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准下列字音。

邑人( ) 日扳仲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 卒之为众人( )

yì  pān  chèn  yè  mǐn  zú

阅读《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父 ⑵借旁近

⑶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然众人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我酌油知之

B.还扬州 三峡七百里中

C.父异焉,借旁近与 于舅家见

D.以钱币乞之 王命急宣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认为“父之过”的理由。

1.以……为异  给  拜见  消失

2. c

3.(1)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纷纷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4.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阅读下面文言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世 (2)未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前时之闻

2、翻译以下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4.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1. (1)属于。(2)曾经。(3)完成。(4)相当

2.(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是因为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3.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4.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世 (2)未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前时之闻

10、翻译以下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9. (1)属于。(2)曾经。(3)完成。(4)相当(每题1分,共4分,)

10.(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是因为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每题2分,共4分)

11.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12.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阅读《伤仲永》,回答文后的问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划线字的意思。(2分)

(1)仲永( ) (2)泯然众人矣( )

11.翻译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1)哀伤、叹息;  (2)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1、略  12 、略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世耕 隶,属于。B.然众人矣 泯,消失。

C.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客人。D.贤于材人远矣 材人,有才能的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分)

(2)得为众人而已耶?(2分)

11.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9C

10.(1)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2)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1.伤:哀伤,疼惜。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的正常教育。(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简答。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伤仲永(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

(1)哀伤、叹息;  (2)相当;  (3)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8、略 

解释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 ) ②未尝识书具( )

③并自为其名( ) ④指物作诗立就(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⑥或以钱币乞之( )

⑦环谒于邑人(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⑨泯然众人矣( ) ⑩受之于天( )

⑾贤于材人远矣(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①属于  ②曾经  ③题上  ④完成  ⑤渐渐 ⑥有的(人)  ⑦四处拜访  ⑧相当   ⑨完全  ⑩承受  ⑾胜过  ⑿能够

下列加点词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儒 缘故(原因) 人声鼎沸(水开) 泯(消失)然众人 B:敛(收拢)在盒里 自为(写上)其名 总而言(说之) 指挥倜傥(洒脱;不拘束) C:轻捷(快) 鉴(鉴定)赏 人迹罕(稀少)至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 D:嫉妒(忌妒) 讪(嘲讽)笑 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渊(深)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