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与综合性学习。(9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九年级(1)班学生读完《格列佛游记》后,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初步拟定以下三个栏目,请帮忙完成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3分)
(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3分)
(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3分)
(1)示例格列佛刚毅勇敢,具有冒险精神,心地善良,聪明机智,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事物。
(2)(略)提示:语句通顺,情节完整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在公园的小径边,开满了带刺的白色蔷薇花,三个来公园走锻炼的人打这条小径路过。
第一个因为急于要赶到目的地,步履匆匆,路旁的景致什么都没有看见。
第二个看了一下带刺的蔷薇,惊叫说:“天哪,花中有这么多的刺!”
第三个却眼前一亮,说:“不, !”
第一个人很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他而言,毫无意义;至于第三个人,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衔接自然)2分
(2)三个人对蔷薇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80字左右)4分
(1)示例:①应该说刺中有花 ②虽然有刺,但是花很美丽。(意思对即可)2分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分
示例:①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命运的把握;悲观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缺乏斗争的勇气;而只有那些乐观的人,能勇于挑战,最终成为真正的智者和勇者。(对三种人生观进行点评)
②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只看到扎人的花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 ;无视美丽,放大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止步于眼前的挫折。悲观的人,始终看不到万丈光芒!(对其中一种人生观进行点评)
综合实践(5分)
今年5月8日是第61个“世界微笑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有了微笑,就多了阳光,多了欢乐……
(1)请写出两个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2分)
(2)请你给远方的朋友发一条祝福短信。要求其中含有“微笑”一词,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3分)
(1)(2分)例:眉开眼笑 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谈笑自如 笑容可掬 笑逐颜开 嫣然一笑 音容笑貌 笑口常开等。
评分标准:成语中有错别字不得分,每写对一个得1分,共2分。
(2)(3分)例:面对失望,以笑容来填补;面对伤心,以笑容来忘却;面对成功,以笑容来释放。愿你多多微笑烦恼少少。
运用修辞手法得1分,含有“微笑”一词得1分,语言得体得1分,满分共3分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留心过你所用的语文课本是何种版本吗?如果没有留心,没关系,以后留意点。这一问记在心里,不需回答。下列问题可要认真作答哟——
(1)在毕业之际,请向陪伴你三年的课本说几句“真情道白”。(3分)
(2)六本语文书,数百篇诗文。坦白的说,未必都是你最喜欢的。你觉得哪一篇课文不适合做课文?说说你的依据。(5分)
(3)请向课本的编者推荐一篇文章作为课文。写出文章的篇名以及你推荐的理由。(3分)
1)围绕“语文”课本或语文学习,须有“真情”。(2)本题只要回答至少得1分,“依据”允许有个人色彩,但言语偏激最多得2分。(3)理由与文章内容能切合得3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相关链接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05.03.04)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4分)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6分)
(1)没有统一答案,但要答到困难与生活的关系和怎样面对困难。答到困难与生活的关系得2分和答到怎样面对困难得2分。只要回答,不给0分。参考答案:困苦、磨难是生活的一部分,积极面对,会有一个充满阳光的成功的人生。(2)略。
综合探究。(4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暑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1)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2)示例1: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 示例2: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下面是《解放日报》2009年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的节选,阅读相关文字,仿照例句,从不同的角度用一句话对其进行评价。(6分)
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
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
角度一:(从蔡伟的角度)一个人,永远不能放弃对学问的执著。
角度二:(从学科的角度) 。
角度三:(从裘锡圭的角度) 。
角度四:(从复旦大学的角度) 。
参考示例:在1979年,自行车是我国国民日常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到2009年小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专家预测,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到2019年自行车将再次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宠。
看图会意。(3分)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专题活动,A.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根据下面问题写一段解说词,作为小组汇报发言之用。

问题:(1)从组图可见,我国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2)1979年一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什么?专家对2019年的预测表明了什么?
示例:角度二: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有为它终身奋斗的人才。角度三:真正的学者和教授,都应该具备一双识才的慧眼。角度四:一所大学,就应该有“大”的心胸。(每个句子2分,只要言之有理,则可给分。)
在下列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父亲爱我的一个片段。(3分)
焦灼 悠闲 沙哑 怒不可遏 温声细语
示例一:中考即将来临,我焦灼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父亲温声细语地开导我,帮我搬掉压在心上的石头。
示例二:我不小心把爸爸珍爱的花瓶打碎了,我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果然,爸爸怒不可遏地挥起巴掌,但看到我颤巍巍的样子,他跺跺脚,叹了口气,把高扬的手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