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颗钉子惹的祸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国王派一个马夫去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打铁掌,他要骑着这匹马打头阵。打铁掌的铁匠钉到最后,发现少了一颗钉子。正准备去找,马夫不耐烦的说:“算啦,等不及了,就少用一颗吧。”铁匠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让一只马掌少钉了一颗钉子。两军交锋了,国王冲在最前面。战争进行到最关键处,国王战马的那少钉了一颗钉子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受惊,国王被掀在地上,士兵见国王落马,军心大乱,国王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事后,国王痛心的说:“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

也许国王永远不知道,导致他失败的并不是一匹马,而仅仅是一颗钉子!

细节决定成败;越是紧要时刻,越要严谨认真;对人对事负责是做人根本。

综合性学习

初三(1)班拟开展“重庆城·重庆人·重庆面”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方案先行 作为活动策划人,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出两个活动目的。

活动主题:重庆城·重庆人·重庆面

活动目的:①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现场比赛制作“重庆小面”

活动二 开场助兴 作为活动主持人,请你在开幕式上扣住活动主题,说几句富有感染力的话,以营造活动气氛。

活动三 文化助阵 晓雪同学为本小组制作的小面拟写了一则广告语,请对这则广告语加以评析。

广告语:麻辣当前,岂能面不改色;香飘万里,安能端坐如山

评 析:

[1d42d26c91f9d1d4.jpg]

综合性学习。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

国家

战争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

中国

约18,000,000至20,000,000

约3.48%-3.86%

朝鲜半岛

约378,000至483,000

约1.6%-2.06%

菲律宾

约557.000至1,057,000

约3.48%-6.6%

日本

约2,621,000至3,120,000

约3.67%-4.37%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你的结论: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__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1个成语)

你的感言:

[bf7d505ac9ab5646.jpg]

综合性学习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①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②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d29e7def0d728092.jpg]

语言运用

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成都商报》有关2013年语文教材调整的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本次教材调整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昨日,本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上看到《2013人教版教材修订情况介绍》。文章称,本次修订工作历时十年。自2004年始,编写组三次前往各地调研,2011年3月申报统编教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完成统编教材编写、审查、修改等工作。

2013年出版的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均有改动。人教社专家称本次调整涉及框架微调、阅读单元调整、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诸多内容。七年级上册选文没有见到鲁迅等作家的九篇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丘吉尔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包括本土作家马及时的《王几何》。选文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此次语文教材的调整,引发了全国各地教师、学生、家长,包括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鲁迅作品的减少问题,更是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2)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灿烂的春光有童真,,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3)六本语文书中,无数经典人物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仿照示例,在下面的课文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王几何(《王几何》) 老头子(《芦花荡》)

香菱(《香菱学诗》)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示例:

泥人张:一门最底层的手艺,让人忘记你的真名;你用一团泥巴,找回了尊严。

(1)【答案】经历时间长  涉及内容多  鲁迅被减少  各册均改动

(2)【答案】①他的严肃、庄重   ②另一道风景  ③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3)【答案】王几何:一手最标准画技,让人给了你形象的绰号;你用幽默风趣,传授做人的道理。

       老头子:一个最平凡的船夫,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你用机智勇敢,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

香菱:一个普通的女子,没人相信你能写好诗,你用你的痴迷,写出优美的诗篇。

   奥楚蔑洛夫:一个平凡的巡警,人们有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你却因你的势利眼,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

(2)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作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教育考试类

教辅考试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健康养生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社科类 科技类

艺术类 少儿类

(注:以上为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比30%以上的书籍种类。)

(3)《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

(1)示例: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

(2)示例:①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②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书籍的种类由学习方面逐渐转向工作生活方面。③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搜索书籍时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

(3)示例:我们不用专门去书店,到网上买吧。这样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听我的,没错!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9月25日电 据当地媒体今日报道,南非总统祖马24日在参加第6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表示,2013年南非将通过《性别平等法案》,进一步保护妇女权益。据悉,该法案将促使在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单位中工作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达到1比1。

(1)请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2)“保障妇女权益”是世界面临的一大话题,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请你撰写一条宣传语。

(3)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一句名人关于“妇女解放”的言论

(1)示例:南非将通过《性别平等法案》,保护妇女权益。  (2)示例:保护妇女权益就是保护我们全人类。  (3)示例: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傅立叶)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马克思、恩格斯)

综合运用能力

材料一:蹴鞠所用之“鞠”,最早用石球,是原始时期的狩猎工具。传说等到了黄帝时,开始使用装满毛发的皮球,并用于军事训练。

汉代(前202年——220年)蹴鞠用练兵,并制定完备体制:球场两端各有六个“鞠室”,各由一人把守,两队以踢进对方鞠室次数定胜负。

唐宋时(618年——1279年)蹴鞠活动达到高潮。已出现按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且出现充气皮球,球门减少到两个。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这是历史上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

元朝(1271年——1368年)蹴鞠成为朝廷节庆节目之一,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甚至男女对踢在当时也屡见不鲜。

材料二:现代足球源于英国。曾在闹市举行,但由于扰民而遭政府禁止,后辟专门球场。19世纪初期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国家相当盛行。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十一人制比赛开始实行。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每两年才审批一次。

1、阅读材料,梳理中国蹴鞠的发展演变过程

蹴鞠开展目的:从最早用于狩猎,后来用于军事,娱乐,最终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

鞠球制作材料:

比赛形式和规则:

2、如果推荐蹴鞠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你认为是否能当选?

理由是:

1、最早用石球,后来用装满毛发的皮球,最后用充气皮球;

    最初的球场两端六个球门到两个;踢球人数由32人到11人;按场上位置分工到“十一人制”规则。

2、能够。因为蹴鞠是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文化特性,而且足球的创造来源于它,但它又有别于足球,所以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艺术价值;蹴鞠到现代演变成为足球,它已成为濒危的传统体育项目,亟需保护;面对蹴鞠濒临遗忘的处境,针对蹴鞠申遗,保护蹴鞠的完整计划势在必出。

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3)【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1)答案(示例):好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好书让思维变得缜密

(2)答案: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答案:①校长你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②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的书籍入手。

综合实践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 39本,远远低于欧美人均16本。然而,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电子读物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上升,人们普遍“手不释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由此可见,

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也出现了“手不释机”的电子阅读群体,他们被称为“低头族”。他们的阅读浮躁,不求甚解,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空谈。

可喜的是,许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进社区”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们亲近纸质图书,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回归经典“深阅读”。

(1)联系上下文,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总结句,不超过20个字。

(2)王林同学是一个“低头族”,向来只爱看电子读物,不爱看纸质图书。假如你们居住的社区开展了“书香进社区”活动,请你利用材料所给信息,劝说王林跟你一起参加活动。

(1)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成为主流阅读/人们更喜欢电子阅读/不是国民阅读少,而是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

(2)示例:王林,长期只看电子书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浮躁、不求甚解。读纸质图书能让我们在慢下来、沉下来中进行“深阅读”。我们一起去社区参加“书香进社区”阅读活动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