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
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写作。
【文题一】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学科实践活动,在校内开展像听写大赛,戏剧节、体育节、辩论会、科技周等参与性活动,校外进行参观实践,如__升旗、参观博物馆、走进大学实验室亲手做等等。你一定是带着问题去参加活动的,请你任选一项活动,介绍一下你研究的问题,或写一写你研究问题的过程,或介绍一下你的研究结果。要求150—200字。
【文题二】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刚得到获奖的信息时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请你写一段话给屠呦呦,向她表示祝贺或感谢。要求150—200字。
略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讲究饮茶,在茶具的选择和制作上也讲究集实用与美感于一体。瓷质茶具有传热慢、不易炸裂、既保温又不烫手、质地细腻不吸水、容易清洗等特点,再加上瓷器轻巧坚实,质如美玉,音清韵长,能够很好地烘托茶的色、香、味,因而千百年来为饮茶者钟爱。
中国的瓷茶具从釉色上大致分为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越窑青瓷创烧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唐代和五代盛极一时,生产延续到宋代。越窑茶盏,釉色青绿微黄,与茶汤相映成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用“类玉”“类冰”来形容越窑青瓷胎釉之美。青瓷名窑众多,釉色丰富,如宋代汝窑天青釉、官窑粉青釉、哥窑冰裂纹青釉、龙泉窑梅子青釉,将青瓷淡雅青莹之美推到顶峰。
唐代最负盛名的茶具除了青瓷盏,还有白瓷盏。邢窑白瓷盏以“白如雪”而闻名,且“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其实,白瓷脱胎于青瓷。南北朝之前,陶瓷以青色为主,原因是烧瓷原料中杂质含量较高,无法去除。后来,将含铁量降至2%以下,就烧成了白瓷。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一组邢窑白瓷显示,中国在北齐时期创烧出世界上最早的白瓷。以烧制白瓷著称的还有创烧于唐代、极盛于北宋和金的定窑。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朝廷在江西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以真宗年号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镇烧造的白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名闻天下。
宋代流行黑瓷茶具,这与宋人点茶之风有关。点茶即先将压制成圆饼的团茶用茶碾碾碎,再用丝罗过筛,然后将茶粉置于碗中,先注沸水调成茶膏,再边注沸水,边用茶筅快速击拂至茶汤发泡。雪白匀细的泡沫浮于茶汤之上久聚不散,而黑瓷盏最能衬托雪沫乳花之美。苏轼曾写诗赞道:“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当时流行的建窑黑瓷大多呈浅黑或紫黑,黑色釉面在烧制过程中形成各种褐斑结晶纹,有的细密如兔毛,称为“兔毫”,有的如鸟羽或银星密布,称为“鹧鸪斑”或“银星斑”,风格古朴雅致。
明、清两代茶具由黑转白,与饮茶习惯变化有关。明朝以后,直接冲饮的散状叶茶,逐渐取代了制作和饮用都十分繁琐的紧压团茶。成熟于元朝的青花茶具有内壁洁白,外壁蓝白相映,纯净雅致的特点,更衬托出茶汤本身的色泽,因而逐渐成为流行的茶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虽然只有蓝白两色,但与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瓷不同,属于彩瓷。13世纪,景德镇利用来自波斯的钴蓝创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开创了中国陶瓷由单色素瓷向多色彩瓷过渡的新纪元。元代最后几十年间,钴蓝矿石原料源源不断从波斯运往中国,景德镇则为波斯及阿拉伯顾客专门烧制大宗青花瓷器。元代至清代,景德镇外销的青花瓷常常装饰有所销往国家或地区的文字或图案。明、清两代,景德镇还先后创烧出各种青花衍生品种,制瓷工艺不断攀上新的历史高峰。
【材料二】
图例:瓷插屏
1.下列诗句中,描写青瓷釉色之美的一句是(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B.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银瓶注,花浮兔碗,雪点鹧鸪斑。(元·白朴《满庭芳》)
D.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清·龚轼《陶歌》)
2.根据【材料一】,宋代范仲淹的诗句“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中雪涛起”中写了点茶过程当中的哪两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材料二】图片中的瓷插屏是【材料一】中提到的哪种瓷?请根据【材料一】做出判断,并分条简述理由。
1.A
2.要点:用茶碾将茶碾碎 在瓷瓯中搅起雪白乳花
好处:能更好地衬托雪沫乳花之美
3.要点:①青花瓷。②理由一,瓷插屏上图案两色分明,显然不是素瓷。理由二,瓷插屏上的装饰文字为外文,符合外销青花瓷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匾额被称作古建筑的灵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以其多变的式样,精湛的书法,精炼的内容与建筑群落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匾额悬挂于屋檐之下、门楣之上,位于门的正中,突出一个“ ① ”(高 正)字,代表了正统、正中、正气、正派。
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用以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一般情况下,竖立的叫额,横卧的叫匾,通称匾额。
匾额的题材,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嘉奖类匾额。既有朝廷官员对百姓义举善行的勉励,也有百姓对清官惠政的感恩。比如孔庙,曾获清朝历代皇帝的御匾。1684年11月,康熙帝亲自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匾额“万世师表”。意为“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无论在何处为官,都做到整治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兴修水利,把豪强兼并的土地还给百姓。淳安百姓赠其“海青天”匾,彰显其为民 ② (谋取福利 伸张正义)的事迹。
二、言志类匾额。多是表白个人的理想志趣,借匾额昭示于众,并以此自警、自律。最常见的是官府公堂的匾额,例如公堂上的“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还有自警的匾额,著名的有林则徐书斋的“制怒”,警示自己不要因发怒而伤身、坏事,以求逐步达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
三、说明类匾额。意在介绍建筑物的主人或建筑物的属性与用途。北京中山公园内有百年老字号茶庄——来今雨轩,典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记录的是人情冷暖。杜甫客居长安,被唐玄宗赏识,众人便主动上门结交,一时车马不绝;但终因没有谋得长久官职,于是被众人逐渐疏远。于是“旧雨”、“新雨”就成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来今雨轩”,取“新旧朋友来此欢聚”之意。
四、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牌匾。多表达美好的祈愿。旧时普通百姓家多数悬挂祈求福泽的“厚德堂”、“种德堂”等牌匾,也有的人家悬挂祝愿家和邻睦的“和睦堂”、“孝友堂”等牌匾。遇有特定的值得纪念的事情,也题送匾额相庆,如祝寿的牌匾“寿比南山”、庆祝新屋落成的牌匾“华堂永昼”,祝贺添子的牌匾“文曲星耀”等。
五、商用的字号匾。寄寓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美好愿望。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的匾额“同仁堂”,就寓意了其经营宗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材料二】杭州西湖岳王庙



位于杭州西湖的岳王庙内,在岳飞的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坐像的左边悬挂的匾额是“碧血丹心”、“精忠报国”;坐像的右边悬挂的匾额是“忠义常昭”、“浩气长存”,表彰岳飞维护民族利益的气节。
四川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在一起的祭祀祠庙。
因刘备墓和刘备殿是武侯祠的主要部分,所以武侯祠第一道大门悬挂的是“汉昭烈庙”金字匾额,因刘备死后谥号为“昭烈”。刘备殿正中供奉刘备,东偏殿供奉关羽,西偏殿供奉张飞。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插图是祠内的过厅上的大匾,穿过去就是孔明殿。武侯祠本来不在此处,是因为百姓感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在后来的拆建过程中搬来此处。
1. 从【材料一】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一】内容,判断岳飞的“还我河山”和诸葛亮的“武侯祠”各属于哪一类题材的匾额,并说出理由。
答:
3. 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试卷“基础·运用”第5小题的资料,请你为我区的永定楼题写一个四字匾额,并做解释。
【材料三】风景名胜匾额选辑
燕京八景: 金台夕照、居庸叠翠、蓟门烟树、西山霁雪
武汉黄鹤楼: 楚天极目、浪下三吴、势连衡岳、气吞云梦
北海公园匾额:积翠、堆云、烟云尽态、湖天浮玉、春雨林塘
(1)用规范汉字写出四字匾额

(2)解释:
1.①正 ,②伸张正义。
2. “还我河山”属于言志类,表明岳飞抗金收复中原的理想
“武侯祠”属于说明类,说明这座建筑的功能是祭祀诸葛亮用的。
3. 示例:(1)山高水长。 (2)因为东面是历史悠久的永定河,西面是广袤的燕山山脉。
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国家大剧院参加周末音乐会,下面是国家大剧院官网的活动须知,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请你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提前对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必须使用一组关联词来表达)
一、观众进入国家大剧院请预留出时间以免迟到。周末音乐会提前60分钟可进入大剧院,提前30分钟可进入剧场。
二、请勿将食品、饮料及瓶装水带入剧场。请勿携带包、照相及摄影器材。
三、请保持票券平整,无副券作废。中途有事离场,需带好门票。
四、演出期间请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保持剧场安静,文明观看演出。
五、演出结束后,请有序退场,谢绝逗留。
答:
示例:大家不仅要遵守一般的文明礼貌要求,因为要去看音乐会,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携带水、零食,还有包和照相器材入场,不能照相;二是可以提前60分钟进入大剧院,大家可以提前到参观一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我区的琉璃渠村始建于公元1264年,是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千年古村。村子的东头紧邻石担路,在村东入口处建有一座三官阁过街楼,过街楼上专门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以保一方平安。
过街楼正面朝向东方,匾额题写的是“带河”。
过街楼背面朝向西方,匾额题写的是“砺山”
成语有“带砺山河”一词。“带河”指黄河细得像条衣带,“砺山”指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此成语多比喻时间久远,江山永固。
(1)根据“琉璃渠村示意图”回答,过街楼的 匾额为什么东面是“带河”,西面是“砺山”? 答:
(2)这两个匾额寄寓了琉璃渠村世代村民们什么样的情感?
答:
(1)因为村子东面朝向永定河,村子西面朝向九龙山。(2)寄寓了村民们希望村子能够世代存在、稳固安宁的美好情感
综合性学习:
⑴ 善用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请仿照示例,选择一组形近字进行解析。
例句:“睡眠”的“睡”是目字旁,可以理解为睡觉要合目;“捶打”的“捶”是提手旁,可以理解为得用手来捶。
备选形近字:①“钱财”与“木材”;②“悲惨”与“渗漏”;③“烘烤”与“供应”。
你选( )组
解释: , ; ,
。
(2)拟写标语
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某校一中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
你的标语:
(1)①“钱财”的“财”是贝字旁,可以理解为贝壳是古代的一种钱币;“木材”的“材”是木字旁,可以理解为木材是木质的。②“悲惨”的“惨”是竖心旁,可以理解为惨是一种心境;“渗漏”的“渗”是水字旁,可以理解为只有液体才会渗出来。③烘烤的烘是火字旁,可以理解为烘烤要用火;“供应”的“供”是单人旁,可以理解为供应要靠人来执行。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例:千年文化尽在横竖点撇捺,中华魅力传遍东西南北中。 要求紧扣话题、结构工整、语言精彩。
综合性学习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雪到。”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写对联颂新春成为人们喜迎新年的一个十分有趣的民俗活动。一般来说,一副完整的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上下联要求构成对偶的修辞,而横批则要含有揭示、评论之意,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或提高的作用。如:对联“牛马成群勤致富;猪羊满圈乐生财。” 横批是“日度小康”。
按要求完成下题目:
(1)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春联,请你运用《悯农》一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请为这副餐馆联加上合适的四字横批
横批:
(3)请你从下面几副对联中选取最恰当的一副帖在小明的书房门上。【
A.苟有恒,何必要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横批:持之以恒
B.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C.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D.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1)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示例:珍惜粮食 或 节俭致富
(3)A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结合资料写一段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1、条理清楚并应用两种说明方法,2、字数200字以内。
1、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6种。
2、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3、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不仅海外的华人华侨在过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4、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
5、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6、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示例: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自2008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一起开展一次在生活学习语文的活动吧。
(1)[趣味对联]下面的一幅对联已有上联,请用括号里的字组成下联。
上联:冬去山清水秀 下联 : (香、来、鸟、花、语、春)
(2)[教师颂歌]教师节到了,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
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框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上联:一支粉笔, 袖清风,启迪 秋智慧;
下联:三尺讲台,四季沫雨,传递万世文明。
(1)春来鸟语花香(2)两 千
综合运用
材料一: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一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形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儿,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粗,却有大将威武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摘自冯骥才《花脸》)
材料二:京剧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种特定的脸谱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勾脸脸谱时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及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摘自好搜百科“京剧花脸”词条,有删改)(摘自好搜百科“京剧花脸”词条,有删改)
1.某校拟组织“京剧花脸与中国戏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相关任务。
(1)【系列活动之一】“花脸”趣味我来说—— 、 、 、
、可以用笔在脸上勾画笔
(2)【系列活动之二】“花脸”故事我来讲——“材料二”中列举了三位历史人物,他们各
有故事。下列故事中与三位历史人物没有丝毫关系的一项是
A.败走华容道B.温酒斩华雄C.、醉打蒋门神 D.桃园三结义
(3)【系列活动之三】“花脸”宣传我来写——结合系列活动的主题,为本次系列活动设计
一条简洁、生动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15个,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2.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京剧花脸”的活动策略。其中目前不适合学校开展的两项是
A.学校组织学唱京剧的演唱比赛。
B.开展“中国文化”主题征文活动。
C.穿着印有花脸图案的T.恤衫。
D.·校园网上墨裂耋角名段作品。
E.美术课程增设学画花脸的内容。
F.组团赴京参观北京戏曲博物馆。
1(1)历史悠久 与历史故事相关人物识别度高 可做成面具戴在脸上 培养男孩英雄气概
(2)C
(3)略(示例花脸”,从历史深处走来;让我们认识这位“新”朋友)
2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