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做题。(3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每天出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三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1分)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母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材料一(1分) (2)示例:母爱是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材料1】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对象 | 认同率 |
娱乐休闲 | 64.9% |
文史经典 | 19.7% |
时事政治 | 15.4% |
注:认同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分析【材料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句子,句子表达要简明、合理。(4分)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请概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2011年9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三进”工作——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材、课时、师资以及渗透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有了校本的或者区域的解决办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2】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阅读中认同娱乐休闲,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文史经典和时事政治。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轻松,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意思对即可)
(2)“三进”工作(或:活动)开展并取得成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今年三月以来,有关“杜甫很忙”的一切话题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而与“杜甫”相关的课本,T.恤等也销路顺畅。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这不过是民众在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但是,粗糙低俗的快餐文化长期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就会引起“精神沙化”:形形色色的文化快餐,大面积地侵占了我们的精神领域,人们在接受快餐文化的同尊,逐渐失去了高雅的品位,导致价值取向的迷失。
材料二:在某中学,同学们就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等“文化快餐”态度不一:(甲)接受。他们认为把严肃的题材以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也能体现其中所要包含的主要思想,与看名著相比较,差别并不很大。(乙)拒绝。不少同学认为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剧,观众会被演员的表演所左右,会随着演员的演绎来理解作品,甚至会误导观众。如果我们要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还是要去读原著。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2分)
(2)材料二中的两种态度,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班级举行《师生共同读经典》读书交流会,请你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活动。(3分)
①下面开场白中的划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加以修改。(1分)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如同与大师共同携手,可以扩大水平,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
修改:____
②给对联应对活动拟写一个下联。(2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____________。
(1)快餐文化引起“精神沙化”。(快餐文化与精神沙化各1分,意思结即可)
(2)态度1分。阅读体验1分。理由1分共3分
(3)①把“文化”改为“视野”等均可,但不能把“扩大”改为“提高”因与下边语意不重复.(1分)②示例:“赏佳诗如沐春风”等。(符合要求就可,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社会深刻转型期,随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__、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
(1)概括“网络谣言”产生的因素。(不超过50字)(4分)
(2)阅读完上述材料,请你探究并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6分)
(1) (4分)评分标准:照抄材料,内容缺乏概括性,字数超过50字最多给2分;只答“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得2分,只概括技术因素或者社会因素一个方面的得2分。
参考示例: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可使谣言快速大范围传播;(2分)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引发部分网民传播谣言来宣泄负面情绪。(2分)
(2)(2分)评分标准:结论与材料内容一致即可,字数简洁不超过20字,超过字数只得1分
参考示例:①青少年应做到不信谣、不传谣。②谣言止于智者。③青少年应遵纪守法,不制造网络谣言。
下面是一段关于民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分别概括本段文字批判的功利性阅读的三种价值取向。(3分)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快餐文化”,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同时在某类读书人群中,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一些出版部门迎合这种心理,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穿越”的形式窜改历史。还有些人只强调回归中国传统,忘记在“返本”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因此,功利性的阅读价值取向正误导着年轻一代。
①第一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10个字)
②第二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10个字)
③第一种价值取向: ▲ (不超过10个字)
[86b03ecba6a31fe7.jpg]
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自 2011年5月1日起,司机醉驾将禁驾5年,酒驾处暂扣6个月驾驶证,公务员酒驾可能被开除。
请拟一条以“反对喝酒驾车”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在10~20个字之间)。
司机一杯酒,亲人千行泪 (意思对即可,4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划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示例:唐柳跟同事李鸿渐在办公室聊天,唐柳说自己准备用一万元去买股票,估计五年后就会变成五十万,因为她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例子。
李鸿渐抬起头看看天说:“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答:你是在做梦吧?
①李雅丽今年35岁,有一天,她扎着羊角辫,穿着超短裙,戴着耳机到市场去买菜,路上碰到初中同学王大力,王大力问她:“丽丽,你今年几岁民?”
②经理走到办公室,看见端坐着的罗姗,停下脚步,说:“你今天怎么没迟到?”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的打扮与你的年龄不相称。(意思对即可,2分)
②你平时总是迟到。 (意思对即可,2分)
学校近期准备举行春季运动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5分)
(1)假如你是九年级(1)班的拉拉队长,请为本班运动员设计一条鼓励性的加油口号。(2分)
(2)你班文明同学在九年级男子100米决赛中获得第一名,请你把此事给学校广播站写—则简要的报道。(3分)’
(l)示例:—班一班,绝不一般。拼搏到底,创造奇迹。
(2)在刚刚结束的九年级男子100米决赛中,九年级(1)班文明同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后来居上,最终一举夺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一词走红大江南北,“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的话题温暖人心。学校开展了“幸福指数调查”的实践活动。作为小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⑴请你从小组提供的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对“幸福感”进行简要介绍。(2分)
答: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感受。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按照常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应该上升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很有钱,却不快乐;有人居无定所,但照样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材料二】
不同人群 幸福观
科学家 幸福=个性+需求+生存状况
农民 幸福=五谷丰登
教师 幸福=桃李满天下
学生 幸福=友谊+家庭+学业成绩
⑵请你阅读小组提供的两则材料,根据影响百姓“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从个人和政府两个角度就如何提高百姓“幸福感”各提 两条具体建议。(2分)
【材料一】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日前对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48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19个因素之中,排列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家庭和谐、健康、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和医疗服务。
【材料二】 某网站关于影响百姓幸福感因素的调查结果:
健康 经济收入 受尊重程度 医疗保健 住房 环境质量
73.5% 71.5% 68.1% 59.8% 59.5% 57.5%
给个人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________
⑶作为学生,你的幸福观是什么?请简述理由。(1分)
答:
⑴答案示例(共2分,第一点1分,其余每点0.5分):家庭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对幸福的作用变小,甚至让人感到不幸福;文化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强;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感也在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
⑵答案示例 (共2分) : 俗话说知足常乐。盲目攀比追逐虚荣,只能让自己的痛苦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比知识、比本领、比能力上,向古人宋濂学习,这样就会感到心里充实精神愉快。
⑶答案示例(共1分。渴望的幸福0.5分,表达0.5分):我渴望的幸福是假日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的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和几个好朋友去旅游,在清山秀水中放松心情,赏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蹚着欢快奔流的溪水,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享受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时光。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校八年级(5)班准备开展一次让同学们走进家乡的春天,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优美风光的活动。下面请你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然后随他们一起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口号。要求: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2)请仿照例子,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例:举行“春天的赞歌”咏诗会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活动的一项内容,请你一试身手吧。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使上下句构成对联(宽对即可) (2分)
上句: , ;夏日炎炎,夜短昼长。
下句:秋卷黄叶,金风送爽;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4)走进春天,我们发现了它的足迹: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鸣……,春天还在哪里?请你仿照以上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展现春天的踪迹。(2分)
(1)紧扣活动内容,符合要求即可。如:走进家乡的春天,感受美好的自然。
(2) ①举行“最美的春天”绘画展。②举行“春天的赞歌”文艺汇演。
(3)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4) 春天是朵朵灿烂开放的鲜花,春天是束束明媚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