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②如果让你去请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说?

(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①示例: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

②示例:童将军您好!我是某校学生代表,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某校初三(2)班举行了以“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活动一:搜集资料】

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题为“半只鸭子八张嘴”的漫画,请说出其寓意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开展调查】

在对一些商家广告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少新编的“成语广告”:①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②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③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对这些“成语广告”,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创意点评】

下列两例公益广告很有创意,请选择一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分析。

(1)“关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抗震救灾”:再小的爱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即兴创作】

请你为家乡的某种特产拟一则有创意的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讽刺了某些厂家不顾实际,夸大宣传效果,欺骗和误导消费者;(2)示例:赞成: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加强了广告宣传效果;反对: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不该随便更改;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大,青少年耳濡目染,如果他们按错误的意思理解了成语,将产生不良影响。(3)示例①:巧用比喻,倡导关爱别人;②运用对比,号召人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4)符合要求即可。

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孤独者的旅途。班级准备开展以“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你准备怎样开展活动呢?请写出两个具体的活动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着“遇险的人,你们的牺牲值不值得”这一辩题,你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的辩词你将怎样反驳?(60~100字)

反方:我方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探险过程中的意外总是难免的,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很渺小。这样的牺牲不仅令人痛惜,而且毫无意义。何况,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必要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牺牲生命。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驴友”是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驴友”探险需要注意些什么?请你结合以下几则材料,给“驴友”提几点建议。

材料一:2015年4月19日凌晨五点左右,西安公安长安分局滦镇派出所接到报警说,有7名驴友被困秦岭分水岭山上,其中一人出现失温现象,有生命危险,随后各方警力配合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

材料二:2014年7月,江苏无锡一名驴友在随队探险时,未穿救生衣就直接从5米高的悬崖跳入浙江楠溪江下方水潭,不幸遇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开展讲述探险家故事竞赛;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会。 (2)(示例):人的生命虽然只有一次,但要活得有意义。就像探险,它是人类实现生存能力的超越,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极限的挑战,虽然也可能有牺牲,但探险中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况且,人们在探险过程中会尽量保证生命安全,减少牺牲。 (3)示例:“驴友”探险,首先要了解景点的情况,包括天气情况、饮食住宿等;其次,确定行进路线时,尽量考虑成熟路线,以免迷路或者遭遇抢劫;再次,“驴友”出发前要掌握一些自救常识,必备一些常用药物。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5年10月17日文坛巨匠巴金静静地走了。他101年的生命历程,穿越了整个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使命的见证者。他留下的丰厚的文学作品引领着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某某中学初三(6)班要举办一次专题纪念活动,同学们都积极筹备、参与。

①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②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③巴金一生以“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请你对此发表一段简要的即席演讲。

①示例:文学•真诚•使命

②示例:确定演讲题目、推选主持人和评委、确定演讲次序、即兴演讲、语文教师点评、宣布比赛结果。

③点拨:发表你对巴金创作原则的看法即可。

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主题展览。下面是同学提前拿到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以学习委员的身份,结合“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向同学提出参观的要求。(要求:使用恰当的关联词,着重强调做好记录这项内容,限40字以内)

博物馆学习任务单

学习时间:2015年11月27日

学习准备:①查阅资料,了解“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的相关内容。 ②带好笔和本。

学习任务:记录“复兴之路”的阶段主题和重大事件。

一、


答:

答案示例: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参观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要在参观时做好记录。

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答案举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点拨:注意语言要委婉,要有说服力。

综合性学习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表格是某权威机构针对高中择校现象进行研究后的数据。(择校现象指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非正式录取一部分学生。)

表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表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①从表1中你看出什么?

从表2中你看出什么?

②根据数据,请对高中择校做一句话的点评。

(2)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①组织者给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你提笔欣然写道:

②活动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

③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1)①表1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下,择校生学习成绩明显比正式录取的学生成绩差,上线率低。表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入校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三年学习后,普通中学学生成绩优于重点中学择校生。点拨:说明表格式不要带有个人观点,要做客观分析。②示例,高中择校,一种徒劳的选择。点拨:根据表格,言之成理即可。

(2)①示例:节日文化是宝贵的精神食粮。

②示例:不同节日文化的实质性内涵。

③示例1:形式新颖,自由活泼;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

示例2:形式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底蕴厚重。点拨:具有个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了“靖江印记”专题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并传承靖江文化,你也参与其中。

(1)【我广我告】学校开展了“我为烙在记忆深处的靖江特色文化写广告”活动。“芋见天下,香约万家——靖江香沙芋”“农耕文明,薪火传承——西来农耕文化陈列馆”“得精气神之三味,容诗书画于一盆——靖江山水盆景”这是部分同学拟写的广告。请你为烙在你记忆深处的另一种靖江特色文化写一则创意广告。

⑵【我做小记者】你所在的小组采访了我市“八零后”种芋能手朱峰,采访归来后大家合作讨论写一篇报道,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写作提纲

大标题:朱峰:亭亭芋立,悠悠我心

内容构想:

小标题一:名称 芋成其美

内容 朱峰与香芋的结缘,初次收获的成就感

小标题二:名称 芋芋纤纤

内容 种芋是件瓷器活,介绍朱峰种芋劳动的艰辛

小标题三:名称 (填四字短语)

内容 天灾让香沙芋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朱峰也未能幸免

小标题四:名称 芋罢不能

内容 ______________

①请你给朱峰发一封电子邮件,介绍这篇报道大标题的创意,并征求他的意见。

②请你在横线上将写作提纲补充完整。

(1)示例: 香橼飘香,传一世情缘——靖江市树香橼

  (2)①朱峰叔叔,我是采访您的小记者。我们想为您写一篇报道,题目是“朱峰:亭亭芋立,悠悠我心”。这个标题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化用了“亭亭玉立”这个成语,“芋”和“玉”谐音,赞美了香沙芋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也表现了您对香沙芋种植业的热爱。您看这个标题行吗

②小标题三:芋回曲折

  内容:朱峰将把香沙芋事业做大做强。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诺贝尔奖与我们”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得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请你参考方案一,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二的分析,并拟写方案三及其分析。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

方案分析:及时、迅速,但时间短促,难以做到深刻全面。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

方案分析:

方案三:

方案分析:

(2)假如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屠呦呦,请写出一个你设计的采访问题。

(3)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自从莫言获奖后,游人纷纷前去参观莫言旧居,参观之余也给旧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边厢墙角的砖头被挖走一块,那边厢墙皮被抠掉一点。游客称,把土带回去撒在家里可以沾沾“文”气。

材料二: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让全国沸腾了。而位于宁波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屠呦呦旧居——姚宅也随之走入公众的视野。这座近现代建筑,其主人曾是屠呦呦的舅舅、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姚庆三。外地游人、当地市民争相拍照,络绎不绝。

(1)示例:方案二分析:能查阅参考各种资料,做到深刻、全面(或“详实”、“权威”),但相对滞后。方案三示例: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屠呦呦”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2)示例:屠奶奶,您好!我是××中学的×××,首先祝贺您获得诺贝尔奖!请问您获奖之后的心情如何?此次获奖对您以后的工作将有怎样的影响?请您给我们讲讲在寻找青蒿素的过程中的一些趣事等等。(写一个问题即可。)

(3)前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旧居参观,表达了民众对他们的尊重,值得肯定,但挖墙掘土的举动就很不文明了。如果自己想做出一番成就,还是应该向名家们学习,踏踏实实的钻研苦干。(根据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性学习题。

__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请根据__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1)必须走中国道路 (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② 略。言之成理,语气委婉得体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