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针对“历史教学”问题说说你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4分)

材料一:初中阶段,中国的历史课被纳入“副课”,师生们对它当然重视不够,课堂上,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划出年代、战事、意义或教训。高中阶段,学生则死记硬背。考题中这样问道: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高考题都是“背多分”的题,学生因而忙于背诵,不去体会,不去想将来如何。

材料二:一美国历史教师一走进教室,要求学生用5美分买他的讲义,并申明与下次的考试有直接关系。学生们叫嚷着这是义务教育,不可以收费。老师说,你不愿意就不愿意。陆续有学生经受不住与考试有关的__,极不情愿地拿钱去买讲义,当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做后,一些叫嚷着坚决不买的学生也不得不前去买讲义。当他们做好最后一题时,教师要求他们写下当时的感受。学生们都写道:面对着极不公平的事实,我真是愤怒到了极点,可是在教师的__、威慑下,我敢怒不敢言。教师这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强加给我们的“印花税”。……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真可谓“居安思危”。(《一堂美国的历史课》)

材料三:圆明园西洋楼遗址,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一群看似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对面的女孩走过来”。(选自《哭泣的圆明园》)

发现:

启示:

答题要点:(发现)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与否,学生学习历史的收效不同。(思考结果)要重视历史教学,让学生居安思危,激发学习的热情。参考示例:发现——美国很重视历史的教学,善于通过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的感受刻骨铭心,也就对历史有深刻的记忆,从而更好地对待现实、面对未来;我国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死记硬背,致使学生只是应付考试。思考——在和平年代,更要重视历史教学,特别是耻辱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才能激发他们为民族兴旺而奋斗的爱国激情。要让学生们居安思危,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共4分。视答题完整性分4、3、2、1给分;发现1分,思考结果3分,此题较难,评卷时可酌情给分)

仔细阅读下面三句诗,归纳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3分)

(1)《梅雨》:“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此诗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小春,指农历三月。)

(2)《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此诗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3)《舶趠风》:“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此诗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

答题要点: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视答题完整性给分)

下面是小明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随笔片段,根据语境,为这段话补写一句完整的结语。(3分)

从古时起,人们就学会了在泥土上种庄稼而获取食物,用泥土搭建房屋而得以栖身。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劳作,泥土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人们提供生命之粮。到了现在,泥土对人们的恩惠更多了,人们从泥土中汲取石油、煤,人们从泥土中探掘各种稀有金属。

泥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泥土促进了人的发展、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我们要感谢泥土(保护土地)。(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三分)

仔细阅读下表,按要求答题。(2分)

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

类型

可利用土地

难利用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

和内陆水域等

沙漠石头山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

比例(%)

13.5%

16.6%

32.6%

15.7%

21.6%

分析上表数据,写出你得出的两点结论。

(1) (2)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多、丰富、五种);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可利用土地中耕地、林地少,草地多);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右边是小明同学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所收集到的图片。

【材料二】2011年我国西部地区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本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峰会已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联合起来“紧急呼吁”各国政府行动起来,针对气候变化达成“稳健、公平和有效的协议”。

(1)结合材料一,请你替图中那只站在树桩上的小鸟写一段话(写给人类)。(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及材材料三,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2分)

(3)结合“气象物候”专题,请你探究造成材料三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少于两点,2分)

(4)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中,宣传部收到下面三则标语,请你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条作为学校条幅挂在大门前,并写出你选择的理由。(2分)

⑴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⑵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⑶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选择: 理由:

(1)称呼恰当,内容要具体针对性。(必需要说到对森林的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并表达歉意怀悔改并从我做起。)

(2)①近年来,气候条件日益恶化,自然灾害日渐频繁,给全球带来极大危害;②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采取可行措施,减少人为破坏,已成为全球共识。

(3)我国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高原地区,又远离海洋,本来降雨就少,再加人类活动加剧,对自然形成了较大的破坏,如森林被砍,植被破坏等,使当地的降雨受到了影响。

(4 )

下列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2011年8月26日,江苏如皋司机殷红彬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停车搭救一名骑车侧翻的石老太太,反遭获救者诬陷为撞人。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得悉有这段录像后,石老太太表示道歉。

材料二:【分析数据】如图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

查结论: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你从右图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3分)

  

(1)施救老人反被诬

(2)60%以上的人(大多数人)因为曾经听说或遭遇过不公平的事就再不会挺[c7314d77f4944fb4.gif]身而出了,或“只有极少数(17.5%)人会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或“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负面影响很大”。

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71.9%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②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③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愚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教育落后),且给世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大致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的探究,只要正确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综合实践题。(8分)

班级将组织“爱我家乡”的主题语文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方言研究会”的负责人,

(1)、你准备怎样搜集家乡方言素材?写出你的具体办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注释的体例,编写三个常用的方言词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乡,说方言还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消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4月23日下午,中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____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外舰艇。

关键词语:

[583d8f801d0c73e1.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