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
日”)。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我们学校隆重推出“经典悦读”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号召全体师生走进书本,品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将分为“品”、“悟”、“修”三个篇章:
(1)【品翰墨书香,开卷有益】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发现。(2分)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阅读,以及纪念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材料二: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正式发布。调查显示,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年人均阅读电子书1.42本,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图书阅读率同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而报纸和期刊阅读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形成对照的是,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1.1%;有27.6%的被调查者用手机来阅读,比2010年增加了4.6个百分点。
(2)【悟哲思旨趣,碰撞智慧】“微言大义” —— 一句话评书活动 (2分)
请你
给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写一句话书评,鼓励以最精简凝练语句总结所评之书。
(3)【修圆融气象,读书养性】如果把书作为一个拟人化的形象,有人认为我们与书之间的关系有这么几种:爱人、朋友、服务生、路人。请仿照示例选择一种揭示其中的含义。(2分)
示例:爱人。亲密无间,彼此很难分离
综合性学习:(6分)(1) 世界读书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鼓励人们阅读的节日。中国国民阅读数量不多,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2)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让我告别懦弱,让我坚强的教科书。(3)如:[f7469457fb6c2193.gif]朋友:隔段时间便聚在一起; 服务生: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找他 ; 路人:彼此不识,最多偶尔在公车上,为天气寒暄几句。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2012年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教育部门如此重视书法教学,你觉得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字。
(6分)(观点1分,说理3分,语言2分)
为下面一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起来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A: 作者不反对倾向诗。 B: 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带有倾向性。 C: 作品的倾向性应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 D: 作家不应把他所描写的解决社会冲突的办法硬塞给读者。。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做题。(3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每天出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三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1分)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母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材料一(1分) (2)示例:母爱是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材料1】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对象 | 认同率 |
娱乐休闲 | 64.9% |
文史经典 | 19.7% |
时事政治 | 15.4% |
注:认同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分析【材料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句子,句子表达要简明、合理。(4分)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请概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2011年9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三进”工作——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材、课时、师资以及渗透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有了校本的或者区域的解决办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2】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阅读中认同娱乐休闲,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文史经典和时事政治。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轻松,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意思对即可)
(2)“三进”工作(或:活动)开展并取得成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今年三月以来,有关“杜甫很忙”的一切话题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而与“杜甫”相关的课本,T.恤等也销路顺畅。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这不过是民众在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但是,粗糙低俗的快餐文化长期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就会引起“精神沙化”:形形色色的文化快餐,大面积地侵占了我们的精神领域,人们在接受快餐文化的同尊,逐渐失去了高雅的品位,导致价值取向的迷失。
材料二:在某中学,同学们就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等“文化快餐”态度不一:(甲)接受。他们认为把严肃的题材以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也能体现其中所要包含的主要思想,与看名著相比较,差别并不很大。(乙)拒绝。不少同学认为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剧,观众会被演员的表演所左右,会随着演员的演绎来理解作品,甚至会误导观众。如果我们要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还是要去读原著。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2分)
(2)材料二中的两种态度,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班级举行《师生共同读经典》读书交流会,请你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活动。(3分)
①下面开场白中的划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加以修改。(1分)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如同与大师共同携手,可以扩大水平,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
修改:____
②给对联应对活动拟写一个下联。(2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____________。
(1)快餐文化引起“精神沙化”。(快餐文化与精神沙化各1分,意思结即可)
(2)态度1分。阅读体验1分。理由1分共3分
(3)①把“文化”改为“视野”等均可,但不能把“扩大”改为“提高”因与下边语意不重复.(1分)②示例:“赏佳诗如沐春风”等。(符合要求就可,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社会深刻转型期,随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__、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
(1)概括“网络谣言”产生的因素。(不超过50字)(4分)
(2)阅读完上述材料,请你探究并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6分)
(1) (4分)评分标准:照抄材料,内容缺乏概括性,字数超过50字最多给2分;只答“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得2分,只概括技术因素或者社会因素一个方面的得2分。
参考示例: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可使谣言快速大范围传播;(2分)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引发部分网民传播谣言来宣泄负面情绪。(2分)
(2)(2分)评分标准:结论与材料内容一致即可,字数简洁不超过20字,超过字数只得1分
参考示例:①青少年应做到不信谣、不传谣。②谣言止于智者。③青少年应遵纪守法,不制造网络谣言。
下面是一段关于民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分别概括本段文字批判的功利性阅读的三种价值取向。(3分)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快餐文化”,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同时在某类读书人群中,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一些出版部门迎合这种心理,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穿越”的形式窜改历史。还有些人只强调回归中国传统,忘记在“返本”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因此,功利性的阅读价值取向正误导着年轻一代。
①第一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10个字)
②第二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10个字)
③第一种价值取向: ▲ (不超过10个字)
[86b03ecba6a31fe7.jpg]
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自 2011年5月1日起,司机醉驾将禁驾5年,酒驾处暂扣6个月驾驶证,公务员酒驾可能被开除。
请拟一条以“反对喝酒驾车”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在10~20个字之间)。
司机一杯酒,亲人千行泪 (意思对即可,4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划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示例:唐柳跟同事李鸿渐在办公室聊天,唐柳说自己准备用一万元去买股票,估计五年后就会变成五十万,因为她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例子。
李鸿渐抬起头看看天说:“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答:你是在做梦吧?
①李雅丽今年35岁,有一天,她扎着羊角辫,穿着超短裙,戴着耳机到市场去买菜,路上碰到初中同学王大力,王大力问她:“丽丽,你今年几岁民?”
②经理走到办公室,看见端坐着的罗姗,停下脚步,说:“你今天怎么没迟到?”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的打扮与你的年龄不相称。(意思对即可,2分)
②你平时总是迟到。 (意思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