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解读徽标
学校收集了以下三幅传统节日徽标,请你依照示例,简要介绍“春节”或“中秋”的主体图案内容和寓意。
示例:端午徽标,主题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个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加强标识的整体感。寓意生活满载希望,蒸蒸日上。
我解读( ): 。
活动二:探寻习俗
请你写出当地“春节”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习俗各一项。
我写( 节):民俗活动 。
饮食文化 。
活动三:谈古论今
从下面材料二、三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还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
材料二: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材料三: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不仅海外的华人华侨在过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示例:我选择材料一,探究的结论是: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
我选择材料_________,探究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喜送祝福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给你的老师写一条节日祝福短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活动一:(
示例一:春节徽标,主体图案用了灯笼、毛笔书法“春”字作为标志性符号,构成灯笼高挂、喜迎新春的画面,寓意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活动二:
“春节”民俗活动:“围炉” 吃“做年饭”、守岁、分发“压岁钱”、贴春联、贴年画等
“春节”饮食文化:吃“做年饭”、正月初一早 吃长寿面等
“中秋节”民俗活动:赏月;挂彩灯、赏灯、猜灯谜等
“中秋节”饮食文化:;吃月饼;
活动三:
示例一:我选材料二,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示例二:我选材料三,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广泛深远。
(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影响广泛。)
活动四:
示例一:春节——爆竹声声迎春到,喜气洋洋送祝福,恭祝敬爱的老师新春愉快,合家幸福!
示例二: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值此中秋佳节之际,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示例三:元宵——您是汤圆,让我感受生活的甜蜜;您是灯谜,为我打开知识的天窗。老师,元宵快乐!
综合性学习。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 读书笔记情况 | ||
有无计划 | 百分比 | 是否做读书笔记 | 百分比 |
有计划 | lO.1% | 每读必做 | O.% |
有时有计划 | 31.3% | 凭兴趣做 | 24.6% |
没有计划 | 58.6% | 从不做 | 75.4%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
(2)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
回答其后问题。
①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
②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
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说
点什么?(选择一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
(1)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2)参考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
(3)①示例:“压岁钱!”——民间习俗,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子贺新年的钱,含有暖暖的亲情。“压谁钱?”——“谁”是“岁”的谐音,一语中的,说明现在变味的“压岁钱”更像“人情债”,而且数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
②示例:爸爸妈妈,你们又辛苦了一年,过去儿子无知,现在儿子懂事了,知道你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压岁钱就免了吧,岁末用吉利的话祝福我吧!
班级组织了以“公平与信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主体分三部分:
【讨论现象】
清脆童音,我不相信
2011年2月24日,我们去小学部报告厅,和一群四年级小朋友一起听安全讲座。
讲座上,老师提问:“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应该去扶他吗?”
我迟疑了一下,只见不少四年级小同学齐齐举手:“不能,要不然那个老人会说是我推倒他的。”
“路上遇到哭泣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要我们带他回家时,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不能,这是一个陷阱。”
……
对于好多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排迅速举起的小手,和用清脆童音回答的“标准答案”。
(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3月17日,作者为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甲:这样整齐的回答是有人教过的吧?老师不应该这样教他们。
同学乙:老师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这样的教育固然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如果不这样教,出了事情后果就更严重了。
主持人: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某种的现象,它们已经影响了年幼的心灵。
(1)你认为主持人说的“某种现象”指什么现象?请结合材料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数据】
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摘自《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文,《南方周末》2011年4月28日)
(2)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建设公平与诚信的社会,请你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取行动】
本次活动要选一首歌曲作为推广曲目,旨在呼唤真诚与信任。备选曲目有两首,歌词摘录如下:
(一) 我相信
庄 妮
我相信天是蓝的
我相信微笑是甜的
我相信风是暖的
我相信美是感动的
我相信爱的无私
我相信纯真的孩子
我相信梦要坚持
我相信没有人会孤独
(二)我相信
杨培安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4)你选择第________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做好事反受牵连乃至遭诬陷、敲诈(或:利用孩子的单纯与善良进行欺诈诱骗)。
(2)60%以上的人(或:大多数人)因为曾经听说或遭遇过不公平的事就再不会挺身而出了[或:只有极少数(17.5%)人会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或: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负面影响很大]。
(3)示例1:我们应当真诚待人,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示例2:职能部门应当在立法与舆论导向上鼓励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等行为。
示例3:应当加大打击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
(4)你选择第一首,理由是:第一首相信这个世界是纯真的、美好的,更加符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而第二首更多的是相信自我、相信明天。
2013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重要一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3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各地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要把“走近图书馆讲座”作为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你是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对国家图书馆讲座的调研材料,请你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2007—2011年国家图书馆讲座内容场次比例情况统计
【材料二】在国家图书馆 “听众对讲座内容需求”的调查问卷中,讲座内容共设置了文史哲、艺术、自然科学、时政热点、教育、金融经管和医药卫生七个选项。每位受调查者可以选择多个项目。统计显示,有87.4%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文史哲方面的讲座,56.3% 的受调查者对艺术类讲座感兴趣,而对自然科学类、时政热点类、教育类、金融经管类和医药卫生类讲座的选择均在37%以下。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四个特点。
【材料一】首都图书馆举办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西苑三海的前世今生”等讲座, 突出本地特色, 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故宫的平台。
【材料二】国家图书馆开设的“部级领导干部讲座”,主要针对部级领导干部的需求,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针对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新年阅读计划”的启动活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开设了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讲座,为少年儿童听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材料三】上海图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座。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色古建筑的重要性。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民阅读活动”期间,为了引领同学们了解时代发展,助力成长,文学社准备为本次活动征集一条宣传语,号召同学们前往公共图书馆聆听青少年专场讲座。有同学提供了宣传语的下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填写上句。(要求:与下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句:青少年专场关注时代特色,拓展学生视野。
(1)主要信息:国家图书馆以文史哲为内容的讲座场次所占比例最大;听众对文史哲方面的讲座需求最高(或:大多数听众对文史哲类、艺术类讲座更感兴趣)。
结论:国家图书馆开设的讲座符合大多数听众的需求,但艺术类讲座的开设与听众需求有一定差距。
(2)①突出地方特色。
②针对不同听众的需求。
③关注社会时事(或:紧贴时代脉搏)。
④具有系列性。
(3)示例1:图书馆讲座呈现丰富内容,满足听众需求。 示例2:图书馆讲座注重听众需求,搭建阅读平台。
今年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传染病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教室里,小明擦完黑板,从书包中掏出苹果就往嘴里送,见此情景,你该如何劝说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可能影响个人的成长。你有什么习惯?试举出一例,简析它的利或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请作为主编的你为板报设计三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小明,病从口入,应洗完手再吃苹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疾病的发生,让你更健康。
(2)略。正面或反面举例均可。
(3)示例:“珍爱生命”“健康常识”“知识问答”。
(4)示例:开展疏散、自救自护和逃生演练;请消防武警、交通警察到校举办讲座,进行安全教育等。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的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 上网目的 | ||||||
调查 项目 |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 10岁以前“触网” | 聊天 交友 | 看视频、下载音乐 | 玩网络 游戏 | 学习、写博客 |
所占 比例 | 82.9% | 70.4% | 61% | 29.1% | 49.8% | 40% | 58.3% |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2】漫画《无题》
【材料3】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1中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①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②中小学生触屏、触网年龄大大提前。③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
(2)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玩电脑),家长只顾自己娱乐,却一味地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或:却没有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意思符合即可)
(3)示例:乐乐,手机游戏确实很好玩,我也很喜欢,但我们也不能过度啊。长时间沉迷其中,既会伤害身体,又会影响学习,还会淡漠亲人间的感情(疏远亲人间的心灵距离),甚至还可能会误入歧路,你说呢?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南薰别院”“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戛纳湾”“莱茵河畔”“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任选其一)
示例: 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①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住宅区命名愈来愈富有诗意,凸显其文化内涵;②住宅区命名呈现“洋化”趋势,反映出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
(2)示例:①引导开发商依据楼盘所处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取出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 ②倡导开发商弘扬民族文化,少用“洋名”。
(3)示例: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倚一湾清溪,享一方净土;浪漫一生,相守一世。 ②“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处繁华街市,居宁静之所;隐闹市之间,享和美人生。
“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综合实践题。
(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碗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进社区。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超过50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示例1:来也轻轻,去也轻轻。(安静角度)
示例2: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爱书角度)
②示例1: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角度)
示例2:餐具洗净,别忘公共卫生。(卫生角度)
(2)示例:叔叔,我们是在捡,但是“文明靠大家”,小区卫生需要我们大家的维护,社会公德要靠大家来遵守。
(3)示例1:争做文明市民,不能只有漂亮的语言,还要有实际的行动。
示例2:争做文明市民,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示例3:争做文明市民,我们既要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的巨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屈原投江
(2)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
(3)传统文化教育滞后,宣传倡导不力,部分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
综合性学习。
“松树顶上鹧鸪鸣,松树底下好谈情。老妹有情应一句,省得阿哥满岭寻。”“劝妹老成要在家,莫去上家过下家,上家有个二流子,下家有个懒西妈①,学坏身子害自家②。”在“首届客家山歌节”的舞台上,68岁的“山歌王”倾情放歌。
【注释】①懒西妈:懒惰的女人。②自家:自己。
(1)得知你是“到民间采风去”的组织者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山歌王”请你把他唱的山歌特点总结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首届客家山歌节”的志愿者,你深切感受到了客家山歌的价值与意义,你和同学们决定在网上发起一个“鹧鸪计划”,发动大家对如何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献计献策。现请你先拟出三条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情境,补充句子。
听完演唱,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客家籍归侨黄老先生紧紧地握住“山歌王”的手,激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幽默(或:风趣、浪漫)。②口语化,通俗易懂,易记。③押韵,琅琅上口。④贴近生活实际。⑤有教育、劝诫意义。⑥体现客家语言特点,有浓厚的地方特色。⑦运用比兴手法。(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示例: ①收集客家山歌(拜访民间老艺人、整理有关资料等)。②将相关资料刻录成光碟,便于学习和保存。③将客家山歌编入乡土教材。④举办客家山歌培训班。⑤多开展“客家山歌大家唱”活动。⑥在学校开设“客家山歌兴趣小组”。⑦通过电视、活动、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⑧政府、企业、个人赞助和扶持老艺人带徒弟。⑨开设客家山歌讲座。(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1:在我漂泊的日子里,耳边时时刻刻都萦绕着家乡的山歌,谢谢你让我圆了思乡梦。
示例2:老乡啊,听了你的山歌,我才感到我真正回到家了!(要扣紧思乡、山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