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也就有多种民族风俗,请你参与晨光中学语文小组以下活动:
(1)请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民族风俗。(不少于5种)
(2)简要写出你家乡的一种风俗。
(1)示例: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维吾尔族的歌舞,苗族的斗牛节、龙船节,布朗族的偷女婿和偷新娘等。
(2)示例:家乡有“七月十五送面人”的习俗。说是“姥爷舅舅送面人,孩子一生得安宁”。所谓面人,就是用发酵后的荞面、白面,捏成人的形状,用黑豆做眼睛,用红豆做嘴巴,再用五颜六色的材料,为其染上花红柳绿的衣帽,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做得惟妙惟肖,于农历七月十五之前,送给外甥和外甥女。
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连线苏轼】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黄楼 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拟写广告】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
(3)【巧联妙对】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示例一: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示例二:赤壁——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示例一: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苏轼之底蕴。示例二:走进承天寺,品苏轼文化。
(3)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
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万物的摇篮,人类是摇篮中的孩子。自然之美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丰富人的生活。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感受自然之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然而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曾经美丽的地球已经伤痕累累。请你和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写一则精彩的公益广告,挂在活动地点最醒目的位置,提醒大家保护环境。
(3)自然的瑰丽给人无穷的想象,风雨雷电在人们的心中激荡,让人领略到更深层次的人生的美。请发挥你的想象,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在你失意痛苦时,风在窗外呜咽,雨____________;在你得意欢欣时,风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千百年来,大自然用她温暖的怀抱呵护着人类,用她美丽的容颜愉悦着人类。她是美丽神话中的天堂,让你在那里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感受自然之美”的主题活动。
(2)示例:热爱神奇自然,呵护温馨家园。(3)在风中哭泣 在幸福地荡着秋千 在欢快地跳着舞蹈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长岗中学八年级(4)班将举行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邀请居住在学校附近的__——蔡爷爷到班里做报告。现在请你也来参加。
(1)假如请你去邀请蔡爷爷,你会怎么说?
(2)为了营造一种热烈气氛来激励同学们学习长征精神,你将在黑板上写上怎样的标语?
(3)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表现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对比。
忆 今朝 看 往昔 革命征途 真美好 多艰险 祖国前程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蔡爷爷,听说您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英雄,我们大家都很敬仰您,想请您给我们讲讲长征中的故事,行吗?
(2)示例: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学生。(3)忆往昔,革命征途多艰险 看今朝,祖国前程真美好
(曲靖中考)2015年感动中国最孝女儿朱晓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知礼孝亲,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孝心无价,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2)明孝义: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3)践孝行: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1)示例: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④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2)示例:①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②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字数相同,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①尊重父母及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②学会与父母及长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在感情上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③尽自己所能,不给父母及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紧扣主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学习完第二单元“浓浓的亲情”后,七(3)班班委会开展了以“献给父母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班委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 | 每年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的学生数 |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
54 | 48 | 12 |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
略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不超过30字)
材料一: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小狐狸,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材料二: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材料三: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示例一: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示例二: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示例三: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地任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3)假如你准备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1)示例一: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示例二: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
(2)示例一:孟母。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岳母。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三:冰心。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示例: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恩情,请您答应我,好吗?
综合性学习。
人海茫茫,兄弟姐妹情,恰似一缕清新的春风拂过,不经意间沁人心脾。学完《人琴俱亡》后,你们班级拟组织一次以“兄弟情,手足谊”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开场白。
(2)中秋将至,请给你的兄弟姐妹拟写一条短信,送出你的问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示例:兄弟情,手足谊。兄弟,是亲情的另一种诠释;兄弟,是我们一生的牵挂。在这里,有福可能不必同享,但有难必定同当。兄弟,简单的两个字却承载了太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兄弟情谊,感受那醉人的芳香吧!
(2)示例: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缕微风,赠你一袭月光,风月无边,姊妹情深,中秋快乐!
【四川省绵阳市】综合性学习
立人中学举行“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
年份 | 国民图书阅读率(%) | 数字化阅读率(%) | 综合阅读率(%) | 人均纸质阅读量(本) | 人均电子阅读量(本) |
2013年 | 57.8 | 50.1 | 76.3 | 4.56 | 2.48 |
2014年 | 58.0 | 58.1 | 78.6 | 4.77 | 3.22 |
材料三:
李__把“全国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国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右边是格致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
⑴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
⑴:①人均阅读量偏少;②人均阅读量在逐年上升;③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