)对,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法语,我们的法国就不会灭亡。

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示例:这两篇小说为什么用“钱”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 )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 ,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好娃娃,想捐钱给你!

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

热爱生活:

(3)根据叶富源同学事迹,策划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

活动程序: (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提示:活动程序可以是环节、步骤,也可以是栏目等。)

(1)17岁的叶富源背着父亲上学

(2)示例: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负压力;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你的行动温暖了亲人,感动了世人!——叶富源,没有困难能难倒你!

(3)提示:主题、形式、程序三者之间应该有必然联系,其中程序不得少于三个。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