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
2016年4月4日,62岁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作家零的突破,消息传来,班级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曹文轩总是要把所有情节、结构、语言等考虑清楚了才落笔,但一旦写起来却很快,22万字的《蜻蜓眼》真正写完,只花了两个半月。初稿完成后,他又从头到尾改了两稿,将人名、情节仔仔细细地进行修改。
曹文轩代表作《草房子》于1998年问世,最初几年的年销售仅几千册。但出版社认定其强大的生命力,坚持出版,后来该书年销售竟多达上百万册。
截至2016年初,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共计资助曹文轩《草房子》等近20部作品翻译成40多种的语言在国外出版。
曹文轩也是和国外插画家合作最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这些中国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小读者。
【材料二】曹教授在和学生交流时表示,学生要写好作文,要记住5句话。
第一是“我与故事一起出生、成长”;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只属于细心的人”;第三句话是“我们应当拥有两个世界”;第四句话是“好文章离不开‘折腾’”;第五句话是“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1“材料一”是某同学出黑板报的内容,请为之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曹文轩喜获奖,实现华人作家零突破》 B.《曹文轩喜获国际安徒生奖》
C. 《曹文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D.《曹文轩,中国的故事被世界认可》
选 理由:
2请参考示例,选择“材料二”中一句作批注(例句除外)。
读书批注卡 |
作者:曹文轩 内容:我与故事一起出生、成长 | 写作,一定是反映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向生活要故事。 |
3即将面临中考,时间紧迫,但文学爱好者小明渴望妈妈能为他买一本曹教授的《草房子》,他应该这样说服妈妈:“ ”。
1.C;材料一讲述的是曹文轩的成功靠的是严谨的创作态度与扎实的写作素养;能遇到出版社的支持,坚持不懈推送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能“走出去”,加强作品的影响力;能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所以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在于方方面面的支持。
2示例要点:
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只属于细心的人”,需要中小学生学会细心地体悟与观察;
第三句话是“我们应当拥有两个世界”,我们写作不仅要关注现实的世界,还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第四句话是“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我们写作要懂得打破常规(或要有曲折的情节来吸引人);第五句话是“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们学写作要多看有导向性的、有价值的好书。
3要点:句式上:要用语气委婉的表请求祈使句;
内容上:要阐述为何在这个阶段要看《草房子》的原因(如本书是获奖作者曹文轩的代表作,作为文学爱好者很想一睹为快;也能适当缓解一下初三的紧张压力;或许可从中借鉴一些创意,汲取写作营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9月25日电 据当地媒体今日报道,南非总统祖马24日在参加第6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表示,2013年南非将通过《性别平等法案》,进一步保护妇女权益。据悉,该法案将促使在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单位中工作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达到1比1。
(1)请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2)“保障妇女权益”是世界面临的一大话题,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请你撰写一条宣传语。
(3)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一句名人关于“妇女解放”的言论。
( 1)示例:南非将通过《性别平等法案》,保护妇女权益。 (2)示例:保护妇女权益就是保护我们全人类。 (3)示例: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傅立叶)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马克思、恩格斯)
综合性学习。
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需要一名主持人,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向居委会韩主任推荐自己
(3)社区拟为家风优良的家庭授匾,请你仿照示例拟写四字匾文。
张厚乐家庭:张厚乐一家三口都是热心人。谁家水管坏了,老张随叫随到;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会扶上扶下;十多年来,他们家一直义务为小区修花剪草。
匾文:行善积德
赵小文家庭:赵小文一家酷爱读书。家里书籍满架,人人手不释卷。“我又读了一本好书”,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星期天一起逛书店,是他们多年不变的美好约定。
匾文:______________
(1)示例:树正气,建和谐社区(育英才,享幸福生活) (2)提示:有称呼,扣主题,能讲明自己的优势即可。 (3)示例:书香门第(诗书之家)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
(2)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作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
10-19岁 | 20-29岁 | 30-39岁 |
教育考试类 | 教辅考试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 健康养生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社科类 科技类 艺术类 少儿类 |
(注:以上为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比30%以上的书籍种类。)
(3)《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
(1)示例: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
(2)示例:①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②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书籍的种类由学习方面逐渐转向工作生活方面。③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搜索书籍时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
(3)示例:我们不用专门去书店,到网上买吧。这样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听我的,没错!
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年度 | 人均阅读量 |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
纸质图书(本) | 电子书(本) | 纸质阅读(分钟) | 手机阅读(分钟) |
2012 | 4.39 | 2.35 | 15.38 | 16.52 |
2013 | 4.77 | 2.28 | 13.43 | 21.70 |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1)①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图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②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2)示例一: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示例二: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3)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5月24日上午,福建会堂南平厅,2014两岸青年诗歌创作座谈会暨海峡诗会拉开序幕。
现场特邀出席的海峡两岸“60后”“70后”“80后”青年诗人共25位,其中来自台湾的有纪小样、陈克华、杨佳娴等10位,大陆有敬文东、雷平阳、荣荣等15位。
本次活动在福州、武夷山两地举行,内容包括诗人创作谈、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三坊七巷”与“朱子文化”采风等。
据了解,“海峡诗会”活动自2002年首次开办以来,迄今已举行了11届,先后邀请了余光中、洛夫、席慕蓉、郑愁予、痖弦等逾50位华文诗人、作家来闽参加专题研讨、诗歌朗诵及其他系列交流活动,被誉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品牌”,多次得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的肯定。
(摘自《东南快报》5月24日)
(1)为以上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你认为举办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1)示例:2014两岸青年诗歌创作座谈会暨海峡诗会拉开序幕
(2)示例:推动两岸诗歌创作,增进同代诗人相互了解,推动“诗歌进校园”活动。
8.邻居王大爷想去一趟上海,假设你已帮他买好了高铁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王大爷,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车票,告诉王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车站,请你写出这段话,1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王大爷,我已帮您买好了一张从金华到上海虹桥的G1384次列车的车票,开车时间是6月16日上午10点34分,请您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金华高铁站,从10号北进站口上车,您的座位是14号车厢08C号,祝您旅途愉快!
综合性学习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2】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开的部分书法作品
【活动一】热点追踪,结合材料1,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活动二】名作欣赏,结合材料2,写出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3分)
【活动三】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1分)
弘扬书法艺术, 。
【活动四】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3分)
李华:
【活动一】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2亿元天价成交。(体现新闻事实,“人”+事)
【活动二】答案:行书,楷书,草书。
【活动三】示例: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书法魅力(动宾结构,主题明确)
【活动四】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钟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从称谓礼貌,内容周全,语气得体三方面评分)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 “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国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战“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
弊:
[25bd4a13b4f5ff85.jpg]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3.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1.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3.示例:
四个儿童在放风筝。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一边小跑一边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二又充满希望。另外两个蹲在地上整理着风筝,显现出焦急而又期待的神色。
或: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缰绳,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显出迷茫的神色:“你这是在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