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在中国__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____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听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但是,如何翻译“不折腾”呢?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互联网上对“不折腾”的译法五花八门,但都不够精彩,没有把“折腾”的内涵真正揭示出来。于是有位中国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把它译成“buzheteng”。不料,这种译法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赞誉,许多媒体断言,“bu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中的一个专属名词。
①__说出“不折腾”三个字时,听众为什么发出会心的笑声?(2分)
②“bu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专属名词,请你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3分)
①(2分)在隆重、庄严的场合,__突然冒出一句普通的口语“不折腾”,通俗而内涵丰富,生活线。
②(4分)
示例:(1)中国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一个国家国力增长,或受关注的程度增加,就有机会为外语词库做贡献。w.w.w.k.s.5 u.c.o.m
(2)多姿多彩的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它不断为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
(3)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汉语是这样,英语也是这样,各民族的语言都是这样。(4分,能答对两点即可)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不少人却感觉“幸福”离他们越来越远。“幸福”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在建设“幸福武汉”的重要时刻,某班开展了一次“幸福是什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7.有一组同学要去调查市民的幸福观,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问题。
18.仔细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说说他们的幸福观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材料一: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大二学生刘普林因为替妈妈扫大街引起关注。他的幸福观是:“我虽然自己生活上有点困难,但是我可以周末回去跟爸妈一块儿吃饭,或者跟我妈一块儿扫地,在学校可以跟同学一块儿踢足球、一块儿学习,到图书馆里面一块儿看书,生活很充实、很幸福。”
材料二:刘磊曾经是川藏线上的老兵,退伍后在外打拼了几年,有了积蓄,辞掉工作,投入10多万元,在家乡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成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后来又毛遂自荐当上当地敬老院的院长。刘磊帮扶留守儿童近10年,照顾孤寡老人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他说他的幸福源自“孩子的笑脸和老人慈祥的眼神”。
材料三:深圳白领孙影几年前辞掉工作,参加“募师支教”项目,两次赴贵州深山支教。2008年8月起,孙影通过采集求助信息、联络爱心捐助,累计参与募集善款400多万元,联系筹建了9所希望小学,为400多名贫困生联系到了爱心资助。孙影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孩子们的回应。“他们的心情你可以直接感受到,孩子们上学的时候会从山上采野花放在你的门口,你清晨拉开门就能看到一束野花,从心里面感到特别幸福。”
19.张道强在家里是独生子女,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他明白原来自己多年来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他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太多了。这天晚饭后,妈妈正准备去洗碗,张道强对妈妈说:“ ”于是妈妈讲碗筷交给了他。
17. 示例:您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呢? 您认为您足够幸福吗?
18.示例:为别人付出、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示例:妈妈,这么多年来您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直都没有丝毫的回报,今天就让我洗一次碗吧!您好好歇会!
综合性活动(6分)
(1)、温州方言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语言,如日常表达中常用“兮”和“爽”,习惯把“很多”说成“ ”,用“吃爽”表达 。 同时温州方言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如常把“先走”说成“走先”,把“咸菜”说成“菜咸”,请你再试举出一例此类方言用法: (3分)
(2)、桥文化也是温州作为南方水乡城市的一大特色,温州地名中很多都以桥命名,如将军桥,八字桥, 等。虽然有些桥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地名依然被人们沿用至今。(1分)
(3)、温州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请根据下面这首温州童谣《十二令》,写出任意两个传统节日名称。 (2分)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午;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⑴多兮多 吃得很痛快 “拖鞋”说成“鞋拖” (“热闹”说成“闹热”等)(3分)
⑵矮凳桥、双莲桥等(1分) (答对一个即可给分)
⑶端午节、七夕、春节、重阳等(2分) (答对两个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TMD,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一位母亲看到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日记上这样写道,不禁大吃一惊。……
材料二:“周末,读小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答应GG(哥哥)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中国新闻网6月25日)
材料三:对作文中出现如“QQ”、“MM”、“886”等网络语言的学生,南京市语委要求教师不仅要批评,而且还要帮助其改正。同时,语委还将把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体系,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力争使高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江南时报》4月22日)
(1)写出你对以上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3分)。
(2)如果你登陆了中国新闻网读者论坛,就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将如何说?(3分)
我的看法:
(1)网络语言已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
(2)例:赞成。在电脑使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在网络影响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作为上网的学生一族,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也应在情理之中。同时网络语言清新活泼,具有表现力。反对。平时说话与作文使用网络语言,会让人听了或看后不知所云,造成表意不清,同时也极有可能养成同学们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不良习惯。
综合探究。(4分)
上海世博会活动场馆的l000多张广场座椅,是用回收来的废弃牛奶饮料盒加工而成。除了做成椅子,废弃牛奶盒中的一部分还摇身变成了公厕内的免费卫生纸。以7000万人次参观世博会为基准,需要用掉生活用纸约2000吨,相当于7000立方米的木材。而使用牛奶饮料包装盒做成的环保生活用纸,将可以使几万棵树木免于被砍伐。
①请你从上面这段话中提炼出两条信息。(2分)
②针对上文中的主要信息,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或做法?(2分)
①节约资源;合理进行废物利用。(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②答案示例:用自备的购物袋;双面用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垃圾分类,用有机垃圾作肥料等。(2分)(能答出不同的且合理的建议两条以上的建议或做法即可得满分)
综合性学习。(6分)
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在上海隆重举办,这次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右图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请从构图设计和创意上说说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世博会的理念的。
(1)会徽像一个汉字的“世”字,表达“世界”( 世博会)之意。(2 )会徽像三个人相拥,表达世博会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3)可理解我诶“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欢聚的和平盛会。(4)书法的“世”字有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CHING”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思。(5)像舞蹈,表达了欢庆之意。(6)像父母拥着孩子,表现了世界大家庭的和谐。(7)像杂招手,欢迎八方来客。(8)像托举 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9)数字“2010”像人的眼睛,意为放眼世界,表达了理解和沟通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4分)
根据下列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超过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多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7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超过3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答:探究结果:(1)
(2)
(4分)(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分)
(2)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2分)
综合性学习(4分)
初三(1)班开展了"关注我们的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社区,同学们发现了社区有下面一些现象:
①社区内,很多人中老人在搓麻将,稀里哗拉之声不绝,有的人还在大吵大闹。
②小区的狭小绿化带里,一些小孩在追逐嬉闹,把花草树木弄得惨不忍睹。
③地上随外可见乱扔的垃圾,甚至有的窗子的防盗网上也挂着塑料袋。
④墙上张贴着许多"牛皮癣"广告,弄得墙壁面目全非。
(1)你从上面的现象中,发现了社区存在哪些问题?
答:
(2)为了创建"和谐社区",让大家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的环境中,请你给
小区居委会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
答:
4分)(1)社区居民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社区居民
之间缺少交流:社区的环境没有人管理。(2分,3点以下酌情扣分)
(2) 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小区;组织中年人参加健康有意的文化活动;张贴警示牌;开展周末、节日联谊活动。(2分,3点以下酌情扣分)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就此开展“关注人口老龄化”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同学搜集到的三则材料,综合前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这样一个结论,请你试分析一下原因。(4分)
(材料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 0——14岁 | 60岁及以上 | 65岁及以上 |
2000年 | 12.6亿 | 22.89% | 10.33% | 6.96% |
2011年 | 13.4亿 | 16.6% | 13.26% | 8.87% |
(材料二)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 比例 达到或超 过总 人口 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材料三) 人口红利期: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同一时期内都比较低,且这一状态还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这段时期在人口学上被称为 “人口红利期”。
答:
10.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你又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并简要分析。(4分)
答:
11.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对相关部门提出三点建议。
访谈一:过去,发达国家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养老院,后来发现,集体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和精神需求。
访谈二: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
访谈三:北京市郊区有170多家养老院,但有入住需求的老年人多集中在城区。老年人不愿去交通不便、医疗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的郊区养老。
答:
9.在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就超过了总人口的10%;2011年我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已经超过10%和7%。(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0.结论: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人口红利期。(1分)原因一:我国少儿儿童以及老年人口在同一时期内占总人口的比例比较低。(1分)原因二:到目前为止,这种状态已经保持了十多年。(2分)(共4分)
11.尝试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和精神需求。
提高城市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
城乡养老院均衡发展。(郊区养老院的医疗配套设施加强)(共3分。)
综合性语文学习(共11分)
2012年3月5日是__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__同志学习”四十九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学习__精神,平谷区某学校开展“学习__精神,践行北京精神”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__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__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__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__写信希望它能为__题词,毛__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__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__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__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__向“向__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__纪念日。
【材料二】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__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__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__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__活动的情况,以及__事迹、__日记等……随着学__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__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10.下面是学生们针对“我们要学习__什么精神”向老一辈革命家进行的三段采访记录,请你针对他们的谈话概括出__的精神具体指什么?(3分)
前辈甲:现在的孩子们总是说学习很累,没有时间睡觉,更没有时间学习,而__却说“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你们就应该学习__这种劲头,能坐在书桌前就要坐得住,钻进去。
前辈乙:我的孙子今年16岁了,可什么也不爱干,连双袜子都没洗过;从小就大手大脚,衣服不时髦就不穿了,哪个学生生日了,就得花去几百元。你们呀真应该向__学习学习。
前辈丙:都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愁,但我觉得他们缺“德”。当今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真正的成功。一个班级,如果所有的同学都只管自己的事,不团结互助,这样的班集体是没有凝聚力的,是缺乏生气的。这一点,__做的就非常棒。
① ② ③
11.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 “三月来,四月走,__叔叔没户口”。即便说有,__的“户口”也只是一张“暂住证”,不会长久地留在人心中。请你针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形式并简述活动内容。(4分)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9. 3月5日__纪念日的来历 向__同志学习的意义 (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示例:①一是培养“钉子”精神 ②二是培养勤俭节约精神 ③三是培养助人为乐精神或团结互助精神 (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 答案示例:
活动形式:争做“__班”
活动内容:在学校举行“争做__班”活动,每年每月各年级评选一次,发“__班”流动红旗,号召全校学生学习,这样持续下去,成为学校的一项德育的常规工作,在学校长期营造学__的氛围。
(共4分,形式1分,内容表述2分,时间1分。在解说内容时一定要有表明长时间的标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