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5分)

文化宣传志愿者面试结束后,一位评委对一位陪同孩子去的母亲说:“你的孩子语言能力太差,我怀疑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语文课。”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却对儿子说:“ _______________”听了母亲的话,他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1)这位评委对他母亲说的话,表达很不得体,请你改正。(2分)

(2)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横线处母亲所说的话补写出来。(3分)

仔细观察下图,写出你的感悟。(2分)(从家长、孩子两个方面来谈)

家长:

孩子:

不能对子女包办过多,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以培养他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2分)

A: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语文实践活动。(共6分)

风流人物虽然伴随着历史的泥沙沉积于记忆的河床,但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竖起一座座丰碑,让人们倾倒。让我们一起触摸古今风流人物,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吧!

【活动一:名著风流人物】下面各句中所涉及的风流人物都出自同一部名著的一项是( )(2分)

(1)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借得东风等流芳百世。

(2)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被当朝权奸高俅所害,蒙冤刺配沧州。后看守草料场,高俅又派人纵火,企图将他烧死。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屡建战功。

(3)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不决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4)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5)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6)他嫉恶如仇,怒打蒋门神;他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A.(1)(2)(4)B.(2)(3)(4)C.(2)(4)(5)D.(2)(4)(6)

【活动二:网络风流人物】小华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一位“打假斗士”方舟子,他认为方舟子称得上是网络上的风流人物。你看了相关资料后认同小华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原因。(2分)

资料:方舟子以自己创办的新语丝和博客、微博为基地、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打假,引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打假旋风。被他揭露的造假人物有唐骏、李一、乐嘉、李开复以及中学生喜欢的作家韩寒,方舟子质疑韩寒之父代笔为子写作,“代笔门”引发的网络大论战持续至今,“挺韩派”和“倒韩派”各执一词。在凤凰网“你认为当下的中国是否需要方舟子?”的调查中,近九成网友认为中国当下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打假人士。方舟子以执着态度揭露造假和浮夸,寻求事实真相,哪怕遭人报复。有人说方舟子一直就像孤独的斗士,始终站在“造假者”的对面。

【活动三: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近他们,学习他们。(2分)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警界保尔——孙炎明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

6年前,孙炎明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

面对他,你有何感言?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1)D

(2)示例:我认同小华的观点,因为方舟子敢于揭露事情真相,让公众了解真相,而且不畏名人和威胁,他是真正的勇士。

(3)示例:他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坚守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却让死囚的心灵重新感受到久违的人间温暖。警界保尔,我崇敬你!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作者不愿意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三个原因(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演讲。今天在座的各位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方帽子拔穗才是真正的期盼。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一个演讲者如果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在这种场合的做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狗突然蹿上去对着演讲者“汪汪”叫,让这个人手足无措。 (节选自龙应台《心灵的X.光》)

(1)

(2)

(3)

①参加毕业典礼的目的不是听演讲;②毕业典礼的意义演讲者难以承受;③毕业典礼的场合不适合演讲。

读下列消息,按要求完成问题。(8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务院联合工作组经过七天实地调研,今天(25日)就“瘦肉精”事件向河南省政府提出四条反馈整改意见。

瘦肉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河南省政府发出紧急通告,全面排查全省生猪饲喂瘦肉精情况。目前,生猪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河南全省共检查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养殖户59289个,抽检223291头猪,确定阳性的生猪126头,全省公安机关共控制到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8人,目前公安机关已基本查清央视曝光的销售、使用瘦肉精情况以及河南省内瘦肉精来源和销售网络,对使用瘦肉精饲喂的生猪进入食品环节的有关情况在进一步核查中。

针对河南在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有关人员执法不严等问题,联合工作组向河南提出了4条反馈整改意见。

一、依法从快从严惩处犯罪分子;二、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三、加快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防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早发现、早预警、早查处的能力,有效防范食品安全的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1)请给这则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加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3)为了宣传食品安全,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班级准备搞一个“宣传食品安全进社区”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将向市民发放问卷,了解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和看法。请你就此拟写两个调查问题。(2分)

问题一:

问题二:

(4)食品安全大于天,宣传工作要跟上,请拟写一则关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1)生猪排查基本结束,工作组提四条意见(答出“排查基本结束”1分,答出“提四条意见”1分。共2分)(2)把“不再”改成“再次”。(2分)(3)示例一:你知道我们身边不安全的食品有哪些吗?示例二:遇到不安全的食品,你是如何处理的?(2分)(4)要求:语言有号召力,能引发人的思考,容易识记。(2分)(共8分)

【知识点】语言的实际运用,包括有信息概括、修改病句、口语交际、拟写标语

【解题思路】第一个小题注意从一二自然段消息的导语部分提炼信息。第二个小题“严防”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就是“发生”,“严防”同“避免”均为隐含有否定意思的一类词语,其否定义容易被忽略。第三小题注意设计的问题要紧扣调查的中心,符合受访人物的身份。第四小题拟宣传标语首先要注意宣传的主题,紧扣食品安全这个中心,其次要注意语言有号召力,容易识记,最后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1月28日,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全体缔约方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正式召开。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各缔约国恐怕难以就第二承诺期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实质协议。

材料二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年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不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修改意见:

(3)假如你是德班气候大会的联合国代表,你想让与会的各国代表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你会怎样跟他们说?(3分)

(1)2011年联合国(世界)气候大会在德班召开。(2分)(2)删去“防止”,或者“不”。(2分)(3)示例一: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尽最大努力,做出积极贡献。示例二:各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和经济投入,努力减缓碳排放。(3分)(共7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包括拟写标语、修改病句、口语交际。第一小题给材料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都属于概括能力的考查。这类题主要看材料的导语部分,也就是第一段或第一段的第一句,偶尔可以参考其余内容。要抓住导语中的主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第二小题“防止”“不再上升”意思就是让上升,与文意矛盾。第三小题考查口语交际,其基本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不要跑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壮美的中原湖光山色中,追寻我们的血缘之根,追寻我们的民族之根,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这也许就是“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真正意义。

材料二 我会一直仰望河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中原人是证人。迈入文明的门槛有很多标准:第一需要有文字;第二有城市的痕迹;第三有青铜器;第四有祭祀活动。这一切最早主要发生在河南。(余秋雨)

材料三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1)结合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人物对河南的评价。(2分)

(2)“中国旅游日”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结合材料三,描述下图中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

(3)2012年暑假就要来临,你要“背起行囊走四方”,打算到河南的哪些景点(或城市)旅游?(写出3~5个)请你使用词语“跨越”、“肃然起敬”、“如诗如画”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并向读者介绍一个旅游景点或名人故事。(4分)

(1)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意思对即可。2分)

(2)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意思对即可。2分)

(3)示例:我想到洛阳龙门、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铁塔、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焦作云台山、青天河、青龙峡;安阳殷墟、岳飞庙、中国文字博物馆;南阳卧龙岗……旅游(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2分)。旅游景点介绍:跨越千山万水,我来到了素有“帝乡”之称的南阳,登上卧龙岗,美景如诗如画,拜谒武侯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解析】这是一道图(表)文时事热点结合试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生活时事的关注、对语言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题(1)是一道归纳评价类试题,这类题提供一定的甚至是多则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提炼主题或形成自己的评价,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读懂所给材料,然后再归纳概括。题(2)描述画面应该扣住题意,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由左至右等来叙述。题(3 )介绍旅游景点或讲名人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流畅、生动。

下面衣一份是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表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书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⑴从表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⑵看了这一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1. ⑴大多数初中生喜欢看卡通书,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⑵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班级准备开展“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七一班的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不少于50字。(3分)

⑵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4分)

(1)同学们,大家好!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河,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2)如:a、保护母亲,保护黄河;b、为了母亲的美丽,请保护黄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