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面的句子各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2分)

(1)拯曰:“何为割牛舌又告之?”( )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

(3)每调军食,必蹙额日:“东南民力竭矣!”( )

(4)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

答案:(1) 语言 (2)动作 (3)神态、语言 (4)动作

文学放飞(6分)

  指出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冬天 夏天

 

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

①飞机上失火——

②高射炮打蚊子——

③丈二的和尚——

④戴斗笠打伞——

.①丢人又丢机②大材小用③摸不着 头脑④多此一举

下面没有描写人物神态的一句是 ( )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B: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文学放飞(6分)

  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方便面有“面霸”,火腿肠有“王中王”,……有人赞成,这是一种促销手段;有人反对,这是一种“虚假”宣传。请你写出对此“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略(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1)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1)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有使用彩绘现象的。(2)起限制作用,说明将来的桥也还有直通通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2)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

(3)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二百米。( )

(4)一旦遇到敌害,如老鹰啦,蛇啦,蜥蜴啦,它就可以蜷成一团,像刺猬一样,全身根根尖刺一致朝外,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

(1)作比较(2)打比方(3)列数字⑸举例子

成语“黔驴技穷”由课文《黔之驴》演化而来,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成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文学放飞(4分)

  指出下列城市的别称是:

  南京(  ) 扬州( ) 苏州(  ) 开封(  )

金陵 广陵 姑苏 汴京

 

  下面语句非常巧妙地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你能说出各自所用的动物名称吗?

  例如: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

     一毛不拔爱钱财的人(  )

     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

     没有依靠无处投靠的人(  )

 

笑面虎 铁公鸡 井底蛙 丧家犬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