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4分)

初三(1)班开展了"关注我们的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社区,同学们发现了社区有下面一些现象:

①社区内,很多人中老人在搓麻将,稀里哗拉之声不绝,有的人还在大吵大闹。

②小区的狭小绿化带里,一些小孩在追逐嬉闹,把花草树木弄得惨不忍睹。

③地上随外可见乱扔的垃圾,甚至有的窗子的防盗网上也挂着塑料袋。

④墙上张贴着许多"牛皮癣"广告,弄得墙壁面目全非。

(1)你从上面的现象中,发现了社区存在哪些问题?

答:

(2)为了创建"和谐社区",让大家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的环境中,请你给

小区居委会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

答:

4分)(1)社区居民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社区居民  

之间缺少交流:社区的环境没有人管理。(2分,3点以下酌情扣分)

(2) 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小区;组织中年人参加健康有意的文化活动;张贴警示牌;开展周末、节日联谊活动。(2分,3点以下酌情扣分)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就此开展“关注人口老龄化”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同学搜集到的三则材料,综合前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这样一个结论,请你试分析一下原因。(4分)

(材料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0——14岁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2000年

12.6亿

22.89%

10.33%

6.96%

2011年

13.4亿

16.6%

13.26%

8.87%

(材料二)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 比例 达到或超 过总 人口 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材料三) 人口红利期: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同一时期内都比较低,且这一状态还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这段时期在人口学上被称为 “人口红利期”。

答:

10.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你又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并简要分析。(4分)

答:

11.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对相关部门提出三点建议。

访谈一:过去,发达国家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养老院,后来发现,集体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和精神需求。

访谈二: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

访谈三:北京市郊区有170多家养老院,但有入住需求的老年人多集中在城区。老年人不愿去交通不便、医疗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的郊区养老。

答:

9.在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就超过了总人口的10%;2011年我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已经超过10%和7%。(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0.结论: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人口红利期。(1分)原因一:我国少儿儿童以及老年人口在同一时期内占总人口的比例比较低。(1分)原因二:到目前为止,这种状态已经保持了十多年。(2分)(共4分)

11.尝试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和精神需求。

    提高城市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

    城乡养老院均衡发展。(郊区养老院的医疗配套设施加强)(共3分。)

综合性语文学习(共11分)

2012年3月5日是__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__同志学习”四十九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学习__精神,平谷区某学校开展“学习__精神,践行北京精神”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__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__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__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__写信希望它能为__题词,毛__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__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__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__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__向“向__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__纪念日。

【材料二】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__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__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__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__活动的情况,以及__事迹、__日记等……随着学__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__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10.下面是学生们针对“我们要学习__什么精神”向老一辈革命家进行的三段采访记录,请你针对他们的谈话概括出__的精神具体指什么?(3分)

前辈甲:现在的孩子们总是说学习很累,没有时间睡觉,更没有时间学习,而__却说“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你们就应该学习__这种劲头,能坐在书桌前就要坐得住,钻进去。

前辈乙:我的孙子今年16岁了,可什么也不爱干,连双袜子都没洗过;从小就大手大脚,衣服不时髦就不穿了,哪个学生生日了,就得花去几百元。你们呀真应该向__学习学习。

前辈丙:都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愁,但我觉得他们缺“德”。当今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真正的成功。一个班级,如果所有的同学都只管自己的事,不团结互助,这样的班集体是没有凝聚力的,是缺乏生气的。这一点,__做的就非常棒。

11.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 “三月来,四月走,__叔叔没户口”。即便说有,__的“户口”也只是一张“暂住证”,不会长久地留在人心中。请你针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形式并简述活动内容。(4分)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9. 3月5日__纪念日的来历   向__同志学习的意义    (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示例:①一是培养“钉子”精神   ②二是培养勤俭节约精神   ③三是培养助人为乐精神或团结互助精神  (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 答案示例:

活动形式:争做“__班”

活动内容:在学校举行“争做__班”活动,每年每月各年级评选一次,发“__班”流动红旗,号召全校学生学习,这样持续下去,成为学校的一项德育的常规工作,在学校长期营造学__的氛围。

(共4分,形式1分,内容表述2分,时间1分。在解说内容时一定要有表明长时间的标志词)

中国西部是地球上主要干旱带之一。干旱,切断了西部人民的生命之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支援旱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公益发起“母亲水窖送水行动”。2003年12月,北京女孩解喆惠的父母看到西部“母亲水窖”的报道,就带她去捐助了第一口水窖,以后每年她都会用自己的压岁钱捐助一口“母亲水窖”。2010年她8岁生日时,举办了一个 “母亲水窖” 主题慈善生日会,她要求参加的小朋友不要为她买生日礼物了,用买礼物的钱捐建水窖,让更多的小朋友及家长一起关注“母亲水窖”。

假如推荐解喆惠作为“2012年北京市十佳青少年”候选人,请你写一段推荐词,字数不少于100字。

推荐词应该结合所给材料,体现解喆惠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之处,语言通顺有条理。

综合性学习。(9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5-27题 。
  近年来,低碳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3月的“两会”,5月的世博,对于“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呼声也不断传出。所谓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3分)【拟标语】某县正准备就“低碳生活”开展全民教育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宣传标语:
  26、(3分)【列举措】作为普通市民,你觉得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请列出两条。
  答:措施①:
  措施②:
  27、(3分)【谈看法】“低碳生活”的意义在于小行为带来的大改变,它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不少市民认为低碳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或者认为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远;或者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了,我们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简要阐述理由。
  答:
 

25、围绕主题,语句通顺即可。
  26、示例:(1)少乘车外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2)使用环保购物袋等。
  27、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性学习。(6分)

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5月是全国旅游旺季,学校就此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仔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今年国内大多数景区恰逢第二个门票价格“三年解禁期”。目前,已有不少景区赶在五一节前涨价。而据不完全统计,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据统计,全国不含港澳台一共有130家5A级景区,票价在100元以上的已经46.2%,接近一半在100元以上。(《广州日报》2012年5月4日)

【材料二】针对5A景区跨入“百元时代”的状况, “京报调查”向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150份有效问卷调查,以下是本次调查的图表:

(数字来源:《新京报》 2012年5月7日)

【材料三】“五一”节前,在全国许多景区门票价格一片“涨声”中,湖北省宜昌市明令禁止市内景区门票涨价。宜昌市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宜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93万人次,同比增长5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67%。

(文章来源:《新华网》2012年5月5日)

(1)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写出你的结论。(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材料三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6字)(2分)

(3)根据同学搜集到的材料,各景区大多有涨价举措,你认为这是否合理?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2分)

(1)民众对景区涨价十分敏感,大多数人会受此影响,从而改变旅行计划,对于景区单一的涨价认为不正常。(言之有理即可)

(2)宜昌景区门票不涨, 旅游收入反增6成

(3)示例: 不赞同,景区门票上涨了,游玩的人减少了,带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无异于拔苗助长[4971f7e9ef99884b.gif],得不偿失,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不赞同,景区各部门不听民众的声音,一意孤行要求涨价,只会侵犯公众的文化权益并抑制公众的旅游意愿,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不赞同,涨票价的做法显然有违有损公共利益,其实对于旅游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无益,长期来看,损人不利己,是杀鸡取卵之举,要不得。

不赞同,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是老天爷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5A级景区却利用对于自然或人文公共资源的垄断管理权,违背民众的意愿,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地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3分)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学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guān yīn ”。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时,她就平静地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时,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答:

选择【乙】材料。(1分)因为【乙】材料中乐刘会不因被困而慌乱,而是根据周围的情形进行判断,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救,充分体现了她珍爱生命的智慧。而【甲】材料体现的是邰丽华身残志坚的品质。(2分)

综合性学习(7分)

近些年来,各地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圣诞节、情人节……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七夕、腊八等在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已经渐渐淡化了,过得冷冷清清。为了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长决定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加。

(1)假设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40字左右,2分)

(2)请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2分)

(3)请简要介绍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40字左右,3分)

综合性学习。(6分)

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在上海隆重举办,这次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右图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请从构图设计和创意上说说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世博会的理念的。

(1)会徽像一个汉字的“世”字,表达“世界”( 世博会)之意。(2)会徽像三个人相拥,表达世博会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3)可理解我诶“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欢聚的和平盛会。(4)书法的“世”字有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思。(5)像舞蹈,表达了欢庆之意。(6)像父母拥着孩子,表现了世界大家庭的和谐。(7)像杂招手,欢迎八方来客。(8)像托举 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9)数字“2010”像人的眼睛,意为放眼世界,表达了理解和沟通的理念。

综合性学习。( 8 分)

2011年8月16日《人民日报》载:最近湖北某报报道,今年秋天,当地高一学生将不会在课本中读到鲁迅的《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据了解,早在2004年开始,许多省的课本就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中学课本里鲁迅作品减少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学史研究、经典作品的传播与阐释、人文教学如何去技术化等问题的的议论和关注。为此,某班开展“我们如何看待鲁迅”的专题实践活动,你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上同学一致推举你去邀请语文老师来参加这次活动,到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室,你将

怎样邀请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有位同学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后写了一个上联,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拟出下联。(2分)

上联:《故事新编》编人生百态看世间万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是中国现代的一位“风流人物”,有同学搜集到了鲁迅的一些名言,问你下面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任选两条写,2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名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专家们围绕“语文教材改革删鲁迅名篇添武侠小说及网络作文是否合适”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有理有据,有感染力,80字以内。(2分)

正方:合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标新立异,鲁迅的文章有些过于难懂,有了些阅历的人才能略懂一二,对于孩子来说太过晦涩,也许过早接触会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语文老师,您好,我班同学明天下午第三节课将开展“我们如何看待鲁迅”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光临指导。

(2)《朝花夕拾》拾童年往事忆花样年华

(3)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4)不合适,鲁迅笔下的人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文就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正确的修辞语言,而不是摘几篇网络文章、用几个时尚的词语就可以了,不要打着与时俱进的幌子,去误导孩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