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
欢欢带着来自四川友好学校的小伙伴乐乐在上海游览观光,体验上海的地域文化。
她们来到了一条石库门弄堂口。
乐乐(指着门楣):欢欢,这“步高里”什么意思?
欢欢:这是我们上海石库门弄堂的名字,比如,长寿里、富乐里、人和里等,顾名思义,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 24 的期望。
她们来到了市中心。
乐乐:欢欢,我发现这里的马路名是我国的某些省份名或城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福建路,还有以我的故乡四川命名的呢!
欢欢: 25
乐乐:我还想请教你,你的学校在静安区,这名字有来由吗?
欢欢:有的。我们静安因建于三国时期的静安古寺而得名;黄浦、浦东因 26⑴ 而得名;奉贤、闵行是因26⑵而得名……
欢欢边说边打开手机给乐乐看。(见右图)
乐乐:噢,原来上海的行政区名确实是有说法的。这些名字里还藏着文化密码呢,上海真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啊!
24.联系语境,填入恰当的内容。
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 的期望。
25.下列符合欢欢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 )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特点。
B.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特点。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奥秘。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奥秘。
26.概括材料,完成填空。
例:静安是因历史建筑而得名
⑴黄浦、浦东是因 而得名;
⑵奉贤、闵行是因 而得名。
【答案】24.对幸福(和美、美好)生活
25. A
26.⑴地理位置.⑵名人掌故(名人故事)
【陕西省】7.请你参加“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 | 我 | 想 | 对 | 说 | ) | ||||||||||||||
【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
【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经年此去杳无音, ① 。
天之涯 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他年此地重相逢, ② 。
——李叔同《送别》 ——同学改写
【答案】7.【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一:(对老师)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示例二:(对父母)那温柔慈爱的目光,那奔波劳碌的身影,那殷殷期盼的叮嘱,让我永远难忘。谢谢您!
【活动三】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活动四】示例一:①何日再相逢 ②再画青春梦 示例二:①莫要忘初心 ②愿君似春风
【山东省淄博市】四、专题性学习
20.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⑵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答案】20.⑴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⑵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
【山东省烟台市】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⑴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2分)
诗句 | 赏析 |
诗句一: |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 |
诗句二: |
⑵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
【答案】7.⑴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奖等)之情
⑵略
【山东省潍坊市】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
9.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10.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11.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答案】9.①1988 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11.示例:四个儿童在放风筝。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一边小跑一边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二又充满希望。另外两个蹲在地上整理着风筝,显现出焦急而又期待的神色。或: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缰绳,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显出迷茫的神色:“你这是在放谁?”)
【山东省东营市】7.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①汉字意趣盎然,“水”, 写作,小篆写作
。《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望穿“清”水
材料一 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 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
②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案】7.答案:①甲骨文潜入水中 水到渠成 山水诗 ②由于工业排放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我国主要水系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水质污染成为导致各种癌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人类及其他生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山东省德州市】10.综合性学习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①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②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
【答案】10.示例: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 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②莲步轻移,自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回眸巧笑,便是风华绝代,仪态万方。开嗓乍唱, 倾泻一斛清泉;水袖一甩,搅动万顷碧波。美得自信,美得高贵。那跨越百年的历史,那古老神秘的传承,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断流,不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消散。爱她吧,像爱你的妈妈!
【山东省滨州市】9.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⑴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
这个字的本义是 。
⑵“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
【答案】9.⑴书写:略。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⑵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凝结着我们祖先的知识,将我们源远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有“家”才能丰衣足食。
【青海省西宁市】8.综合性学习
XX学校学生会邀请青海省著名作家井石先生于2016年6月26日下午14:00—17:30在学校礼堂举行“初中生与文学创作”专题讲座。校学生会李明同学拟写了一则海报(见右图),
准备在24日张贴。请你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这则海报中缺少的三项主要内容。
海 报 欢迎参加
时间:2016年6月26日 下午14:00—17:30 XX校学生会 2016年6月24日 |
⑴ 。
⑵ 。
⑶ 。
【答案】8.⑴专题讲座:初中生与文学创作 ⑵主讲人:青海省著名作家井石先生⑶地点:学校礼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综合性学习
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⑴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⑵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 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 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学对联
⑶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答案】6.⑴C
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⑶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 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