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活动,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出的“全民共创全国文明县城”的倡议,请你参与下面由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12分)
(1)【文明创建我知晓】①请你以活动宣传大使的身份,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向你身边的人介绍启动仪式的情况。(2分)
《芜湖日报》讯 2011年5月30日上午,芜湖县“全民共创国家文明县城”行动启动仪式在市民广场举行。站在美丽的市民广场上,面对正在变得日益美丽的山城,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代表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全民共创国家文明县城”队旗,并在背景板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新闻的主要内容是:
②请你为这次文明创建活动,拟写一幅极富感染力的标语。(2分)
(2)【文明创建我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为创建活动出力。为此,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学校设计两项活动:(4分)
① ②
(3)【文明创建我评判】下面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组镜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用简洁的语言对这种现象进行评判。(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所写语句中必须包含“文明”一词)(4分)
镜头一:从今年6月开始一直到9月底的每个周末,我县分别在市民广场和东湖公园举行“情系县城,共创文明”的文艺演出。同时,各单位和部门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了“黄丝带”和“绿丝带”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镜头二:某学校附近不到百米的小巷里,就有好几家黑网吧。每到放学时,学生纷纷而来,网吧老板从不查验身份。网吧内门窗紧闭,光线昏暗,烟雾缭绕,拥挤不堪。
我选: 我的评判:
(1)①芜湖县“全民共创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启动仪式在市民广场举行。(2分 )
② 示例:给自己一个文明习惯,给城市一处和谐亮点(2分) (答案不唯一)
(2)(4分) 略(每空2分) (3)略 (选择1分 评判3分,共4分))
下面是小明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随笔片段,根据语境,为这段话补写一句完整的结语。(3分)
从古时起,人们就学会了在泥土上种庄稼而获取食物,用泥土搭建房屋而得以栖身。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劳作,泥土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人们提供生命之粮。到了现在,泥土对人们的恩惠更多了,人们从泥土中汲取石油、煤,人们从泥土中探掘各种稀有金属。 。
泥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泥土促进了人的发展、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我们要感谢泥土(保护土地)。(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三分)
仔细阅读下表,按要求答题。(2分)
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
类型 | 可利用土地 | 难利用土地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 和内陆水域等 | 沙漠石头山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 |
比例(%) | 13.5% | 16.6% | 32.6% | 15.7% | 21.6% |
分析上表数据,写出你得出的两点结论。
(1) (2)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多、丰富、五种);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可利用土地中耕地、林地少,草地多);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走进专题——气象物候(9分)
①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请各写一个。(2分)
A.物候成语:
B.物候谚语:
②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2分)
A.《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B.《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C.《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基本规律: 。
③“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附:2008年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2009年的主题: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2010年的主题: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A.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专题的知识,为2011年的“世界气象日”拟个主题:(2分)
答: 。
B.请你设计活动,来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至少2个活动项目)(3分)
答: 。
①A.物候成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等
B.物候谚语:棉花云,雨快临;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②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2分。视答题完整性给分。)
③ A.(2分)主题写成短语、句子皆可,语言要简洁,主题要鲜明;B.(3分)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共6分)
2010年4月27日,中南大学的300名志愿者同一时间在湘江全流域湖南省境内的8市共5 0个水质监测点上打水收集样品,经过分析检测,发现湘江一些河段的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综合治理.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保护湘江、保护水资源”的活动.某校积极响应,准备召开一个动员大会。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一条悬挂在会场的标语。
(2)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个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
结束语:
(1)示例:关注母亲河,保护水资源(符合要求即可)
(2)开场白:同学们:湘江,哺育了我们三湘儿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现在,我们的母亲河受到了严重伤害,作为她的子女,应该怎么办?(符合要求即可)
结束语: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符合要求即可)
近期,重庆市政府在全国推广重庆旅游,并在广告中提出“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
(1)下面这则材料是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一清对提出这个口号的原因的解释,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提出这一口号的两条理由。(3分)
这个口号的语言平实,有重庆味儿,把重庆人天生的自信、豪迈、耿直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去不可”这四个字是一种主动式,体现了重庆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从字面上看,外地人一看到这个口号,第一反应是重庆为什么会“非去不可”?重庆相当于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外地人内心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会让外地人主动了解重庆、熟悉重庆,对重庆就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2)“你说非去不可,我就偏偏不去。”有人担心,“非去不可”给人的感觉不太舒服,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对此评价说:“非去不可,不等于非来不可。”请辨析“非去不可”和“非来不可”分别会使听众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3分)
(3)重庆为什么“非去不可”?如果你是重庆人,会怎么向来重庆或准备来的人解释?除了下面示例列举的原因外,请你也写出一条“重庆,非去不可”的理由。(4分)
示例:这里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奇丽风光,这里有火锅、泉水鸡等数不胜数的重庆美食。重庆,总有一个地方适合你。
(1)体现重庆人的性格,能引起游客的好奇之心。
(2)“非去不可”可以理解成第三方的声音,可以是一个外地人想去重庆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外地人到过重庆之后的评价,所以通常不会让人反感。如果改成“非来不可”才是重庆人对别人的强迫。
(3)还可以从历史文化、发展机遇等角度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新华社11月4日电)北京时间11月4日11时37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使组合体处于343公里的圆轨道。 运行在外太空的航天器受大气阻力影响,其轨道会出现衰减,因此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将进行二次轨道维持。第二次轨道维持将于二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进行,以确保神舟八号飞船能够顺利返回。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童斌介绍,交会对接完后,两目标实现刚性连接,飞控模式由交会对接时两目标关联控制转为组合体控制,由天宫一号承担整个组合体的姿态与轨道控制。
北京时间11月4日 11时37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
专题《长城》(2分)
(1)请写出一个与长城有关的一个成语 (1分)
(2)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据悉有很多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这一古建筑,请拟写一条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要超过15字)(1分)
(1)不到长城非好汉 自毁长城(2)略
下面是淮南2011年12月10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 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4分)
2011年12月10日 多云转阴有小雨或小雨加雪 温度:-1°C.—6°C.风力:4级
今天多云转阴有小雨或小雨加雪,温度-1°C—6°C,风力4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注意保暖;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
根据提示填空: (4分)
(1)《核舟记》一文中,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2分)
(2)_______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_____”。(2分)
⑴ 技艺灵怪矣哉 ⑵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