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今年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

发车:

9∶00

返程:

14∶00

(每周六、周日)

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

高淳慢城线

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1)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2)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

(3)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

(1)C

(2)示例:我觉得用南京话报站好,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南京。再说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

(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34路公交车,这样可以一路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到终点站后游览中山陵。周日,乘坐“高淳慢城线”直通车去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返程后在国展中心顺便乘坐2路车,听听地道的南京话

语文实践活动。

在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说好普通话”已成为当代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让同学们说好普通话,学校将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宣传设计】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活动展示】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建议集锦】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现象评说】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这种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宣传设计】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活动展示】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等。

【建议集锦】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中。

【现象评说】示例:①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使用,那样也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综合性学习。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中不时地飞过一只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

(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邀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让你去邀请,你该怎么说?

(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或课外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

(3)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个节气的一句谚语。

节气:

含义:

谚语:

(1)示例:宋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阳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

(2)示例: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在学习课本内容时,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古诗词,可以从中选取两句,或者从自己课外积累的诗词中选择歌咏春天的即可,最好写连续的两句。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社区要开展“戏曲票友演唱会”,演唱会组委会邀请你参与组织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激发更多人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部分群众认为对戏曲知识知之甚少,观看戏剧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组委会特邀你担任戏曲知识推普员。请任选戏曲表演中你熟悉的一点作介绍。

(1)示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建戏迷朋友交流平台  

(2)可就“角色表演”“说唱脸谱”任选一点,也可就其服饰、唱腔、龙套及舞台设施等作说明。

经典著作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继承这笔财富,利民中学七年级(3)班的同学特地举办了一次“知人论世读经典”的交流活动。

(1)在交流活动中大家对“什么是经典,经典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有的说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这时主持人问你对经典的看法,你会说:

(2)在交流会上,同学们还对我国的经典著作进行了一番有价值的解读。请你仿照他们的解读,对下面孟子的名言进行解读。

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1)示例:经典失职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作品只有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被广大求知者认可才能称为“经典”。(2)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无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1)图书馆:

(2)洗碗池:

示例:(1)来也轻轻,去也轻轻。(安静角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爱护图书的角度)(2)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约用水角度)餐具洗净,别忘讲究卫生。

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认识狼,了解狼,你所在的班级为此举行了一个以“走近狼”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我们来共同参与。

(1)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个开场白。

(2)班上要建立一个“与狼共舞”的网站,目的是希望每个喜欢狼的人都能了解狼。这个网站上目前已经设立了以下三个栏目及栏目宗旨:

栏 目

栏目宗旨

王者的魅力

收集狼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历史的背影

介绍狼的历史发展

远方的哭泣

有关狼的生态保护以及措施交流

但大家均认为栏目太少,内容不丰富。你认为可以再增添哪些栏目?

(3)狼在中国有悠久的生活历史,我们汉语也与狼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成语,如“狼吞虎咽”“如狼似虎”等,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成语,并说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1)狼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狼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狼应和谐共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进一步了解狼吧。(2)示例:①野性的呼唤:有关狼的书籍推荐,读后交流。②我眼看狼: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3)示例:①杯盘狼藉(杯盘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②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形容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静。)③狼子野心(狼子:狼崽。野心:野兽的本性。狼崽子虽幼小,也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④狼狈不堪(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某校七年级(1)班的王玲同学,因母亲生病长年卧床无人照料,家里十分困难,她的父亲多次要求她辍学回家帮助操持家务。假如你是王玲的班长兼好友,打算前去做说服工作。临行前你将做些什么准备?届时你如何对王玲的父亲说?

示例:以班委会的名义倡议同学们捐款。叔叔,您好!得知您家的情况后,我们都十分难过,同学们自发地为你们捐了一些钱,请您收下。另外,以后我们每星期都会轮流过来帮助王玲做家务,您就让王玲继续上学吧!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新社西安2月20日电(边峰 冽玮)西安一网名“踏雪”的29岁资深女驴友独自穿越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时失去联系,整整“失踪”了21天,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于2011年2月19日奇迹般生还。有知情者称,“踏雪”此次穿越携装备达26.7公斤,为给装备留下空间,她没有携带手机,因而在进山后便与外界失去联系。

材料二:据悉,2010年10月,户县某医院医生王某携一双儿女赴位于秦岭北麓、距西安74公里的朱雀森林公园登山,因迷路发生意外,儿女均在山上死亡,王某被人营救。

(1)某校七年级(5)班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以小明为代表的一方认为现在的人不应该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会丧失生命,如材料二中王某的一双儿女均死在山上,这就更不值得了。以小涛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应该去探险,如果你是这方的一员,请阐述理由。(不少于50字)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探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示例:我认为,探险不但会将人的勇气和品格激发出来,增加自信和创意,更重要的是,探一点险,才能让我们真正知道自己的极限并多一次成长的机会,从而更加珍惜生命。(2)示例:①根据出行时间、目标地的概况、气象资料、道路情况、行进路线等携带必需的装备,如衣物、药品、食物等。②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③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路线。4登山队伍不可拉得太长,经常保持前后呼应;至少2人同行,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容易发生意外。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探究结果:

我选 ,探究结果: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活动一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订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写出两点即可)

活动二

示例:按需点菜   亦显热情   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活动一”是在同一主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下,通过单则材料,探究(提炼概括)具体解决办法:立法(材料一),推出计划、签订公约(材料二),弘扬美德(材料三),媒体宣传(材料四)等。“活动二”是补写顺口溜。补写时只要与上面的顺口溜内容相反,字数相同即可。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活动一”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初步探究能力,考查规律性的知识的总结和运用。“活动二”考查仿写能力。这都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