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问题。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①请给本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②概括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为屠呦呦授奖的理由。
[826ffb71dca8ff5d.jpg]
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西施 B:杨玉环 C:貂蝉 D:王昭君
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
A:夏去秋来 B:炎炎夏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北京故宫历时多少年建成? ( )
A:11年 B:12年 C:14年 D:18年
四时指春夏秋冬。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 )春、季春
A:伯 B:仲 C:中 D:叔
“江山社稷”中的“稷”在古代是指?( )
A:土地之神 B:黎民百姓 C:五谷之神 D:祈求丰收
东汉时,谁既是杰出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
A: 张衡 B:班超 C: 张骞 D:蔡伦
中国古代“不惑”是指男子多少岁? ( )
A:30 B:40 C:50 D:60
下面是一则谜语,它的谜底可以用一种化学物质(容器)来替代。它的谜底应是( ) “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交。”
A:生石灰 B:烧碱 C: 酒精灯 D:浓硫酸
根据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1)卢进勇是下面那部作品中的人物( )。
A.《红军走过的草原》 B.《丰碑》 C.《七根火柴》 D.《飞夺泸定桥》
(2)《铁板的呼吸》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铁板的呼吸”,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内涵?请结合阅读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
(1)C
(2)这个题目“ 铁板的呼吸”形象地说明了在铁板制成的展览馆里,作者感受到了战争中被俘的人们那种生命的力量,既生动凝练,又富有诗意。