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

【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彩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

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

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访谈对象: 预设问题:①

活动一: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团委的XX,我们打算6月28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想请您担任点评嘉宾。如果您能抽空参加我们的活动,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

活动二:孔融让梨。谦让或尊敬长辈的待人之礼。

活动三:访谈对象:学生。预设问题:①你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得如何?②你怎么看身边的这些不孝敬父母的现象?③你觉得我们中学生在孝顺父母方面应该怎么做?

访谈对象:家长 预设问题:①您觉得您的孩子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怎么样? ②您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孝顺父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③在培养孩子孝心方面您有哪些好的想法?请说出来与其他家长共享。

访谈对象:专家。预设问题:①您认为目前中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根源在哪里? ②您对我侬家长在培养孨秘方什么建议? ③您认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孩子人头攒动孝心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颜黛鸢”: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

答: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答: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答:

(1)《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

(3) “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没控制住?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答出“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很感人”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亦可)。

综合实践活动。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事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赞成理由:①

担忧理由:①

(3)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

①写出右图故事名称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1)【示例】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评分要点及说明】①“淮扬中学”②“举行”(或“举办”等)③“经典诵读比赛”(加上“活动”高精尖可)

(2)【示例】赞成理由:可以浩气长存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1分),其他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意思合理即可。担忧理由:活动似乎跟考试没什么关系可能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其他如“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等意思合理即可。

(3)①【示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评分说明】人名写否皆可。②【示例】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差役于野猪林想杀害林冲时,鲁智深突然杀出救林冲。(之后,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蛛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姑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⑴“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⑵示例:联考前夕,哥哥一鼓作气地将所有大科复习完毕,可仍不能举一反三。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⑶示例: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我们爱语文”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1)【消息撰写】你校晓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本市举办的一次语文盛会,并撰写了一则消息。

11月13日上午,洪氏教材30年塈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六百多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洪氏教材和洪宗礼教育思想,交流母语教育改革心得。会议历时三天,先后开展了“洪宗礼教育思想研讨”“参观语文教材改革成果陈列室”“师生教材使用心得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参会师生纷纷表示,要向洪先生学习,以满腔的热情把语文学习与教学推向深入。

请你帮晓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2)【读写交流】晓华把这则消息与在活动中所拍的照片发布到学校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①大家发现消息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你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

[提示]成分残缺的情况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②在论坛上看到右边的照片,大家纷纷跟帖抒发自己的感想。请你仿照网友“小书虫”的留言也跟发一个帖子。

“小书虫”:语文课本是一痤灯塔,指引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你的跟帖:

(1)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

(2)①晓华同学你好,这是一个病句,理由是 “主语残缺”。因为“通过这些活动”是一个介词结构(或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所以“使……”就没有主语了。这种病句,很容易修改,或者删“通过”,或者删“使”。②语文课本是一架天梯,引领我们攀登智慧的高山。

江洲中学拟举行“生命与自然相爱”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八年级将举行郊游活动,请你从爱护自然方面给同学一句温馨提醒。

(2)《汤姆·索亚历险记》多次写到汤姆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请具体说说汤姆经历“海盗生活”时,大自然让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为5月23日的“生命与自然相爱”征文活动写一则启事。(80字左右)

(1)示例一: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示例二:我们不当大自然的统治者,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2)在摆脱了成人世界的禁锢后,享受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没有人为制造的命令,没有约束人的规矩,充满着永无止境的新奇和快乐,大自然的温馨和快乐使他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

(3)略

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抽样年级

起始触网年龄

平均上网时间/天

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

小学三年级

7岁

20分钟

80.3%

小学六年级

8岁

36分钟

83.5%

初中二年级

10岁

1小时15分钟

78.6%

高中二年级

12岁

1小时48分钟

80.5%

结论:(1)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幸甚则增加;(3)无线上网是学生主要的上网方式。

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 (1)

他说: (2)

我说: (3)

他说: (4)

示例:(1)韩麦尔先生,您别难过,我会永远记住今天的课的。(2)谢谢你,好孩子,你更要记住我们的法语啊!(3)您放心,韩麦尔先生,我地继续好好学习法语的。(4)对,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法语,我们的法国就不会灭亡。

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示例:这两篇小说为什么用“钱”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 )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 ,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