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1)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 春节: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名说明活动目的。

 (1) 端午节— — —吃粽子、 划龙舟、 挂艾草、 屈原投江等。摇 春节— — —吃年夜饭、贴春 联、发压岁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冶 等。

 (2) 示例:项目— — —中秋诗词朗诵会   摇 目的— — —增加古诗词的积累, 激发对传统文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我州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带来了勃勃生机。为此,某中学901班同学围绕“关注家乡交通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⑴~⑶题。

材料一:2014年7月1日,首趟动车经过清江特大桥,结束了恩施无动车的历史。

材料二:2014年12月26日下午4时,历经40个月建设的__、恩黔高速,提前8个月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标志着我州新添了两条“通湘达渝、兴州富民”的高速大通道,宣恩、咸丰和来凤3个县从此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恩施市“村村通客车”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截止2015年3月,17个乡(镇、办事处)新开通乡村客运班线19条,恢复稳定往年停运线路8条,148个行政村通客车,通车率从试点前的66%提高至86%.

⑴ 请给材料二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⑵ 某同学读了这三则材料,心潮澎湃,不觉吟出上联“龙腾群山贯通衢”,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龙腾群山贯通衢

下联:

⑶ 假设你是本次活动的小记者,计划围绕“家乡交通事业发展”主题采访恩施州交通局局长,请设计一个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⑴__、恩黔高速提前通车。

⑵示例一:客涌硒都访仙居。示例二:物出万壑变黄金。示例三:民逢盛世谱华章。示例四:凤舞林海展新姿。

⑶示例一:恩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将会给全州人民带来哪些益处?示例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会诞生一些新的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校

近期,牡丹江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公示了我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排非遗传承人名单。某中学为增强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阅读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所占百分比调查表,提取主要信息。

类别

民间文学

民间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医药

民间音乐

民间手工技艺

传统戏剧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民俗

所占百分比

12.1%

6.1%

15.2%

12.1%

6.1%

18.2%

3.0%

3.0%

24.2%

主要信息:

2.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选择一条最恰当的宣传标语。

A.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B.争做文明少年,关心点滴小时

C.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生产能力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黑土文化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3.学校将邀请满族道德风尚习俗传承人郭先生来做讲座,小明作为校学生会__,打电话给郭先生,他应该怎样说呢?

1.示例一: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类所占百分比最高。

实例二:牡丹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所占百分比最低。

2.( 1)D

(2)示例:主题班会、黑板报、图片展、制作有关宣传片等。

3.示例:郭先生(叔叔),您好。我是某中学学生会__小明,我们学校想请您为同学们做有关满族道德风尚习俗的讲座,可以吗?

请参加“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仿照实例,从“清明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实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康平安,富裕和谐。

(2)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1)示例一: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示例二:清明节,折柳,祛恶辟邪。

(2)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综合性学习。

2015年5月23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社会永久免费开放。学校组织了“走进博物馆”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存记忆的殿堂,可以展示历史、弘扬传统,启示未来。博物馆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心灵和文化品格的代表和象征,承载、传承着城市的文化血脉。

【材料二】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造型源自我省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墙采用红铜色穿孔铝板,形成起伏跌宕、变幻万千的壮观图案,寓意着云南是红土高原、“有色金属王国”的内涵。新馆的设计亮点是实现了对自然光、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建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材料三】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落成,让澄江古生物、古滇文明、滇东和南诏大理文明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古老文化,得以系统地展示。观众可以借文物阅尽“云南历史”,还能欣赏徐渭、担当、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作品。战国时期古滇国青铜器“牛虎铜案”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小薇同学看到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想请讲解员介绍。她应该怎样对讲解员说?

2参观后,小薇设计了一款明信片为云南省博物馆做宣传。请你在明信片正面A.处,为馆名挑选恰当的字体并说明理由。

A.

B.

□□□□□□

□□□□□□

选择 理由

3.请你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早明信片正面B.处帮小薇拟写一条云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标语。

1【答案】阿姨(叔叔)您好,请您给我介绍一下“牛虎铜案”的有关知识,可以吗?谢谢!

2【答案】楷书     楷书显得端庄、典雅,朴实、大方。

3【答案】领略历史沧桑,传承文化血脉。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文明着装 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知“服之美”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礼仪之大,谓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活动二:明“服之仪” 〕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活动三:话“服之礼” 〕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点突出。

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程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四: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

自尊自爱重仪表,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活动一:略  ;

活动二:〔示例〕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老师则较低;老师对“整洁”“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

活动三:〔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家)在学校着装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活动四:〔示例一〕着装整洁堪称道      〔示例二〕整洁美观显风貌

综合性学习

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材料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2)请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5月18日,北京市152家博物馆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这些 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古生物模型制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3)兰州的博物馆也各具特色。请你仿照示例,给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

示例: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1)①童年博物馆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为其成就奠定基础;②童年博物馆的记忆重要而持久,有利于儿童的发展。(童年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对于历史及生产实践的浓厚兴致)

(2)示例:博物馆“变身”中小学生体验式大课堂。

答出“博物馆‘变身’大课堂”的,;答出“体验式”的。

(3)内容贴切

【材料一】

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蔬为充。”这是对健康饮食的最早认识。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各地都有特色美食,历朝历代也都有优良的美食传统。

【材料二】

早餐应该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

(注:如果早餐中上述四类食物都有,则早餐营养充足,质量很好如果仅有其中三类,则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有两类或两类以下则早餐质量较差。)

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肥胖,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晚餐吃得过饱过好都是不健康的。吃得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易使胰腺功能衰竭,诱发糖尿病。并且,晚餐以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就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容易诱发大肠癌。同样,晚餐吃得过好,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材料三】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可以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级和AA级。(标志见图1)

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生产过程符合规定质量标准和规范的农产品。它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这种标准比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要宽松。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个要求.(标志见图2)

有机食品,指在生产中未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荆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促进生态平衡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取得的农副产品。这代表着对食品安全的最高要求。(标志见图3)

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项是()

A.供应面包、豆浆、小米粥、红壹招、成菜的早餐,是品种丰富、营养充足、质量很好的早餐。

B.如果长期不重视午餐,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等,并易患消化道疾病、中风等。

C.晚餐吃得过好也是不健康的,易导致热量摄人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D.去超市购物,在绿色食品、无公罟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中,如果要选择安全等级最高的,应该选择有机食品。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请简要概括我们在饮食健康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3他某班要举行一次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宣传语中的上联,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特色美食传承文化

1.A   2.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选择安全食品。  3.均衡营养保证健康

运动——无价良药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美国一项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图2

可能导致的死亡率(%)

【健康咨询】

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

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

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

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

2.李××,女, 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

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做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3.徐××,男,62岁,退休工人;近期吃得多,喝得多,尿频,易疲乏无力,体重有所下降。

诊断:疑似糖尿病早期症状。

建议:(1)需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2)加强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等,在身体无不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提高运动强度;运动时尽量不要空腹,最好饭后1小时进行。

……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运动的瘦子比常运动的胖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可能更大。

B.运动时出汗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消耗热量,燃烧多余脂肪,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C.运动后,人往往会增进食欲,从而增加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会增加体重。

D.运动后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症状,休息一两天后会自行消失。

2.围绕文本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图2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

3.阅读【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运动是无价良药?

4.班主任陈老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加强运动。她制定了第一个星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帮助陈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时间

周一至周五

周六

周日

运动项目

每天步行

15分钟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打羽毛球

1小时

时间安排

上下班途中

晚饭后40分钟后

早饭前

om]

修改建议:(1)

(2)

(3)

1. D

2.静态生活方式是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或静态生活方式是危害健康的最大因素、静态生活方式最容易导致死亡

3.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运动消耗能量,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运动使人愉悦,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运动对某些疾病还有直接的疗效。

4.(1)周一至周五应增加运动量。

(2)周六应减少运动量,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

(3)周日打羽毛球的时间最好调整到早饭后1小时之后。

(4)周六、周日最好不要连续打打羽毛球。

综合性学习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 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

1.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但发展  道路还很漫长

2.  示例:助推中国梦(或:铸造正气魂……)

  (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即可。)

3(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

  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