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中学九(1)班组织开展“我爱家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方言兴趣小组”负责人,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①为做好方言研究,传承地方文化,请你对媒体提 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A.;B.

②请你为“方言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活动,并对其主要内容稍加说明。

答:

③下面两道小题,选作一题。

A.请用普通话书面语翻译下面这句咸宁方言。

想舞饭得你恰,又冇得好菜。

答:

B.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摘要)拟个恰当的标题。

①示例:A.电视讲座 B.方言专栏(专题)节目

②示例一:方言竞赛。说明:两人一组“你说我猜”,一人说方言,一人用普通话翻译,以正确率高的为优胜。

示例二:调查访问。说明:到偏僻山村找高龄老人搜集方言,记录整理(录音整理)。

③A.想做饭给你吃,又没有好菜。(“舞饭”是“做饭”的意思,“冇得”是“没有”的意思。二者答对一个即得满分)B.示例:为(替、给)翻译找翻译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②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 “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③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①答案略。能抓住“ 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②甲组好。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③答案略。须使用比喻句且句式一致。

当前,xié jiāo 披着传统zōng jiāo 的外衣,大肆行着控制信徒、残害生灵的卑劣行径。地点不同,时代不同,教义不同,但对生命的伤害却惊人的相似。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资料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三则材料,请你从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材料一】

2014年6月5日,《人民日报》时评:尽管事情已经过去数天,但发生在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一女子被xié jiāo 组织成员殴打致死的惨案还在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与其他暴力事件或突发事件不同,招远惨案并非基于具体的利益冲突或现实纠葛,本质上是某种反人性的教条对普通人实施残害,这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能容忍的暴行。

【材料二】

在日本,奥姆真理教是xié jiāo 的代名词,该xié jiāo 创始人麻原彰晃指使xié jiāo 成员在东京多条地铁施放毒气,致13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韩国有异教、xié jiāo 约100多个。这些异端zōng jiāo ,一是控制信徒,实施暴力、恐吓、杀人等犯罪行为;二是组织信徒非法榨取财物,并以末日论等错误教理对信徒进行引导。南非这些年也出现了一些xié jiāo 组织的极端案例,比如“诺亚方舟”、“马伊团体”,给南非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三】

欧洲宗派研究中心联合会负责人尤格利斯·弗德利赫近日表示,xié jiāo 与zōng jiāo 有着严格的界限,xié jiāo 将教主个人意志强加于人,损害个人自身价值。xié jiāo 组织通常显示出两面性,他们表面上似乎是安全的,而实质却是压倒性的邪恶。世界各国在对待具有破坏性的xié jiāo 组织方面应达成共识,密切监控和治理xié jiāo 危害社会的行为,采取多重措施对xié jiāo 组织进行遏制和铲除。

(2)宣传组的同学准备在某一社区办一期墙报,请你参照示例,为墙报再设计一个栏目。

栏目示例:呼唤理性,远离xié jiāo

我的设计:

(3)如果你周围有人正被xié jiāo 蛊惑,散布一些不尊重生命的过激言论,你会对他怎么说?

答:

 (1)①xié jiāo 具有破坏性;②xié jiāo 具有两面性(欺骗性); ③世界不少国家受到xié jiāo 影响 ④世界各国要共同打击xié jiāo

(2)示例:①维护秩序,拒绝xié jiāo ②保护自己,防范xié jiāo

(3)提示:要求观点正确。

综合性学习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上决定以此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闻。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的长椅上过夜,他帮助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刘宁称:“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成都商报》2014年2月11日)

【材料二】漫画。

1阅读【材料一】,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答:

2如果在网吧遇到刘宁,你将如何劝导他?请你以刘宁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一张留言条。

答:

3阅读【材料二】,解说漫画内容。(100字左右)

答:

1.示例:(1)昔日高考状元今日流落街头;(2)高考状元成为流浪汉

2.示例:人生之路就在脚下,关键在于自我把握,与其埋怨这个“不如意”那个“不称心”,还不如脚踏实地,把人生之路走稳。身体的流浪不可怕,精神的流浪最可悲。为了自己,也为了可怜的双亲,回家吧!

 3.示例:一个人蜷缩着坐在一捆铺盖卷上,胸前写着“高考状元”四个字;这个人没有脑袋,在脑袋的位置上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画的右下角是一顶学位帽。这幅画表现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但如果迷失了人生方向,也是十分可悲的。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上决定以此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闻。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的长椅上过夜,他帮助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刘宁称:“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成都商报》2014年2月11日)

【材料二】漫画。

1.阅读【材料一】,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答:

2.如果在网吧遇到刘宁,你将如何劝导他?请你以刘宁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一张留言条。

答:

3.阅读【材料二】,解说漫画内容。(100字左右)

答:

1.示例一:昔日高考状元今日流落街头;示例二:高考状元成为流浪汉

2.示例:人生之路就在脚下,关键在于自我把握,与其埋怨这个“不如意”那个“不称心”,还不如脚踏实地,把人生之路走稳。身体的流浪不可怕,精神的流浪最可悲。为了自己,也为了可怜的双亲,回家吧!

 3.示例:一个人蜷缩着坐在一捆铺盖卷上,胸前写着“高考状元”四个字;这个人没有脑袋,在脑袋的位置上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画的右下角是一顶学位帽。这幅画表现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但如果迷失了人生方向,也是十分可悲的。

某班准备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该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浪费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 的良方;浪费是 的露水,节俭是长流不断的清泉……

(2)第二小组成员正在策划一项活动,甲同学建议办一期黑板报或一份手抄报,乙同学建议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丙同学建议在班上和校园里张贴宣传标语,丁同学策划的活动既新颖又有意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请写出丁同学策划的活动名称及目的。

活动名称:

目的:

 (1)示例:节俭是国家富强的良方,浪费是转瞬即逝的露水

(2)示例:活动名称——评选节俭之星目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

襄阳,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繁荣,名人荟萃。让我们一同开展“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爱家乡,更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吧!

【创建我行动】目前,襄阳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五城同创”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激发市民创建热情。

示例:开展“五城同创” 建设美好襄阳

【活动我安排】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说说我们襄阳的历史文化”板块,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讲一讲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

话动二:说一说卓有成就的历史名人;

活动三:

活动四:

【游览我介绍】请结合语言环境,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

朋友,欢迎你来到襄阳。襄阳已建城2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观鹿门寺秀美,读浩然田园诗篇; ;品米公祠雅致,赏米癫米氏云山。从“清新质朴”的《过故人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隆中对》和“用笔豪迈”的《研山铭》中,感受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材料我探究】阅读并分析下面的“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写出你的发现

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

时 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1002

1201

1538

2132

2501

2814

增长率

(单位:%)

19.86

28.06

38.62

17.31

12.51

我发现:

【创建我行动】围绕“创建”拟写,句式对称,语言流畅即可。

示例1: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掌 示例2:积极行动起,开展“五城”同创

【活动我安排】内容紧扣历史文化,句式相同,内容不重复即可。

示例1:背一背绚丽多彩的诗词楹联 示例:秀一秀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浏览我介绍】结合语言环境,内容紧扣隆中山、诸葛亮或刘备,句式与前后一致即可。示例1:探隆中山清幽,悟诸葛锦囊妙计 示例:访隆中山秀雅,赞刘备三顾茅庐

【材料我探究】紧扣两个要点,一是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保持增长,(1分)二是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保持12%(12.5%,两位数)以上(1分)。示例:近六年来,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幅很大,已由2008年的1002亿元增至2013年的2814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

答:

2.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作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

不同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书籍的种类

注:以上为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30%以上的书籍种类

答:

3.《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_______________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

1.【答案】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

2.【答案】(1)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2)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书籍的种类由学习方面逐渐转向工作生活方面。(3)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搜索书籍时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

3.【答案】我们不用专门去书店,到网上买吧。这样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听我的,没错!

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

【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彩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

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

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访谈对象: 预设问题:①

活动一: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团委的XX,我们打算6月28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想请您担任点评嘉宾。如果您能抽空参加我们的活动,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

活动二:孔融让梨。谦让或尊敬长辈的待人之礼。

活动三:访谈对象:学生。预设问题:①你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得如何?②你怎么看身边的这些不孝敬父母的现象?③你觉得我们中学生在孝顺父母方面应该怎么做?

访谈对象:家长 预设问题:①您觉得您的孩子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怎么样? ②您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孝顺父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③在培养孩子孝心方面您有哪些好的想法?请说出来与其他家长共享。

访谈对象:专家。预设问题:①您认为目前中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根源在哪里? ②您对我侬家长在培养孨秘方什么建议? ③您认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孩子人头攒动孝心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颜黛鸢”: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

答: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答: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答:

(1)《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

(3) “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没控制住?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答出“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很感人”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亦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